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九十七年小說選

九十七年小說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5745
季季/編著
九歌
2009年3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精選十五篇全年度最優質的中、短篇小說:收錄資深作家與中生代作家的洗鍊文章,鄭清文、黃春明、張放、郭強生、成英姝、賴香吟等;更收錄各大文學獎新生代創作者的特出作品,有徐譽誠、邱致清、陳宗暉等。讓我們看見2008年情感最動人、想像最豐富、文字最創新,引人入勝的好小說。

  書末附錄年度小說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名作家 季季精選二○○八年最精彩的小說,故事出奇致勝篇篇精彩,讀一本等於讀遍全年最好的小說。

  ★特別收錄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傑出作品〈有一隻懷錶〉外,另有多位大師級作家入選。

  ★賴香吟〈暮色將至〉獲年度小說獎!

編者簡介

季季

  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二崙鄉永定村人,1944年12月11日生。

  1988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

  1964至1977年為專業作家。1977年底進入新聞界工作,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2007年底退休,目前專事寫作。

  出版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拾玉鐲》、《月亮的背面》等十二冊﹔散文集《夜歌》、《攝氏20–25度》、《寫給你的故事》、《行走的樹 —向傷痕告別》、《我的湖》等五冊﹔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奇緣此生顧正秋》等三冊﹔主編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八年、七十五年、七十六年年度小說四冊,1982年度散文選一?,時報文學獎作品集等五冊。



009 季 季/摸索與發現,耽溺與覺醒 ──「九十七年小說選」編選序言
027 根阿盛/屋漏痕
055 鄭清文/童 伴
073 郭強生/君無愁
087 賴香吟/暮色將至
105 陳 雪/晚 餐
127 吳鈞堯/暴 民
139 陳璿丞/守屍人
153 成英姝/佛的裸像
173 黃春明/有一隻懷錶
187 張 放/海村明月
215 林宜澐/你的現場作品NO.1
227 徐譽誠/與情愛無關
239 邱致清/鶺 翎
275 陳宗暉/火車就地停下時
299 楊富閔/暝哪會這呢長
319 附錄:九十七年度小說紀事/邱怡瑄



摸索與發現,耽溺與覺醒 季 季
──「九十七年小說選」編選序言

  這是我第五次編選年度小說。距離第一次(民國六十五年書評書目版)已有三十二年。距離上一次(民國七十六年爾雅版)也已二十一年。那麼長的時光流逝,生命不斷層疊交替,有些曾經入選的作者已經離世,有些曾經寫出好作品的作者則已沉寂,同時也有許多年輕作者陸續出列,閃耀燦然光華。作為一個小說寫作者暨文學編輯人,我感傷於那些逝去了的生命,沉寂了的名字,也欣然於那些後輩的腳步昂揚而來;他們的聲音使我不敢怠惰,至今仍在文字裡摸索修行。 再度編選年度小說,有著摸索修行的艱辛,也有發現知音的喜悅。

  1. 二○○八年臺灣首次舉行代表字票選,結果「亂」字居首。經濟凋弊,政黨輪替,高官貪婪,小民失業;有人自我了斷生命,有人全家同赴絕路……。每日打開報紙電視,亂象層出不窮,讓人不嘆息也難。但是仍有那麼多寫作者保有心底的清明,寫出一篇又一篇小說。人世再亂,世象仍是小說的血肉,在創作者心底盤旋,沉澱,轉換,再生為一座想像的城堡,或者再現一幅記憶的拼圖。然而也有人說,文學雖是精神食糧,文字卻是經濟食糧,許多中生代失業者或新生代待業者成了宅男宅女,都想以寫作為業,各種文學獎和報刊編輯部收件量劇增,來稿卻大多凌亂散漫,甚至標點符號都不會使用。至於發表的作品,有些也許急於求成,或文氣渙散,或對白僵硬如作者的論述,更有人名、年齡、年代前後不一的。即使有好的故事題材,也因而顯得血肉不足,讓人惋惜。

  2. 關於「什麼是小說」,歷來已有各種名家就個人觀點說了不少名言,在此不再贅述。我只想對年輕的寫作朋友說一個簡單的基本概念: 小說不是新聞。新聞是事件的直接報導,小說即使取材於新聞或真實的人物故事,仍需經過間接轉換與想像,讓讀者不止看到事件,還能看得到人的形貌,動作,個性,並聽得到聲音裡的喜悅,憤怒,呻吟,希望或者嘆息。這一切都需精確細膩的文字,層次繁複的結構,前後一致的敘述邏輯,也需要對敘述背景的了解;不管你的小說題材是現實或超現實。

  3. 我曾在評審某文學獎時讀到一篇夫妻外遇的小說,丈夫與女友周末去龜山島旅遊,選擇一家氣氛浪漫的餐廳晚餐,住在當地最豪華的旅館過夜,次日搭飛機回臺北。那篇小說的文字與結構都很好,終因這不符事實的敘述而落選。

  ──龜山島過去長期軍管,近年才開放觀光,當地沒有餐廳、旅館、機場,必須當日搭船往返。小說家當然不可能事事親歷,如果作者事先查證清楚,把旅遊場域轉換為澎湖或一無名島嶼,就不致寫出不符現實邏輯的情節。

  ──甚至一些成名多年的作者,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一女作家寫臺灣留學生初入美國布朗大學即遇保釣運動,跟著到華盛頓抗議示威,並且聽了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講……。 ──保釣運動是一九七○年前後,金恩那場演講是一九六三年八月,且他已於一九六八年四月在田納西州被刺身亡;除非是在夢裡,留學生如何在華盛頓聽到金恩演講?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許多小說家都有創新風格與擴大寫作領域的企圖,但小說不止是想像與虛構的延伸;尤其是寫實作品,小說的真實必須尊重生活的真實。「宅」裡寫小說,如果對不了解的地理、歷史等背景不謹慎查證,寫出的就是那類不符合敘述邏輯,讓讀者產生錯誤認知的作品;在我看來,這樣虛妄的小說家是不道德的。

   4. 閱讀是主觀的直覺,誰也難以排除偏見與偏愛。所以,選在這裡的十五篇小說大多是誠懇的寫實作品:沒有矯情與濫情,沒有魔幻、奇幻、科幻,也沒有武俠、推理、網路;遺珠自是難免的。另外,我覺得不宜把長篇小說或中篇之摘錄納入年度小說選,這十五篇都是體例純粹的短篇小說:不是為了某種因素搶先發表於媒體,從一部長篇(或中篇)創作裡捨棄其他情節,取出一縷形似短篇的魂魄之現身;是作者為了一個單一的訴求,單一的事件,在單一的時間背景裡完成,體例與魂魄皆完整的創作。

  5. 選定十五篇作品之後,整理作者簡介,發現七十至八十歲之間三位(黃春明、鄭清文、張放),五十至六十歲之間二位(根阿盛、林宜澐),四十至五十歲之間三位(成英姝、吳鈞堯、郭強生),三十至四十歲之間四位(邱致清、徐譽誠、陳雪、賴香吟),二十至三十歲之間三位(楊富閔、陳璿丞、陳宗暉)。顯見中年仍是創作高峰期。比較遺憾的發現是,六十至七十歲之間無人入選,而且女性作家只有三位。我雖屬這一年齡層的女性作者,這一年也在《印刻文學生活誌》發表了十二篇小說,但作為年度小說選主編,實覺不宜評斷並選入自己的作品。不過,讓我驚喜的是,一些中生代作家還在魔幻寫實、後設實驗中耽溺沉浮時,如楊富閔這樣的新手反而穩健的從寫實出發,回歸鄉土;這也許是二○○八「亂」局中最可貴的覺醒。

  6. 關於這十五篇小說及其作者,謹依作品發表先後簡述於下。 作品之精髓則有賴讀者從文本中各自領會。

.根阿盛〈屋漏痕〉(一月一日)

  賽夏族作家根阿盛今年五十一歲,青年時代就開始寫作,但忙於生計作品不多,二○○八年十一月始出版第一本作品結集。他的小說和其他原住民作家一樣,大多在描述特殊族群於崇山峻嶺中面對異族與現代化所產生的曲折過程。那些獨特的信仰,膜拜,奮鬥,反抗,平地作家很難寫出其精髓。──葉石濤在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寫給鍾肇政的信中,對他寄贈的新作《高山組曲》即有如下之語:「這類的作品還是由山地作家來寫比較恰當吧﹖」 根阿盛自述其曾祖父aro a basi「是南庄抗日事件主將之一,亦是抗日事件主事者日阿拐的親家……」因此,「在時空轉換中聽及了許多在急躁變動中,隱藏著深切不安的故事。」〈屋漏痕〉書寫的,是一個賽夏族老人從日治時代末期面對基督教進入部落的抗拒故事。全文揉和家族傳說,以寫實手法呈現老人信守祖靈,不時以各種方式嘲弄與反抗基督信仰,直到死亡來臨,「靜靜闔上從未乞憐的眼神」。

.鄭清文〈童伴〉(一月三至四日)

  鄭清文今年七十六歲,是少數勤寫不輟的資深作家,幼年雖曾受日本教育,但中文用字之簡潔清淡,是其同輩臺籍作家所不及的。至今堅持只寫短篇不寫長篇,也是他寫作生涯的一大特色。近年作品常出現「石世文」這個主角,有時是少年,有時是中年,有時是老者,隱約可見作者返身自照的身影。〈童伴〉敘述少年石世文在光復初期某個下午,回到小學校園打籃球,黃昏時球友都走了,他留下來練習運球、投籃,邊練習邊回憶。「日本人喜歡打網球、野球和排球。外省人喜歡打籃球,一個人可以投籃,可以運球。這個球場本來是網球場,放了兩個球架,就變成籃球場了……。打籃球的,主要是幾位外省老師,像李老師、陳老師。……」 在孤單運球的啪啪聲中,遠去的日本老師與同學的身影話語交叉重現,全文流露一貫的鄭氏風格,清淡而餘味無窮。

.郭強生〈君無愁〉(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郭強生今年四十四歲,小說、戲劇皆有所長,近年致力於教育行政及教學,發表小說較少。〈君無愁〉是臺北現代都會同性戀者的復仇故事。主角張民雄「永遠三分頭剃得髭短」,高中時期就加入幫派,三十歲以前幾次出入牢獄與勒戒所;「從沒人知道他喜歡的不是女人。……打架勒索從沒令他有愧,是初戀,是愛的無望讓他懂得了不甘和自卑。」三十三歲母親因肝癌去世,他遺傳了母親的基因,三十五歲也發現肝癌,醫生說生命只剩半年……。郭強生以他所擅長的戲劇手法,讓死過一次的雄仔變裝為五十開外的T婆,於凌晨時分走入他曾工作過的同志酒吧「君無愁」。在那燈紅酒綠虛實難辨的天地裡,身世記憶時近時遠,情愛灰燼餘溫糾結,雄仔於懸疑轉換中譜寫了一首無愛者的生命輓歌。

.賴香吟〈暮色將至〉(三月一日)

  〈暮色將至〉也是一首生命輓歌,場域則是寂然的病房,敘述基調冷靜而溫馨,展現了自我反省、寬恕、包容的人性高度。賴香吟以素樸的寫實手法,書寫一個離婚多年的中年女子罹癌,沒有子女亦無手足,前夫在她生命末期常去醫院探望照顧,直至為她送終,幫她料理後事……。他們曾是學運世代的革命情侶,一起懷抱熱情與理想走過鄭南榕烈火焚身的黨外時代。政黨首次輪替後,少數學運世代活躍於權勢舞臺;「且竟有那麼些不知哪裡冒出的小角色,牆頭草,見風轉舵者,以及令他難以置信之聰明伶俐、敢吃敢拿的政治金童。」而他們這對革命情侶,「今昔身分、權力不同」,面對的是慘酷荒寂的生命黃昏。賴香吟今年三十九歲,文字圓熟穩重且含蓄內斂,深藏其間的情感張力則飽滿澎湃,震撼人心。二○○八年五月,政黨再次輪替,學運世代退出權勢舞臺甚或傳出貪腐弊案;兩相對照,〈暮色將至〉的寓意,何止是哀悼肉身的病亡﹗ 賴香吟積累了深厚的時代觀察與寫作能量,我懷著深切的期望把二○○八年度小說獎贈予〈暮色將至〉。

.陳雪〈晚餐〉(三月一日)

  陳雪比賴香吟小一歲,三十三歲起即以寫作為業。她的小說人物,大多是中下階層的藍領,同志,精神障礙者,社會邊緣人。她的文字,生動鋪陳瑣碎生活的細節,同時隱藏著那些人的苦悶與吶喊,具有一種悲憫而撼人的氣息。〈晚餐〉的背景貼近經濟不景氣的現實,一對生活窘困的戀人,男方逃離了富有的大家庭,女方則母逝且父親與哥哥失業,一直想逃離貧窮的家。好不容易約好回男方家,晚餐中途卻因家人爭執財產問題而倉皇逃離;後來在女方破敗擁擠的家,因為父親找到了工作,四個人同桌吃了一頓有說有笑的晚餐,酸辛中流露著如夢的自在與甘美。 人的三餐如日昇月落,再普通不過。陳雪卻在這樣普通的素材中,寫出生存的強烈對照,同時賦予和諧共生的力量。

.吳鈞堯〈暴民〉(三月一日)

  金門人吳鈞堯今年四十一歲,隨父母遷居臺灣已近三十年。近年在忙碌的編輯工作之餘仍勤奮創作,致力於金門題材之書寫尤具特色。金門以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名揚國際,但施行軍事管制長達四十餘年,百姓生活飽受戰火與戒嚴之驚擾,據說精神病之人口比率為全國之冠。朱西甯、尼洛等軍中作家,軍管時代寫過不少以金門為背景的長短篇,但大多以軍中袍澤為題材,較難深切描摹庶民生活之肌理。二○○三年八月金門解除軍事管制,吳鈞堯的金門書寫乃得以更全面的回溯當年百姓艱辛,彌補歷史的裂縫與傷痕。金門軍管期間,許多人先後遷居臺灣。〈暴民〉的男主角在臺灣做木工,認命耐勞過日子,轉折點是某日被鄉親邀去中正紀念堂,參加由金門民代發動的「廢除安輔條例」活動,次日於電視新聞裡赫見自己「在鏡頭下是那麼的激動,那激動像從骨髓裡、肺腑裡發出來,每一聲每一句,都飽滿激昂。……」〈暴民〉指涉的,不止是金門人對歷史的再認識,同時也涵蓋了對現代電子媒體與臺北白領階級的反諷。

.陳璿丞〈守屍人〉(四月六至七日)

  陳璿丞今年二十四歲,臺大醫學院五年級,從小在屏東鄉下泥土堆裡長大,自稱受愛迪生傳記的影響,幼年常把家裡的大小電器全部肢解卻裝不回去,受地方信仰媽祖廟的影響,喜歡到夜晚的海邊戲水並到處塗鴉;這是他首次在平面媒體發表小說。選定〈守屍人〉之後,偶然翻看前幾年的年度小說選,發現二○○一年有年度小說獎得主駱以軍的〈運屍人〉,二○○六年有李儀婷的〈躺屍人〉。不過,三人的訴求不同。駱以軍寫一男子以輪椅推母親的遺體搭捷運,要去醫院捐贈大體。李儀婷寫金山鄉村一個歷經滄桑的母親,雖生猶死,有如一行屍走肉。陳璿丞寫的,則是長年在醫學院管理大體老師並教學生解剖的中年男子,每日「複習著一遍又一遍的肌肉、骨頭、血管、神經,一直想知道靈魂在哪。」某日突被一猝逝的年輕魂靈附身請託,必須帶他回到南方的家鄉……。 專業的場景描述,生與死的價值弔詭,充滿新手的創意與想像。

.成英姝〈佛的裸像〉(四月十二至十六日)

  成英姝比賴香吟大一歲,兩人風格迥然不同。她不止發表短篇、長篇、散文,主持部落格,還從事繪畫、攝影、藝術裝置等創作。且其小說兼及推理與科幻,展現了多元才華與豐沛活力,質量均有可觀。成英姝擅長以隨意筆法與生活化語言描摹都會白領。〈佛的裸像〉書寫一個雕塑家完成新作,包括電影導演,音樂家,廣播主持人,精神科醫生,政治評論家,外景主持人,藝廊工作者,近二十位友人應邀前去他的工作室欣賞。雕塑家當過十六年和尚,「聽說還俗之後,一切回到跟出家之前沒兩樣,所有惡習都在一瞬間恢復,……」常常處於爛醉如泥狀態。邀集派對的尚恩以前是運動選手,因受傷而退休,一度玩過賽車,現在喜歡寫詩,希望在場的朋友捐款讓他專心創作……。全文流動著冷漠,荒謬,嘲諷,但在酒精渙散中仍試圖辨證語言的虛偽與誠實。

.黃春明〈有一隻懷錶〉

  (六月一日)黃春明今年七十三歲,六月發表小說新作,十二月長孫出生,升級做了阿公。近幾年他忙歌仔戲,兒童劇,駐校作家,《九彎十八拐》,演講……,四處趴趴走,難有閒暇寫小說。四月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做駐校作家兩個月,終於有段清靜時間完成這篇小說。當時已知媳婦懷孕,也許潛意識裡是阿公在給未來的孫子說故事,〈有一隻懷錶〉裡的孫子就叫小明。透過那隻二次大戰後從新加坡戰場輾轉帶回臺灣,永遠珍藏在阿公身上的英國懷錶,黃春明寫出懷錶的離奇身世,小明與阿公深厚的兩代情,終結於阿公在天上把懷錶還給它的主人,並對那年輕的英國士兵說:「所有敵對的人,只要換個時間和地點,都很有可能變成好朋友。」全文洋溢著黃氏風格的鄉土幽默,結尾尤其詼諧感人而寓意深遠。

.張放〈海村明月〉(六月二十日)

  張放今年七十六歲,和鄭清文同為今年最高齡的入選者。兩人的經歷殊異,作品內容、風格自亦不同,但都勤寫不輟,具有特殊的時代意涵。國共內戰後期,國府軍隊一九四九年初徐蚌會戰後即節節敗退,十七師從山東撤退至浙東,其中一個軍團在海中小島等待上級的下一步命令,〈海村明月〉敘述的就是那段飄搖不安的歲月,有些長官照樣內鬥,欺瞞,抓兵,導致一些軍官買通漁船回去投共。一九五○年四月,軍團撤退來臺,卻把傷兵遺棄於小島;一段偶然的烽火情緣也告終結。「一九四九」六十周年轉眼已至。五十餘年來,與一九四九相關的小說不少,背景與故事也許更廣闊更曲折更慘烈,〈海村明月〉恰在六十周年前夕浮現在我們眼前。由小觀大,對於走過那個年代的人,即使是一個小島的失去,也注記著大時代裡一段難以磨滅的歷史傷痕。

.林宜澐〈你的現場作品NO.2〉(九月一至二日)

  林宜澐今年五十二歲,一九八七年曾在「人間」副刊與我共事半年多,當時他最期盼的是放假回花蓮老家。不久他決定辭職回花蓮。不久就寫了一篇又一篇閃現黑色幽默的小說,我才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林宜澐和更多的花蓮,也覺得他辭去「人間副刊編輯」是一項讓人羨慕而且明智的決定。十年前林宜澐寫過〈你的現場作品NO.1〉(收進平路主編《小說二十家》,一九九八,九歌),背景是花蓮的海濱賣藥晚會。〈你的現場作品NO.2〉,背景則是花蓮市區一處立委選舉造勢活動的會場。臺上的「你」是主角,臺下的「我們」是觀眾,但「你」為了選票必須以天花亂墜的支票向「我們」許下種種承諾,林宜澐以超然的想像力與生猛的鄉土語言,讓整個過程有時是現實的強烈對照,有時是奇妙的夢幻融合,不但把臺灣的「膨風文化」發揮到極致,且已型塑了個人的系列風格。 不知〈你的現場作品NO.3〉,是否也要再等十年﹖

.徐譽誠〈與情愛無關〉(十月十一至十二日)

  徐譽誠今年三十一歲,八月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紫花》得到駱以軍、紀大偉等中生代名家之肯定,十月又以〈與情愛無關〉獲得聯合報文學獎小說首獎,在新生代寫手中表現最為穩健亮眼。雖然題為〈與情愛無關〉,全文的進展還是托借現代都會的情愛軀殼,以一對同居男女似相濡以沫實相互欺瞞,反諷兩人心靈、肉身的荒頹與不足。她原本在電話裡對他說下班後要去做瑜珈,不一起吃晚餐,他回說要與同事吃飯,等她結束偷情回到家,卻見他在客廳看電視新聞吃泡麵;後來並把剩下的半鍋麵遞到她面前。以取消「晚餐」始,以同吃「泡麵」終,穿插其間的卻是壓抑的飢餓,與背叛相關的減肥情結,以及無數次背叛的內心糾結……。時間背景設在總統大選活動的最後一晚是微妙的暗寓。兩人相互背叛進行情愛攻防的夜晚,也是政黨進入最後對決的前夕,個人與體制都面臨著改變的到來。

.邱致清〈鶺翎〉(十月十五日)

  邱致清今年三十歲,就讀於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對宜蘭傳統文化與風土人情卻頗多了解。這篇獲得第三屆蘭陽文學獎小說首獎的作品,可說是他對二○○四年十二月病逝的宜蘭作家李潼於同年二月初版的《少年龍船隊》的致敬之作;他將其中的「二龍競渡」意象加以延伸,擴大,轉換,讓小說血肉穿越兩代,意象更為繁複。鶺翎是一種在低海拔地帶活動的鳥類,《幼學瓊林》卷二「兄弟類」有如下之句:「患難相顧,似鶺翎之在原;手足分離,如雁行之折翼。」邱致清以〈鶺翎〉為題,碰觸的除了兄弟兩代,還涵括了雙生、雙性,節奏忽緩忽急,結構層次緊密,文字功力扎實,未來想必會寫出更多的好作品。〈鶺翎〉文長二萬字,是入選作品中字數最多的一篇。目前三大報小說獎字數上限,四千字或六千字,至多一萬二千字,像〈鶺翎〉這樣的題材,以那樣的字數似難寫得淋漓盡致。好在近幾年各縣市文學獎字數限制沒那麼嚴苛,為邱致清這樣的新人提供了施展手腳的舞臺。

.陳宗暉〈火車就地停下時││兼及平交道看守員的消失〉(十一月一日)

  雲林人陳宗暉今年二十五歲,還在花蓮的東華大學讀研究所。這篇小說就是寫雲林斗六的平交道看守員居里安,得知被裁員後從斗六出走,到花蓮流浪了一圈的故事。陳宗暉很想創造屬於自己的文體,使用像詩像散文有時又如格言的混搭文字,讓人在閱讀時彷彿火車正在通過平交道,一次次聽到減速慢行與柵欄遮斷的節奏;那是居里安流浪旅程的主旋律,對已被裁員的平交道看守員則有一種既反諷又悲憫的效果。陳宗暉也很講求結構與意象的結合。以兒童愛唱的「猴子歌」為序曲,以其中的「星期六,猴子去斗六」帶出故事,把全文分成「六」節,讓居里安從島嶼西邊的斗六小城繞過北臺灣,抵達東部的花蓮,遇到一些人,發生一些事,然後決定結束流浪,返回斗六。在居里安的旅途中,議題涵括了鐵路管理機械化,企業精簡人事,父子親情,環保……;陳宗暉的企圖,顯然不止是書寫一篇出走的小說。

.楊富閔〈暝哪會這呢長〉

  (十一月一日) 楊富閔今年二十一歲,東海中文系周芬伶的學生,也是入選作者中最年輕的。〈暝哪會這呢長〉是一首臺語歌曲,歌詞分三段,第一段末句「暝哪會這呢長」,第二段末句「路哪會這呢遠」,第三段末句「這敢不是紅顏的命運」。楊富閔取第一段末句為篇名,而以第三段全文穿插於姐姐與阿嬤之間,加上時興的網誌PO文與留言對話,寫出臺南縣大內鄉一個隔代養育,祖孫三人的深情故事。那個會騎野狼一二五會開發財車的現代阿嬤,勇敢堅毅,被孫子奉為「大內一姐」:「姐接與我從小就是大內一姐帶大,她是典型的做田人……。」後來姐姐為愛出走,愛人病逝後終於決定回到阿嬤身邊……。非常傳統的親情題材,卻有非常現代的農村色彩。楊富閔的鄉土語言自然流暢,充滿地方活力,結構及情節轉換的技巧也嫻熟穩健,是很值得期待的新人。

  7. 這十五篇小說,是否這一年裡最好的,當然見仁見智。 但在一年的「亂」局裡,十五位作者寫出了各自的時代觀察之抽樣,其代表性應是毋庸置疑的。 為此,我向十五位作者致謝並致敬。 是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在此歡喜收穫。

得獎感言
賴香吟

  二○○三年年底,我去探望阿君,離開時關渡平原一片狗狼暮色。「暮色將至」這句詞在那時浮上心頭,既是關於生命感嘆,也隱隱有種時代預感,一種衰壞之氣,彷彿就要來了。 因此,〈暮色將至〉一文的確有些真實梗概,阿君離開後的時代也的確暮色茫茫終至沒入黑夜。

  我並不甚喜愛直接取材身邊的真實遭遇來作故事,因為我所寫出來的,比起那些存在與發生,難免有所曲折、簡約、不等值。感謝這個獎,讓我稍稍覺得可以告慰逝去的阿君,以及她在我心中所留下那些難以三言兩語說盡、也絕非政治可以涵蓋可以掠奪之真誠與堅強。 感謝季季主編,感謝九歌出版社。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