艾斯霍特自己對《起司》一書的評價很高。在寫給楊.格雷索夫的信裡提到,書寫「起司事業」只是為了「能夠深掘出自己寫作的深度」。艾斯霍特盡了全力,差不多達到福樓拜的境界了。他向《論壇》的另一位編輯,評論家米諾.特爾.伯拉克(Menno der Braak)說:「我的本意只是要創造平凡,就算是引人入勝處,也不過是我的普通之作而已。」這種論點對於一位長期受讀者愛戴、受編輯推崇的「非文學科班」出身作家來說實在矛盾,但艾斯霍特卻毫無保留地表示,對他來說,藝術雖然隱晦,雖然由整體虛構的架構支撐,但其中輕描淡寫的情感卻無所不在。
一九一三年出版的《玫瑰莊園》(Villa des Roses)是艾斯霍特的處女作,該書幽默卻也令人心酸,故事發生在出入複雜的巴黎公寓裡,顯然是對當時主流傳統的抗衡自覺,甚至可以說是當時普遍的法蘭德斯民族性與激進的表徵。有一例外,一九二○年出版的《解放》(Deliverance),故事發生在城市裡,其寫作風格讓人想起荷蘭十九世紀知名作家路易斯.庫佩勒斯(Louis Couperus)。讀者雖然將艾斯霍特視為比利時法蘭德斯作家,他卻希望語言使用能夠更中立,更廣為荷蘭人所理解,這點也許與他在一次世界大戰前,曾於鹿特丹工作過一陣子有關。
羅曼這個人物曾在艾斯霍特的小說裡重複出現,第一次出現是在《軟肥皂》裡,後來在續集《腿》(Het Been / The Leg)中也出現過。在《腿》中,羅曼這個過於理想的法蘭德斯激進人士,搖身變成不肖商人的徒弟。而在艾斯霍特最後的傑作《鬼火》(Het Dwaallicht / Will-O’-the-wisp)一書中,焦躁不安的男性長輩羅曼也亮過相,就和一群阿富汗水手在碼頭上尋找一名妓女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