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金融海嘯 —金融危機的成因,中央銀行、信用泡沫、與效率市場的謬誤

金融海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11028
蔡宏明、林秀怡、林芳君
梅霖文化
2009年1月06日
87.00  元
HK$ 73.95  







* 叢書系列:FINANCE
* 規格:平裝 / 230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INANCE


[ 尚未分類 ]









  美國的次貸風暴席捲全球,一路蔓延造成全球經濟恐慌。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產,AIG被美國政府緊急接管,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併購…..緊接著全球陷入金融海嘯,歐洲各大銀行也發生危機,冰島政府瀕臨破產,各國股市重挫,全球無一倖免,其廣度和深度前所未見。金融海嘯正襲擊各國經濟,我們面臨了空前未有的危機,全球經濟大蕭條成為揮之不去的陰霾。

  本書詳細剖析金融海嘯的成因與現今大家面臨的難題,作者快速帶領我們深入探討金融海嘯的核心,研究市場機制的謬誤。發現問題,解讀成因,研究對策,才能防範危機於未然。

  本書寫作的目的是回應當前的信用危機,告訴你為何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似乎感染了“瘟疫”—陷入了無止盡的資產價格泡沫化,導致了毀滅性的信用危機。本書同時也闡述說明整個問題發生的過程:信用“擴張—緊縮”循環如何發生,錯誤的政策又如何促使整個情形更加惡化。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我們的金融體系不是根據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法則在運作,反而是隨著這則居於主流地位的傳統經濟理論而崩潰!市場效率假說形容我們的金融體系就像一隻容易馴服的溫順動物,只要你不去理它,它就會自己平靜下來,達到一個穩定而理想化的均衡狀態。相較之下,本書批評我們金融體系之本質是不穩定的,不具有可靠的穩定均衡力量;它反而具有一股慣性,會形成“盛極而衰”的循環,來破壞咱們的經濟結構。本書認為:唯有中央銀行控管信用創造的過程才能節制此一不穩定性。然而,本書也解釋:央行「穩定經濟」的政策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演變,反而擴大了“盛極而衰”(boom-bust)的循環,動搖我們的經濟體制。

  本書也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US Federal Reserve)的貨幣政策已經陷入一連串持續擴大的信用循環(credit cycles)之中,假如此一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將會嚴重傷害並改變美國做為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躍經濟體系的領導地位。

  《金融海嘯》一書對於當前的經濟危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分析與介紹。在一連串簡單易懂的論證中,喬治.庫柏(George Cooper)挑戰了現代經濟學的主要原則,並解釋為何金融市場並不遵循當今財經教科書所描述的效率市場原則,反而是本質性地動蕩不安,且容易重複地發生金融危機。

  作者介紹現代貨幣體系的演進,並藉此演進過程解釋金融不穩定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何此不穩定性引導了中央銀行的業務運作與發展。庫柏斷言,自由市場的力量是被誤導的觀念,這個觀念導致某些國家的央行疏怠了它們在控管金融體系時應扮演的核心角色,反倒是央行推展的金融政策助長了一連串劇烈的盛極而衰循環(boom-bust cycles)。本書希望中央銀行改變運作策略,放棄通膨目標設定(inflation targeting);並且以此書為典範,重新看待我們的經濟政策。

  經由本書循序的介紹,讀者能了解通貨膨脹的基本原理,政策制定者也可借鏡於歐洲戰鬥機的設計師,判斷出合適的金融政策。讀者可以從一篇1868年有關蒸汽機原理的介紹(其作者為彩色攝影技術發明者),學習如何避免近來連續發生的錯誤貨幣政策。

作者簡介

喬治.庫柏(George Cooper)

  博士目前任職於藍冠(BlueCrest)資本管理公司,擔任該公司投資人整合部門的負責人,他出生於英國桑德蘭(Sunderland),畢業於英國的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庫柏博士曾服務於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為該公司之基金經理人;並曾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與JP摩根(JP Morgan)擔任策略分析師之職。作者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居住於倫敦。

譯者簡介

蔡宏明

  政大企管系學士,菲律賓亞洲管理學院企管碩士。教過TOEFL、SAT、GMAT十二年餘,在產業界服務三十年,曾擔任過中法合資的達和環保公司總管理處處長、同宏科技公司總經理、達輝光電財務長。其他譯作:《財務決勝負》、《花旗銀行個人財富管理手冊》、《決策管理》、《讓財富自動流進你的口袋》、《真相、傳言與胡扯》、《破除舊思維建立管理新觀念》等書。

林秀怡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決策模擬與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模型、公司體質檢定、金融操作實驗教學等,現任清雲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林芳君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碩士,研究主題為群體決策與自組特徵映射應用於期貨投資報酬率預測,現任第一銀行資訊中心高級辦事員。


導讀 危機過後,可有生機?
前言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效率市場與中央銀行?
第三章 貨幣、銀行以及中央銀行
第四章 穩定與不穩定的市場
第五章 欺騙勤勉奮鬥者
第六章 論機械調速器或中央銀行總裁
第七章 明斯基遇見曼德伯
第八章 超越效率市場謬論
第九章 結語



《金融海嘯》導讀

危機過後,可有生機?
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客座教授 張漢傑博士

  2008年對於全球擁有資產的法人和個人,無疑是難過與嘆息的一年。不管您持有的資產是屬流動或非流動、長期或短期、國內或國外者,皆循環有序的遭到減損,往昔投資機構強調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模式好像變了調,信用擴張的投資者或投機客更是血本無歸。此齊頭式的全球資產縮水損失在我們有生之年還是首次出現,為何金融危機的源頭在美國卻是要全球買單?又為何美國這次會深陷暴風圈無法自拔?以及未來各國政府能否避免重蹈覆轍?讀完這本新書《金融海嘯》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似乎每個金融危機年代都有發人深省的新書問世,記得2000年10月在網路泡沫發生股市重挫後,有本書《通貨緊縮》(Deflation)在台灣發行,描述了各種引發通縮的力道以及在通縮時代的新投資策略。時隔八年,在美國次級房貸引爆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後,這本新書《金融海嘯》的上架,也有前呼後應的啟迪效果。能夠從一本書看到危機的來龍去脈與忠言逆耳的預防措施,在景氣蕭瑟前景不明之際,確實是不錯的自習和修練。

  本書在作者博古通今的完整論述和譯者生動流暢的熟練文筆下,引導我們走進金融市場的歷史長廊,透過貨幣的發展軌跡將金融市場不穩定的事證逐一分析,並引用學者專家的評論(如凱恩斯和明斯基)及作者舉證觀點,對市場根深蒂固的效率市場假說進行反駁批評。同時作者認為中央銀行不該如效率市場學派所述無為而治,應該有所作為,換言之,中央銀行的任務不應只是以控制消費者物價指數為職志,而是要嚴格控管資產價格,亦即如作者所言應該將注意力從管理天生就穩定的商品市場移轉到天生就不穩定的資本市場。作者深刻的強調,造成資產泡沫的亂源即是信用過度成長,中央銀行的監管體制應該聚焦在信貸增長過程中的控管,並具政治抗壓力,且能劍及履及執行寬緊適中的貨幣政策,如此防微杜漸的效果才能期待。

  我們若觀察2008年全球資產價格崩潰的背景因素,毫無疑問,金融機構貪婪無度的信用擴張與投資機構包裝衍生性商品的融資創新手法,正是市場垮台的關鍵原因。例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破產前本身的財務槓桿即放大到約三十倍,另外,各大金融與保險機構發行的CDO(債務抵押債券)與CDS(信用違約交換)額度高達至兆元美金。此等天文數字的信用創造如同書中所言「暴食的矛盾」(paradox of gluttony)般,會產生自我強化的正向回饋,當獲利持續不斷與資產價格上漲不停,膽大妄為與行為偏差會變本加厲,資產規模也在槓桿膨脹下形成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ll)的天然屏障,如此更增添金融危機的爆發能量。綜觀本次金融災難導致的資產價格破滅,和本書作者論述所謂信用增長是累積資產泡沫的引信有絕對關係,尤其債務融資與按市價逐日結算(mark-to-market)兩相結合的評估系統,更是資產價格激烈波動的元兇。成也是債,敗也是債。從宏觀經濟看,掌控貨幣的供需水平與避免信用投機炒作是今後各國中央銀行責無旁貸之職,而從個體經濟觀察,企業經營者舉債經營的前提必須架構在安全的主營業務內,而且必須戰戰兢兢的以賺取營業現金流為具體目標,才能讓財務槓桿操作維持正向循環。

  為何全球的資本市場始終存在著激烈波動,這種資金流竄引發超漲超跌(overshooting)現象,作者強調與金融市場信貸擴張及銀行穩定性(如發生擠兌)有密切關係,尤其美元從金本位制過渡到法定貨幣制後的大量印製更是推波助瀾,在本書第三及第四章有特別生動的描述。此外作者認為,亞當斯密提出的見解,所謂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的效率市場,並不存在於資本市場,而僅侷限在商品與服務市場。因此作者相信資本市場價格的激烈波動必然和金融市場的信貸增長幅度有掛勾,當資產價格出現盛極而衰,甚至匪夷所思的低迷時,政府公部門的財政支出計畫應該配合貨幣政策強力執行,以能脫離「節約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並讓市場恢復生機。很明顯的,我們觀察目前全球政府,包括台灣,在資本市場的運作就如同書中所述,透過公部門的投資及消費以彌補GDP中民間支出的衰退,例如台灣即將發放的消費券,與中國大陸推動兩年四兆元人民幣的重大投資,就是我們週遭的鮮活案子。

  《金融海嘯》一書中文版能在歲末寒冬發行,梅霖文化負責人施宣溢先生果然眼光銳利思路敏捷。施先生多年來在財經企管文教領域默默耕耘,善盡文化人職責,並以提升國人閱讀品質與增長智識為志業,個人甚感欽佩。今有幸受邀撰寫本書導讀,實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哂望讀者批評指教。

  一本書,即是一份智慧與經驗的結晶,值得大家來分享。回顧過去一年,大家的哀聲不亞於嘆息,不過那已過去,就如財務報表中的損失已經發生,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我們擁有的資產與負債上。想想看,金融危機過後,現今政府的財政(公共支出)與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已調整到何種程度?這是一年前能想像的嗎?膨脹與緊縮、高潮與低迷、得到與失去、喜悅與煎熬,一直都是資本市場的特色。當下回春暖花開生機再現時,請問我們準備好了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