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知食分子的動感味覺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527036
黃橙
賽尚圖文
2009年3月12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食味玩家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21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食味玩家
分
類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同
類
書
推
薦
上海日常旬味:小金處私廚的四季餐桌
深夜救贖我的烤雞(讓我留戀人生的解憂食譜)
美食祕境【大快朵頤精裝版】:用味蕾品嘗全世界!500道歷史、文化、旅行、慶典佳餚驚喜上菜
原來,這才是拉麵!身世、流派、職人魂,尋訪日本拉麵的文化底蘊、烹調演變與極上進化
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
內
容
簡
介
「民以食為天」,這是一本美食遊記,透過品嘗美食,認識中國各城市的文化、歷史。
【讀書 旅行 嚐美食】
用舌尖取代雙腳來丈量世界,用美食的名義來談旅行、聊民俗,嚐著地方名吃,卻也吃出美食中的歷史底蘊,這是種不可言傳的味蕾覺醒。
現在就跟著知食分子的腳步吃來吃去,用舌尖來體味這個世界的美好!
本書作者黃橙,是一個經常私奔萬水千山的旅行者、一個擅長從玩樂中捕獲靈感的作家、一個對美艷高度敏感的攝影師。他愛吃、懂吃,喜歡到處走來走去、吃來吃去,比起「美食家」,他更喜歡「知食分子」的叫法。
在本書裡他帶著大家領略舌尖上的無邊風景、味蕾下的行者歡歌、享不盡的暗香漂浮,以及品不完的酣飲淺酌,透過書頁邀您一同吃來吃去,體味知食分子的動感味覺。本書分為色、香、味三篇,帶領讀者跟著作者的腳步吃遍全中國、看遍全中國的風土民情。看作者為了一親陽澄湖大閘蟹芳澤,而不惜《千里追蟹》;讓作者帶你領略《丐幫美食家》的其中奧妙;讓作者告訴你《美味人生從手開始》的道理。閱讀本書,不僅可以品嘗中國道地的地方美味,在美食、文化、生活的交織下,彷彿親臨現場,靠著一張口遊山玩水。
作者簡介
黃橙
一位喜歡旅行的中國攝影師,喜歡將旅行中的感覺以圖文的形式紀錄下來。作品散見於大陸知名媒體如《旅行家》、《時尚旅遊》、《旅遊天地》、《風景名勝》等報刊,另於《青春潮》中闢有『黃橙腳印』專欄。在台灣著有《美味石榴裙》一書(賽尚圖文出版)。
★經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廈門市作家協會常務
★著作
《吃來吃去》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自游,自在》 中國旅遊出版社
《一路尋歡》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私奔萬水千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意孤行》 東方出版社
《黃橙詩選》 作家出版社
《命運中的邂逅》 河北人民出版社
《踏碎月光》 廈門大學出版社
《情圈》 海峽文藝出版社
以上著作是作者已於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作品。
目
錄
序一
走來走去,吃來吃去北北
序二
從來名吃如名妓車前子
序三
詩一般的味蕾和情趣吳端淩
色
味中味
千里追蟹
春天小炒
胡同與宮廷的美味距離
有一個餐廳像美夢
三不粘
百年西餐廳的中國傳奇
從湖面到桌面
粥與鹹菜的千年恩愛
成也豬蹄,敗也豬蹄
目睹玫瑰的淪落過程
天上掉下一個御廚
旖旎菜市
吃出一腔柔情
濟世的荷花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香
九重天的醉人手法
醉生夢死的嫵媚
丐幫美食家
和尚對美食的浪漫情懷
川味中國
中國豆腐第一村
味蕾在詩畫中綻放
富春茶社的絕活
貌不驚人,味驚人
與豬頭的親密接觸
好酒樓鶴立雞群
有一種便宜叫物美
去潮州接受美味薰陶
茶裡茶外
茶癮歲月
渴了,想到茶香
茉莉花與茶的世俗姻緣
時尚流感的快樂元素
廈門美食的異彩奇香
味
野餐的前世今生
時尚菜名的暈眩效果
追求新鮮與追求永恆
你不能叫我吃素
孝心的極端表現
美味人生從手開始
虛構廚師
穿過歲月的年俗
遙遠的味道
鄉間喜宴
無花果與桑葚的短命時光
“桃花運”前後
有福的椰子
菜單上的男歡女愛
為美食而奮鬥
陽春白雪的美食之路
廣州西關聲色紅塵
別樣的西塘風月
後記
序
推薦序
詩一般的味蕾和情趣 吳端淩
伊尹曾謂:“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美味佳餚,味覺和體驗人各不同。我一向以為,以文字描寫飲饌,最考較作者的功力,一個不小心就會寫成流水帳式的吃喝紀錄,或者寫成菜譜式的文章。但是黃橙的《吃來吃去》卻另辟途徑,令我刮目相看。
詩人出身的黃橙,酷愛旅行,雲遊四方而不忘享受美食,《吃來吃去》以飲食為寫作的緣起,進而用文化俘獲讀者。換句話說,黃橙會吃,能吃,講究吃,還能吃出風情,吃出文化。隨著黃橙吃來吃去而讀來讀去,在杯盤碗盞,觥籌交錯之中,我不僅在美食世界遨遊,還讀到歷史,讀到人物,讀到地域文化,讀到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他的老饕享受記錄,行文流暢,文筆優美又富於幽默,讀來不僅令人口舌生津,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莞爾,這樣的閱讀真是莫大的享受。
黃橙會吃,講究吃。上至北京羊角胡同11號厲家宮廷美味,下至潮州城中山路口的腸粉攤,大江南北的美食佳餚無不一網打盡。名邇京城的厲家菜,在作者筆下,呈現的是“胡同與宮廷美味的距離”,白扒鮑魚,軟炸鮮貝,澆汁活魚,秘訣就是,用的是“熬雞為湯,用湯吊味”,不用任何味精和色素。厲家老少三人“從早忙到晚,才能做出一桌好菜”。這就是距離,平民和皇家的距離。可能是期望值太高的緣故吧,作者離開羊角胡同11號,發現其實並沒有留下“驚若天味”的印象,要求之高,口味之刁由此可見一斑。“千里追蟹”,寫的是作者千里迢迢專門趕到陽澄湖與大閘蟹“一夜情”,由廈門而上海,上海而昆山而巴城,再一葉扁舟搖向陽澄湖中央,黃橙不可謂不癡情。吃大閘蟹,是“黃酒和湖蟹如國畫一樣擺上桌面”,剝開蟹殼,“裡頭金色的蟹膏十分耀眼,恰如從舷窗射入的那一縷陽光”,誰能於這樣的美食面前不食指大動呢?於是那碟“飄著薑絲的香醋迅速地見了底”。讀此文的頭天晚上,我也正吃了大閘蟹,餘興尚存中,想起作者有色有香的吃蟹情景,會心地莞爾。
黃橙還特別能吃,這裡所謂能吃,是指善於從平實的食材中品味美食。潮州的美食聞名天下,但很少人留意街頭的小攤。黃橙則不然。中山路口的腸粉攤,“磨好的米漿蒸出來,再倒入混有菜絲的雞蛋漿,用鋁片刮起來卷起來”,就是美味的腸粉了,可以吃得心滿意足。還有廣州西關奶品小店的“雙皮奶”,作者稱之為“甜品中的尤物”。“半凝固,潔白膏狀,口感不可思議的滑膩香甜”。在淮南八公山下大泉村,作者醉心於村民做的啤酒豆腐,麻球豆腐,壽州豆腐,在“滋味似雞豚”中流連忘返。從平平常常的民間飲食中吃出美味,黃橙已經具備了美食家的味蕾和素質了。
黃橙品味美食又如品味美人,西湖蓴菜,在作者眼中,如湖邊“二八少女”,清純可人;富春茶社三丁包子的美味,“不亞於誘人的花容月貌的靚女”;西塘的酒,“酒味醇潤如江南女子。稍不留心就深陷其中”。作者到錢塘人家吃飯,小橋流水,木樓杏花,點上蟬衣肉卷、炒螺螄、蜆子湯、椒鹽?魚、雪菜土步魚、清炒馬蘭頭等等。美景美食,獨缺美人,這時候作者不無遺憾地寫道:“這樣的菜要是在自己家裡吃,也就是果腹之物,如今能映著水波吃,就著燈影吃,望著古橋吃,就吃出古典的詩意。倘如對面還坐著西施般的靈秀女子,浪漫的味道也出來了。”對詩人美食家來說,美食加秀色,恐怕才是真正的美味了。最精彩的是作者在杭州知味觀品嘗酒釀丸子:“酒釀丸子,猶如‘春天小炒’一樣,名氣不大卻讓我印象深刻。只見白嫩的丸子擠在枸杞的飄紅中,含到嘴裡就情不自禁地紛紛滑入食道,那份感覺令人春情蕩漾。”舌尖味蕾能吃出這樣的萬種風情,是再沒見過比這更獨特的美食品味了。我讀至此又不禁莞爾,一個多情浪漫的詩人老饕躍然紙上。
黃橙又善於在品嘗美味的同時,為我們描繪當地的風土人情畫卷。福州安泰樓旁古色古香的安泰橋,當年曾經被人以“舟楫雲排,兩岸酒肆歌樓,蕭管從柳枝榕葉中出”描寫過繁榮,如今作者在安泰樓享畢古韻猶存的鍋邊糊和蝦酥,領著我們拐入著名的三坊七巷,悠閒於“灰泥高牆、青色小巷、木樓斜暉中”,緬懷林則徐,林覺民,冰心,嚴復等名人志士。在明清風貌的西塘古鎮,如詩的美味,是籠罩在“風韻無限的煙雨長廊”,和“那縈繞吳歌的小樓,那插滿杏花的瓷瓶,那掛滿藍花布的染坊”的煙花三月的縹緲美景裡。在作者的筆下,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柳亞子和他的南社詩友,“在櫓聲槳影中,在廊棚滴雨時,享受著生命濃郁的春色”。廣州西關,我們看到的是古老街區裡,達摩禪師上岸的繡衣坊碼頭,古老的西來庵,如今成了華林寺,而離西來庵只有百米之遙的文昌廟和洪聖廟,如今已變成了名揚四海的廣州酒家,“曾經的燭光香火都用來烹調飄香的珍饌佳餚了”。為了吃,文昌洪聖也不得不移尊就步,這不能不說是“吃在廣州”的最好寫照了。
黃橙在後記中寫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後面要是不加上‘品萬家味’,這個人生就不圓滿了。”此句甚合我意,讀了不禁拍案叫好。讀書,旅行,品嘗美食,人生的快意莫不如此。一本《吃來吃去》,寫出了在色香味裡飲食及文化的體驗,寫出了作者的個人性情和魅力。一本《吃來吃去》,令我沉湎於人生的快意中不能自拔。
【關於推薦序作者吳端淩】:博客名人,自由撰稿人,文章散見於香港《良友》及內地一些刊物。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現居香港。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