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6525025 | |
|
|
|
王志弘 | |
|
|
|
群學 | |
|
|
|
2008年12月01日
| |
|
|
|
67.00 元
| |
|
|
|
HK$ 60.3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SCS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CS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
|
|
分 類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財政危機已經漫溢於大部分開發中世界,造成災難性後果,遍及墨西哥到印尼,俄羅斯到阿根廷。當代政治經濟命運的極端反覆無常,似乎嘲弄著我們掌握驅動世界經濟發展之力量的努力。
大衛.哈維是當今最重要的地理學家,也是當前時代領袖群倫的社會理論家,針對當代資本主義提出了全面性的批判。在這本十分迷人的書裡,他指引了邁向理解世界經濟驅動力量的道路,擴大了他近期著述的關鍵主題: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蔓延全球的不平等,以及「空間」是個關鍵性的理論概念。
本書既是新研究綱領的重大宣告,也是大衛.哈維核心關懷的簡明導論,更是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及學生的必讀之作。
本書特色
本中譯書翻譯所依據之原文書版本(即2005年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出版之版本),等同於2006年Verso出版的版本
作者簡介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是當代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他致力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洞見,運用於都市發展、環境生態、時空關係與意識、後現代情境、城市與社會正義、全球化、文化產業與經濟等議題,企圖從地理學角度補充修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歷史地理唯物論」(historical geographical materialism)的分析視野。
1935年,哈維生於英國肯特郡(Kent county)的Gillingham。他於1957年獲得劍橋大學地理學學位,1961年獲博士學位。最初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擔任教職,1969年赴美於巴爾地摩(Baltimore)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擔任地理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後於1987年回到英國,在牛津大學地理系擔任哈福德.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地理學講座教授,後來又返美任職。目前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中心任教。他的重要著作包括《地理學解釋》(Explanation in Geography, 1969)、《社會正義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1973)、《資本的限制》(The Limits to Capital, 1982)、《意識與都市經驗》(Consciousness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1985)、《資本的都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1985)、《都市經驗》(The Urban Experience, 1989)、《後現代性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1989)、《正義、自然與差異地理學》(Justice, 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1996)、《希望的空間》(Spaces of Hope, 2000)、《資本的空間》(Spaces of Capital, 2001),以及近期的《巴黎,現代性之都》(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2003)、《新帝國主義》(The New Imperialism, 2003)、《新自由主義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2005)和《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Spaces of Neoliberalization, 2005)等。
譯者簡介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近期譯有《現代地理思想》、《工作、消費與新貧》、《文化地理學》、《第三空間》、《人文地理概論》等書。著有《流動、空間與社會》、《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等書。
|
|
目 錄
|
導言:二○○四年海德堡的赫特納講座--Peter Meusburger與Hans Gebhardt
新自由主義與階級力量的復辟--David Harvey
不均地理發展理論筆記--David Harvey
空間是個關鍵詞--David Harvey
索引
|
|
序
|
2004年海德堡的赫特納講座
Peter Meusburger與Hans Gebhardt
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地理系於2004年6月28日至7月2日,舉辦了第八屆「赫特納講座」(Hettner-Lecture)。這個年度系列演講,是以1899年至1928年間,於海德堡擔任地理系教授,也是當時德國最富聲望的地理學家阿弗列德.赫特納(Alfred Hettner)為名,致力於地理學、經濟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跨領域新理論發展。
受邀的客座講者,於停留期間將發表兩場公開演講,其中一場透過網路電訊教學傳送。此外,也舉辦幾場討論會,讓研究生和年輕學者有機會跟國際知名學者見面交談。在學術生涯的初期有這種經驗,能夠開啟新的研究視角,並鼓勵針對當前理論爭辯與地理實踐的批判反思。
第八屆赫特納講座由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的人類學特聘教授大衛.哈維擔任。大衛.哈維是眾所推崇,過去四十年來最富創意和影響力的地理學家之一。他的《地理學中的解釋》(Explanation in Geography, 1969)替1960年代地理學家為之著迷的地理學作為一門空間科學的方法論爭辯,做出了重大貢獻。哈維隨後由英國——他於布里斯托大學授課——轉任巴爾的摩(Baltimore)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正逢他研究的知識基礎產生了深刻轉變。隨著《社會正義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1973)的出版,哈維產出了批判都市研究的先驅文本,探討馬克思主義思考方式的相關性,以此解說和挑戰西方城市裡的貧窮與種族歧視。他的《資本的限制》(The Limits to Capital, 1982)是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的地理學延伸,讓哈維站穩了首席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的地位,他的名聲遠播,超越地理學的邊界。哈維在《資本的都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1985)和《意識與都市經驗》(Consciousness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1985)回到了都市議題,之後著手他迄今最成功的一本書,《後現代性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1989),這是針對後現代主義的唯物論批判,寫作當時,他在牛津大學擔任哈福德.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地理學講座教授。晚近,哈維重訪社會正義的議題與烏托邦觀念,在《正義、自然與差異地理》(Justice, 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1996)與《希望的空間》(Spaces of Hope, 2000)中,有進一步探索。他最新的書是《巴黎,現代性之都》(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2003)以及《新帝國主義》(The New Imperialism, 2003)。
在2004年的赫特納講座期間,哈維發表了兩場公開演說,題目分別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與階級力量的復辟」和「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的一般理論」,兩者都經過修訂,在這裡出版,加上一篇討論「空間是個關鍵詞」的論文,以及一個簡短攝影記錄。三場與來自海德堡及十九所其他歐洲和美國大學的研究生暨年輕研究人員的討論會,探討了演講提到的議題。討論會的主題是「新帝國主義」、「地理知識?政治權力」,以及「空間是個關鍵詞」。
我們要表達對於克勞斯奇拉基金會(Klaus Tschira Foundation)慷慨支持赫特納講座的感謝之意。尤其要感謝克勞斯奇拉博士(Dr. h.c. Klaus Tschira),他是我們在基金會宏偉的波希別莊(Villa Bosch)工作室的親切東道主。我們要向海德堡大學副校長香尼奧提斯教授(Prof. Dr. Angelos Chaniotis),以及化學暨地球科學院院長霍夫曼教授(Prof. Dr. Peter Hofmann)致意,感謝他們在大學的老大禮堂(Alte Aula)開幕儀式上致歡迎詞。
2004年赫特納講座如果沒有相關學生和教師的全心奉獻,就不可能完成。我們感謝弗瑞塔格(Tim Freytag)與瓊斯(Heike J?ns)有效的組織工作,並且規劃和主持了與研究生暨年輕研究人員的討論會。我們也要謝謝協助打理整個活動的學生。全體參與者的同心協力和熱情,再度確保了海德堡赫特納講座的圓滿成功。
|
|
|
書 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