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台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教授都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全球化理論、都市、性別與文化等課程。近年來對於東亞全球城市文化與跨境流動身份政治之相關研究著作,發表於Quarterly Review of Film and Video, 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文化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中外文學》等學術期刊。英文專書Walking Between Slums and Skyscrapers: Illusions of Open Space in Hong Kong, Tokyo and Shanghai於2004年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
90年代中,黃宗儀同學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錄取為比較文學系的博士生,從台灣來到紐約市東部的長島石溪鎮。石溪校園濱臨度假村的海灘,傍有綠樹蔥蘢的山丘,幾處古雅的街區小鎮座落在學院的四周。週末風和日麗閒暇之時,石溪鎮的居民,包括學生,常到附近的荷塘遊玩,用麵包渣飼餵在水上嬉戲的鴨子。整個地方的感覺是,處桃花源日久,不知有漢魏。在這裡讀比較文學、咀嚼莎士比亞、分析陶淵明,真是天時地利。當時我在石溪校園比較文學系任教,瞭解到黃宗儀同學剛到此地蠻愉快,很融入那種世外之情。但我也知道她對法蘭克福批評理論很有興趣。誰知幾年下來,她寫起博士論文就筆鋒頗為犀利,大有火藥味,嚴辭抨擊大都市的弊病,分析國際資本的湧流蔓延,闡述大都市按資本邏輯的規劃,打造出日益華麗虛幻的想像。當時跟教員同學聊天,一談及紐約市,有的人認為是文化消費的極樂世界,有的人則認為紐約市與長島恬靜的氣息水火不容,雖開車一小時便到,但完全是異地他鄉,散佈著香風臭氣。但不管好壞,提到紐約市,連紐約兩字都省去了,只稱 The City,即,萬城之首,萬都之王,似乎地球上除紐約之外沒有什麼名正言順的城市。紐約這種天下之都的傲慢與偏見,黃宗儀一定在求學時代就可體驗到,所以能激發批評和思考。在她的筆下,資本都市的君臨萬眾,一統天下,轉移到了亞洲的大都市。她在博士論文中就分析了國際資本在亞洲都市如何建構、支配人們生存空間。那是一篇論證翔實、分析精彩的論文,我有幸成為論文的委員會的指導者之一。黃宗儀畢業後在台師大任教,後又被台大聘請,可見其學術之功底和成就。而且,畢業不久,她英文博士論文很快就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書不久還獲得台灣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