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清貧致福

清貧致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1678
證嚴法師
天下文化
2008年10月31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人文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清」是清淨、自在;
「貧」是生活清淡、節儉,不需求物資豐富。
能將欲念縮小、保持清淨,在不匱乏的環境下,
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
就是清貧的生活。

作者簡介

證嚴法師

.一九三七年,出生於臺灣省臺中縣清水鎮。
.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
.一九六六年,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一九九一年,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
.二○○一年,獲頒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
.二○○二年,獲頒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學名譽博士學位。
.二○○三年,獲頒中華民國二等景星勳章。
.二○○四年,獲頒加州美國亞裔聯盟亞美人道關懷獎。
.二○○七年,獲頒日本「庭野和平獎」。
慈濟志業在法師慈悲宏願下,逐步推向國際,廣布善與大愛,
為眾生拔苦予樂,行於真實的人間菩薩道。



編者的話

上編 遠離奢華

第一章 原味自然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少使用空調,多適應自然
用尿布、哺母乳
少沈迷電腦,多與人相處

第二章 雙手萬能
多煮飯,少外食
洗碗筷,少製造垃圾
多用手洗衣,少用洗衣機
多走路、騎單車,少騎機車、開車

第三章 節約勤勞
少浪費,多惜資源
少汰舊換新,多選耐用物品
廢物利用
省水、省紙
隨身三寶,購物袋

第四章 簡單為上
勤快工作,少酒食應酬
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減去煩惱是非,少憂鬱
少點花用,助人樂無窮

第五章 克己復禮
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復禮──守戒律、守規則、守禮節

下編清流時尚

第六章 從心出發
心室效應
碳平衡、心平衡
減碳從足下做起
身心健康與富貴

第七章 食/心素食儀
少食
心素食儀

第八章 衣/簡單素樸
簡單、素樸
不追求名牌、流行
價錢是虛的,價值才是實的

第九章 住/心寬屋寬
放棄銅牆鐵壁的豪宅
屋寬不如心寬
窄屋生活

第十章 行/節能減碳
走路、走樓梯
騎腳踏車
少開車

圖片索引



編者的話

文/釋德傅(靜思文化)
吳佩穎(天下文化)

  第一次看到「清貧致福」這四個字,你想到的是什麼?貧窮、清苦?為什麼「清貧」可以「致福」?在現代的社會,人人追求非富即貴,汲汲營營於滿足各種欲望,為何要「清貧」?現在提出這個理念其目的與對治的對象為何?

  縱使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較過去富庶且文明,但這仍是相對的世界,語言於此也無可避免,我們必須對使用的語言有明確定義。

清貧何義?

  在了解「清貧致福」的意涵前,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清貧」二字的含意。清,是「清流」而非清苦;貧,是「歸樸」而非貧窮。「清貧」的定義,是必須相對於現代社會的「奢貴」而言,猶如天秤的兩端─一邊是「清貧」〈清流、歸樸〉,另一邊是「奢貴」〈奢靡、華貴〉;衡諸現今的社會,漸朝「奢貴」這一端傾斜,實令人憂心。

  「奢貴」是人類過度發展物質文明的結果。人類的祖先早期因應環境的變化,四處遷徙,歷經百萬年,才落腳五大洲,發展各式文明。今日在網際網路的日趨成熟與全球化的浪潮下,經濟活動以倍數成長,大大改變了人們生活形態;過去百萬年的發展,相較於現今的進步,不過一瞬;如此快速進步的代價,是消耗過多自然資源,人與自然環境已逐漸失去互動能力,只是一味地掘取、耗用,「奢貴」的心態在此間,更是表露無遺。

「清貧」是一種lifestyle
「清貧」除了對治義,將之放在現今的社會,更是未來理想

  lifestyle的展現。網路的興起,虛擬世界的社群組織正開始集結、影響每一個人的思維與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從部落格的蓬勃發展、網路購物消費等現象,察覺這個世界正在改變,這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力道最為強勁的巨變,我們身處其中,必須有所對應。

  未來是一個訊息多元且龐雜的社會,電腦幫人類運算解決問題,卻也創造出更多的複雜,例如因行銷而造成的過度包裝,反過來迷惑了人們的消費行為,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現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種種,充滿各式選擇與需求;「如何生活」,已成了一種需要學習的新「技能」,必須有一套清晰且明確的思想理路,才能活得健康,活出個人特色。

  如能將「清貧」思想落實為一種lifestyle、一種社群意識、一種新清貧致福的時尚生活,一如證嚴上人在本書的實踐,以清流歸樸為生活中心,時時刻刻保持頭腦清醒,這將是勇於接受創意的、再生的、活力的lifestyle。

  所以簡單的、永續的「清貧思想」,不是貧苦生活,而是從「心」開始的「儉約樸實」生活態度;解決物質富裕而心靈赤貧,得以與自然契合,並找到一種新的互動平衡─自然環境、團體倫理、生活品味等─多面向的觀照。

古老智慧的價值觀

  「清貧」思想也是一種價值觀,我們可以在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語錄中讀到,不論是《論語》裡的顏回簞食瓢飲,還是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的自足自得,所追求的都是內心的平靜,縱使處亂世而能有所持,「無入而不自得」。此一價值觀的內在理念核心為「清流時尚」,外顯對治方法則是「遠離奢華」;而對於財富的追求,只要我們守持正道,清貧思想於此無礙。

  尤其我們正面臨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氣溫攀升、缺水、缺糧,不得不讓人正視攸關生存的問題,並尋求化解危機的途徑;因此,將生活回歸原味自然,讓心不隨欲望奔馳,在在指向應從遠離奢華開始。

  上人在本書之始,揭櫫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浪費,一味地追求享樂,殊不知真正的快樂,是來自於「知足」,生活簡單也可以獲致喜樂與輕安;倘若人人都能從個己生活做起,哪怕一個儉省的動作,或是打消一分花費的意念,都會如滴水漣漪般地產生善的效應,甚至對大環境造成影響。

  綜觀現今的社會,多少人受「有一缺九」的欲望所惑─為了「補缺」而展開無止境的追逐;然而終其一生,究竟是否真正滿足?上人也指出,貧者深受物資匱乏所苦,富者卻因精神空虛所惱;若富者都能濟助貧者,運用既有的財富發揮大愛,不但能救人又能帶動他人,這可說是社會之福。

致福就是安頓身心靈

  一般生活在物資不虞匱乏處的人,難以感受與想像驚世災難下的人們如何度日,乃至與個己生活的關連性。上人常常提醒大家,必須心存戒慎虔誠、居安思危;究竟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人人是否能安然度過每一天?何況我們都是生活在地球村的生命共同體,大地資源哪有永遠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呢?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簡約與珍惜資源,益顯分外重要。

  從本書「你可以這樣做」,可了解上人倡導回歸原味自然的生活,如何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勤用雙手良能;如何減少垃圾、少浪費,以及省水、省電、省紙;在工作場域,少酒食與應酬;如何減去煩惱是非、少憂鬱、多助人;從力行減碳,乃至食衣住行,如何從少食獲致身心健康、簡單素樸等,實質體現遠離奢華之易,讓克己復禮清流蔚為時尚。

  「你還可以這樣做」,則是上項的延伸與小妙方;「生活的智慧」則集合各種生活巧思;「環保小百科」則是補充書中提到的相關概念,裨益讀者明瞭。

  此外,從書中可見上人舉出諸多實例,其中不乏小人物卻恆持大願力,迄今仍力行不輟者;這些圖像多有影音卻苦無平面影像,或是有圖照,但是影像不明等因素,無法逐一呈現,不免有惋惜之處,然而儘可能讓選用圖片以展現文意為取向。

最重要的還是上人在生活哲學的引領,讓人感受在實踐上,其實並不困難。

  當我們願意調整生活的步調,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只要在生活中稍事用心,就唾手可得那分簡單、優雅的安適與幸福;從「遠離奢華」到「清流時尚」,不論出世、入世,都可以為我們帶來身心靈富足,就是致福。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文輝
/ 台北縣
2008.12.17看黃文輝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常在想一個關於?善?要怎麼才能從形而上的感觸轉而實踐?
證嚴法師的口吻在書中娓娓道出當代社會中人所身處的問題與因應之道,目錄處便以食、衣、住、行切入日常生活的實例。書中數次談到有一缺九的概念,清貧與滿足並不衝突。假使人不能有內求自省的功夫,不論如何都是徒勞。然而身心絮亂的人腦袋已經充斥著各種聲音,這本書可貴之處在於,證嚴上人在說理時也把所見所聞佐證,讓讀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佛家的觀點,更多了一份人文的感動。好比,被慈濟救濟仍不知足的老人,好比,讓位給殘疾青年的老太太。這不只跟我們述說了如何?善?,更令我們融入了那個情境之中感受到,自己假使是不知足的老人或運用智慧的老婦時,這些智慧是怎麼樣在生活之中被反省的。心思緒亂的人(如我)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亦轉化了許多狹隘的煩惱。
在讀完之後,我益發地想把這本書轉送給下一位讀者,希望在茫茫塵世中也能帶來一絲為善的堅定力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