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教養過動兒:醫學沒告訴你的十件事

教養過動兒:醫學沒告訴你的十件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769527
文森.孟斯特拉
許晉福
世茂
2008年11月27日
80.00  元
HK$ 68  






ISBN:9789577769527
  • 叢書系列:婦幼館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婦幼館系列叢書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精神科

















    本書特色


      ●美國心理學會(APA)出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中心 羅筠醫師
      臺安醫院精神科主任暨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 許正典醫師 專業推薦


      於二○○八年京奧勇奪八金的美國飛魚費爾普斯,小時候是個無法專注、讓老師頭疼的過動兒,在母親的強烈信念與支持下,藉由「嚴格的時間表和游泳」,成功地穩定過動症狀、擺脫藥物,成為奧運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


      和費爾普斯的媽媽黛比一樣,身為家長的你,是過動兒最重要的導師,孩子需要你的信心、關愛與耐心,還有對過動症的認識與特殊的教養計畫,來幫助他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與過動等症狀,以及處理因過動症對生活、學習、就業上造成的諸多障礙。


      本書作者孟斯特拉博士是享譽國際的過動症治療權威,曾評估、治療過數千名過動兒,他以教導父母規劃一套在家使用的教養計畫為出發,整合了醫學、營養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知識寫成本書;從過動症的成因談起,一步步引導你藉由營養、藥物和管教技巧,改善孩子的過動症狀;指導你與孩子就讀的學區合作,以提供他在求學上所需的協助;教你在不製造衝突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問題解決力和情緒控制等。


      請透過孟斯特拉博士的教養整合方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行為控制能力和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追求圓滿人生!


      這套計畫已讓許多孩子在家中的過動症狀明顯減少,預期你也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一樣的進步。


      「內容淺顯易懂,還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訣竅,能幫助許多家庭對付這難纏的過動症。」
      美國腦科權威丹尼爾.亞蒙(Daniel Amen),亞蒙診所負責人


      「這是目前市面上涵蓋面最廣、最實用的過動兒教養書。」
      ──琳達.柯克(Lynda Kirk),美國德州奧斯丁生理回饋中心臨床主任


    作者簡介


    文森.孟斯特拉(Vincent J. Monastra)


      臨床心理師,FPI注意力障礙治療中心(FPI Attention Disorders Clinic)負責人。其研究享譽國際,他一方面探討過動症兒童和青少年的神經生理特徵,一方面證實了要有效治療過動症應多管齊下,包括:藥物、父母的教養方式、學校的支援、營養攝取與腦電圖生理回饋療法等。此外,孟斯特拉醫師也經常在美加各地的科學研討會、學校和公共論壇上發表演說或帶領工作坊。應用心理生理學及生理回饋協會為表彰他在過動症治療上卓著的研究貢獻,曾頒予會長獎(President’s Award)和漢斯.伯格獎(Hans Berger Award)。


      欲知更多資料可上作者的網站:www.theADHDdoc.com。


    譯者簡介


    許晉福


      政大會計系畢業,目前專事翻譯。譯有《老媽聽我說──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世茂)、《美味的陷阱》(以上世潮)、《玻璃城堡》(久周)等書。








    第一課 誰說每個人都有點過動!
    第二課 教養方式不是過動症的元兇,基因才是!
    第三課 藥物雖無法治癒過動症,但確實能改善病情
    第四課 營養是很重要的一環
    第五課 過動兒有權獲得學業上的協助
    第七課 教育孩子也需要計畫
    第八課 情緒管理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第九課 大吼大叫無法解決問題
    第十課 父母也是人!
    第十一課 成功並非一蹴可幾
    結語





      在我剛開始行醫的頭幾年,我發現,來我這邊接受治療的孩子,只要父母能給予充分的愛,並採取適當的管教方式,狀況多半能有所改善。然而,有少部分的孩子卻不是如此。他們每個星期都來我的診療室報到,他們的父母親則告訴我,為了教孩子聽話、守規矩、做家事、寫功課、整理房間、和兄弟姊妹和睦相處、控制自己的情緒、結交朋友,他們費了好多力氣,但總是徒勞無功。每次治療會談聽到的狀況都差不多。這些孩子或許稍有進步,但是每次治療會談到最後總變成檢討會議,檢視孩子在過去一週內又犯了哪些重大「過錯」。


      如果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提出解釋,過程就更折磨人了。曾經和過動兒談過話的人,一定曉得我的意思。患有過動症的小孩,有時候即使滔滔不絕,卻抓不到重點,不然就是心不在焉,讓你必須再三重複你的問題。好不容易,他終於聽進去你的問題了,卻只是聳聳肩或用「我不知道」幾個字來答覆。有些時候,孩子會突然發飆,你一句話都還沒說完,他們就氣沖沖地跑出門外。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些孩子還經常撒謊。比方說,我曾經看過一個孩子明明手上和臉上都沾了巧克力,卻矢口否認他在晚餐前有偷吃巧克力。


      一直到大約十五年前,我對整件事才有了新的體認。我記得當時是初夏,有人請我去幫兩個十多歲的男孩進行評估。其中一個男孩的父母在學期一開始的時候告訴他,要是他該學期的成績不錯,他們就會送他一部非常昂貴的汽車作為「獎品」。另一位青少年的父母則使用典型的「禁足」策略,他們不但禁止他參加所有社交活動,還不准他看電視、玩電玩、打電腦,直到成績進步為止。以上兩種策略,你認為哪一種比較理想?是賄賂的手段比較有效?還是嚴厲的懲罰?答案是,兩種都沒有用。


      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種狀況。這對家長告訴他們的兒子,只要他完成所有作業、全勤、沒有被叫到校長辦公室接受處分、每個科目都及格,他們就買一部新車送他。究竟這個孩子有沒有拿到這份禮物呢?沒有。在一整年的時間裡,這對父母用盡了各種方法,包括:鼓勵、威脅、利誘、叫罵、哭泣,這孩子卻依然故我,他們只好帶他來找我。猶記得這對父母很感傷地說:「我們這個兒子大概有什麼嚴重的毛病吧。」


      另一個男孩的父母則使用不同的方法。為了激勵兒子用功唸書,他們對兒子的行動設下諸多限制,基本上就是「澈底的禁足」:不准打電話,不准在放學後或週末與同學有任何聯絡,不准參加任何校內活動,不准看電視,不准打電腦,也不准玩電動。換句話說,放學後他只能做功課、唸書和休息。這份協議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只要學期成績科科及格,這孩子就自由了。可是,他終究沒有獲得自由。直到出現在我的診療室為止,他整整被禁足了一年。原本我以為孩子的家長在開玩笑,等看到孩子臉上的表情,我才明白他們是認真的。


      請各位設身處地想一想這兩個男孩的處境。要是你的父母說,只要你乖乖上學,不惹是生非,準時完成並繳交每一份作業,每一科都及格,他們就買一部車送你,你會怎麼樣?我不曉得各位會如何,但是換做是我,我一定會常常興高采烈地和父母討論我希望車子是哪個廠牌、款式和顏色,並且努力達成父母的要求。到了感恩節的時候,我可能已經開著新車四處兜風了。再假設另一種狀況,我被爸媽澈底禁足了。一旦我發完脾氣,我肯定會下決心不再惹是生非,乖乖做功課,並通過那些愚蠢的測驗。而且,我心裡百分之百確信,我一定辦得到。相信你也一樣,如果你沒有罹患過動症的話。


      然而,要是你罹患了過動症,你大概會像這兩位青少年一樣,無視父母的規定,想盡辦法和朋友出去鬼混或偷看電視。在學校,你的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你的爸媽或老師都覺得你缺乏學習動力、態度不佳,或認為你「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得更好」。在家裡,你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然而,父母可是愛和自信最重要的來源。


      各位手上這本書,彙整了許多我多年來治療過動症的經驗。在書中,我試圖整合既有的醫學、營養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以歸納出一套模式,供過動兒的家長或醫療人員參考。本書的架構,和我在診所裡為過動兒照護者所提供的教養課程是一樣的。


      然而,我在教導家長如何教養過動兒的過程中也驚訝地發現到,既有的研究資料相當複雜,要將這些資訊以系統化的方式加以運用並不容易。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我的過動症病患當中,有不少人的照護者本身也患有過動症。因此,本書在內容的編排上力求簡單,一次只談一個主題。但是我也知道,在讀完整本書以前,各位的日子還是得繼續,因此,我在書中仍穿插著某些策略,讓各位在碰到問題時可以運用。


      本書從過動症的成因談起,許多父母以為,孩子的過動症一定是自己造成的,因而心懷愧疚。事實上,若干生物因素都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或過動等現象,各位實在不必急於自責。一旦了解過動症的可能成因,各位就會明白,其他父母用來教養孩子的策略在你孩子身上為何無法奏效。要知道,目前尚無任何藥物或心理療法可以根治過動症,也沒有任何管教方式可以立即或明顯地改善這些症狀。


      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會嚴重影響當事人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儘管如此,透過適當的治療與協助,患者的注意力、行為控制能力和社交技巧仍然可以得到相當大的進步。在過程中,老師、醫師、心理師和其他醫療人員雖然可給予相當的協助,但身為家長的你,終究才是孩子最有力的代言人和最重要的導師。


      一開始,你和孩子的醫生必須先確定一件事──你的孩子是否受其他健康問題干擾,而影響到他的聽力、學習能力或情緒與行為控制能力?為幫助各位了解這其中可能牽涉到的醫藥議題,我會告訴大家還有哪些疾病可能會損害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在各位帶孩子就醫的過程中,醫師應該會告訴你目前有哪些藥物能減輕過動症的主要症狀,並與你討論與用藥相關的問題,最後再決定要採用何種藥物。因此,我在書中將介紹幾種主要和次要的藥物,好讓各位了解這些藥物的效果和作用機制。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本書也強調用其他介入方式來幫助你的孩子;例如,某些食物是心智運作所需,因此我將相關的飲食資訊做了一番整理,也建議各位檢視一下孩子的飲食是否適當。此外,書中也大致介紹了相關的教育法規和資訊,讓各位曉得如何和孩子的學區合作。本書還有一項重點,我會告訴大家如何教導孩子培養生活技能,好協助他們在操場、課堂和職場上能過得順心如意,甚至在未來能勝任配偶和父母的角色。目前有一些心理療法或許能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和社交發展,我也會在書中為大家介紹。最後,因為「父母親也是人」,所以,我也提供一些方法來告訴各位如何騰出一些時間和空間,和子女、朋友或其他你所愛的人共處。為協助各位順利運用本書的內容,書中也附上各種相關表格和清單,你可以影印下來供你個人使用。


      在各位進入本書內容之前,還有一點要提醒各位。根據我這些年來輔導過動兒家長的經驗,我發現,有三種特質對於教養過動兒助益最大。第一,不貪多,一次只教授一樣功課;這樣的父母願意接受現實,明白孩子的問題不可能一舉獲得解決,不如一次只鎖定一項功課,然後貫徹到底。第二,即使孩子已經學會某樣功課,他仍然必須不斷複習。最好每個星期檢討一次孩子的學習計畫,並且持之以恆。第三,拿出毅力,堅持到底。如果孩子的學習狀況不如預期,你可以向專家求教,釐清問題,再修正原本的方式。


      此刻你也許要問:「那成效如何呢?」老實說,我自己也有過這個疑惑。為解答這個疑惑,我曾經以我診所裡的過動兒為研究對象,就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孩子治療後的進步情形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的成果曾發表在《應用心理生理學與生理回饋》(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期刊上(詳見書末的建議書單)。在這項研究中,所有到我診所裡接受治療的孩子都必須先接受澈底的評估,以判斷他們到底是罹患過動症還是其他疾病,若是患有過動症再投以相關藥物。之後,我會和孩子就讀的學校共同研擬一套教學協助計畫。另一方面,孩子的父母也開始執行我所設計的親子教養課程。到了年底,我們再評量孩子的進步程度。結果顯示,家長如果持之以恆地運用本書所傳授的教養技巧,孩子在家中的過動症狀最後都明顯減少了。希望你日後也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這樣的進步。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