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洛可可繪畫大師:福拉歌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65311
潘(衣番)
藝術家
2009年4月06日
160.00 元
HK$ 14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世界名畫家全集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23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世界名畫家全集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
臺灣美術全集37:林惺嶽
藝術主宰者安格爾:〈荷馬禮贊〉、〈大宮女〉、〈路易十三的宣誓〉追求古典主義,復刻文藝復興,凌駕一切之上的是對拉斐爾的敬愛
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跨足繪畫、建築、詩歌,造就無數經典的傳奇天才,卻鑿不出理想的人生
寫實主義先驅米勒:〈拾穗〉、〈晚禱〉、〈牧羊女與羊群〉,生於土地安於土地,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醇厚溫暖的力量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巴克斯特:俄國芭蕾舞團首席插畫設計師 Leon Bakst
西洋藝術便利貼:你不可不知道的藝術家故事與藝術小辭典
鏡之戒:一個藝術家376天的曼陀羅日記
藝術中的閱讀 Reading in Art
藝術中的花卉 Flowers in Art
藝術中的孩子 Children in Art
內
容
簡
介
福拉歌那(Jean-Honor? Fragonard 1732-1806),十八世紀法國畫家,以盈溢纖細線條、豐富色彩、優雅氣氛的風格,與布欣、華鐸等畫家同被歸屬洛可可代表畫家。本書是福拉歌那的生平、藝術特點與代表作品介紹,書中追溯福拉歌那一路堪稱平順的求學過程、他與布欣的師生之誼、至歐洲各地與其藝術風格的旅行,及他的肖像畫和風景畫因之產生的變化,和他在題材上的探索。全書並附以百張彩色作品圖片,藉以引領讀者體會福拉歌那時而細緻輕盈、時而奔放灑脫的藝術表現。
作者簡介
潘(衣番)
文化大學美術系學士,日本國立神戶大學藝術學碩士,法國國立巴黎第十大學美術史深化研究文憑(DEA)﹝博士前期﹞,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美術史博士候選人,日本國立大阪大學文學博士(美學藝術學)。
現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並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TAAAS)祕書長、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理事、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委員等。
著作包括《新古典與浪漫主義美術》、《新藝術風格大師——慕夏》、《寫實主義與巴比松畫派》、《台灣現代美術大系--寫景造境水墨》、《茶湯藝術論》等;翻譯作品包括《藝術學手冊》、《法國繪畫史》、《古典美之秘——西洋美術史學的開端:希臘美術模仿論箋註》、《禁忌的春夢——異端.背德的美術史》、《希臘美術模仿論》等;另有數本合著作品。文章與報導散見於各學報、雜誌,並於台灣、日本舉行數次水墨畫個展與聯展。
目
錄
前言
一、福拉歌那的生平與年代
南方的陽光少年與巴黎的學習(1732-1756)
羅馬時代的開啟與風景畫的嘗試(1756-61)
歷史畫家與洛可可的夢幻詩歌畫家(1761-73)
再次羅馬之旅(1773-74)
時代的變遷與晚年(1775-1804)
二、福拉歌納的藝術風格發展與變遷--洛可可時代的落幕
華麗的樣式--布欣風格的延續(1747-56)
異國田園風光──義大利繪畫與風光的滋養(1756-1761)
夢幻的優雅風格──福拉歌那樣式的形成(1761-73)
感傷的洛可可風格──巴洛克風格的再生與餘暉(1774-1806)
三、福拉歌那的多樣性題材
偉大樣式的聖經與神話題材
作為巴比松畫派先趨的法國風景畫
調情與良母的相反性格的風俗畫
洛可可的肖像畫
福拉歌那年譜
序
前言/何政廣
福拉歌那與華鐸、布欣一樣,同屬於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代表畫家,這時期的畫都有著一種優美而纖細的意味,從福拉歌那等人的繪畫中,很明顯的可看出這個特徵。
福拉歌那(Jean Honore Fragorand 1732-1806)生於法國南部的香水城──葛拉斯,家族是製造皮革的義大利後裔,六歲時母親帶他移居到巴黎,先是在夏丹門下學畫,僅數月之後,即轉入布欣的畫室。福拉歌那受素有「維納斯畫家」之稱、喜用淡紅色來表現女性體派美的布欣作品的影響,對於描繪女性像及抒情的畫面有著過人的獨創風格。在繪畫的主題上,兩人的氣質非常融洽,而且都是洛可可畫家,最初受時代正統風潮所影響,從歷史畫著手,後來融合了自己的氣質,以優雅的情色繪畫博得人氣。
1752年福拉歌那二十歲時獲得羅馬獎,1756年他到羅馬遊學,並研究義大利大畫家的作品,受到迪埃波羅的影響,1765年成為美術學院會員,還到過義大利南部旅行。至1761年他才回到巴黎。四年之後,他作了一幅歷史畫一舉成名普遍受人歡迎。1773年他再度到義大利旅行,經奧地利、德國回到巴黎,1793年至1796年他擔任過羅浮宮館長職務。在18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給他的打擊很大,他的畫不再受到人們注意。
1806年8月22日他在幾被世人遺忘中過世,享年74歲。除了巴黎羅浮宮及其他法國美術館收藏有他的名畫之外,倫敦、波士頓、克利夫蘭、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和華盛頓國家畫廊均收藏有他的作品。法國的柏桑松美術館藏有他的許多素描作品。
福拉歌那喜愛描繪女人和愛情的畫面;其作品大都以戀人、浴女、母子、牧童與牧羊女做題材,畫中人物充分表現出官能的快樂感與飄逸的情調。此外,他的畫與華鐸、布欣等人的作品之最大不同處,是在於他以輕快的筆觸,強烈地描繪出人物的動態感,例如他的〈浴女〉、〈荷諾在迷人的森林中〉、〈閂門〉,以及〈想望的片刻〉等名作,都充滿了顫動感,作風自由奔放。很顯然的這是當時的環境帶給他的影響。
〈情書〉是福拉歌那於1776年所作的一幅名畫,也就是成熟期的作品。結婚後得了兩個兒子的他,在畫中常描繪甜蜜家庭的生活樂趣,這便是其中的一幅。他的性格帶有法國南方人的熱情,他喜歡以明快的色彩表現光的變化。畫面中的女人手上的那封信,充滿著讚美、可愛的詞句,使得看著情書的少女之微笑,有如「剛開始凋謝的玫瑰」般的馥郁芳香。有「浪漫派的獅子」之稱的德拉克洛瓦,非常敬慕其作品,因為他的畫正表現出官能和視覺的愉悅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