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散文新四書-秋之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50766
陳義芝
三民
2008年9月15日
50.00 元
HK$ 4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文學流域
* 規格:平裝 / 123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流域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秋之聲》是一本主題貫連、情韻各異的散文集。十二位著名作家的心靈極光,幽靜而熠耀,遙遠卻懾人。
楊牧、林文月、席慕蓉的成就,久經傳誦;舒國治、陳列、何寄澎、徐國能為跨世紀拔尖寫手;陳黎、陳芳明、陳大為堪稱詩人散文家代表;周芬伶兼具小說家身分,謝旺霖彷彿探險家行腳,氛圍同樣迷人。其中有野地感思、書房懷想,也有海上停泊、公路奔馳的見聞;西藏天葬招來的鷹鷲,拍翅在生與死的氣流裡……十二段人生,示範了十二種寫文章的方法。
本書由陳義芝主選,逐篇賞析文意、結構、筆法,對應作家的精神嚮往,最能抉發創作的奧祕,清新可誦。
作者簡介
陳義芝
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博士。1972年開始寫作,以新詩及散文為主,思想勤敏,藝術嚮往遠大,文筆兼有古典綿密及現代準確的特長。曾任聯合報副刊主任,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講現代文學。曾獲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最佳書獎、中山文藝新詩獎及散文獎、圖書金鼎獎、台灣詩人獎。著有詩集《青衫》、《不安的居住》、《我年輕的戀人》等,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文字結巢》等,並編注多部散文選、年度小說選、年度詩選。作品有英譯本The Mysterious Hualien(Green Integer出版)及日譯本《服??(5)?住??(8)?女》(思潮社出版),另有西班牙文譯詩一輯。
主編《聯合報副刊》期間,對當代作家作品披沙揀金,為台灣文學的傳播發展形塑典範,貢獻卓著。
目
錄
散文新四書編輯凡例
【序】十二種秋天
陳列 野地神父
楊牧 天涼
何寄澎 造物不吾欺
席慕蓉 今夕何夕
林文月 白夜
陳芳明 熄燈
舒國治 遙遠的公路
陳黎 小津安二郎之味
徐國能 荷盡菊殘
周芬伶 最藍
謝旺霖 直貢梯寺的天葬
陳大為 劫
附錄 落花時節又逢君
主講人/陳義芝 記錄整理/賴志穎
序
十二種秋天
人生的週期和季節一樣,自然界的變化就是人生的道理。中學以前的青少年約當四季裡的春天,從青少年到中老年就像從春到秋,不過是一轉眼間的事。
春天,情感舒暢;夏天,心情鬱悶;秋天,心志高遠;冬天,思慮加深。這是古人已經說明的。置身於不同的環境氛圍,當然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未曾經歷的環境氛圍,雖無法直接感動,經由想像也能生發相同興致。現在,讓我們仔細品味秋的意思!
李白說,春陽如昨日,颯爾涼風吹。彷彿昨日還是春陽煦煦的天氣,今日已綠草衰黃,吹起了蕭颯的涼風。秋,帶來生命的迫促感。
杜甫說,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菊花一年又一年在淚眼中開,回鄉的心緊緊縛住浪跡天涯的人。秋,又深刻反應羈旅作客的心情。
歐陽修細聽秋聲,進一步描寫秋天的色調、情態與意境:「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這是中學生熟讀的〈秋聲賦〉。最能激發人聯想,引動心思去遼遠的時間、空間之外盤旋的,就是意態豐富的秋天!
這本小書可以搭配《春之華》、《夏之豔》、《冬之妍》一起讀,也可以單本讀,甚至單篇讀。星月皎潔,明河在天,每一篇都有一個洗滌人心的故事,而共同的特色是用秋光來描繪:
〈野地神父〉,描述一個微冷的早晨,在一寂寥的村子,有一位將祈禱聲化成一波波海浪的神父。
〈天涼〉中,詩人坐在書房看楊葉飄落,一面感觸新鮮的瓜果收穫,一面想像文學傳統對秋天的抒情。
〈造物不吾欺〉,追蹤一位忙碌教授的眼光,他走在校園,浪漫地看天空、看雲、看樹葉的變化,體會無喜無憂的心靈境界。
〈今夕何夕〉,呈現一個歸鄉之人的尋尋索索,極目空無人跡的曠野與丘陵頂端,在燦爛的星空下,猝不及防地失聲痛哭。
〈白夜〉,映照那位安靜、美麗又懷著一絲淡淡憂思的仕女,在北冰洋的輪船甲板上踱步,寂天寞地的冰山包圍著,黑夜似乎永不落幕。
〈熄燈〉中,聽著音樂獨自飲酒的人啊,乘著思緒的風,在心事的潮浪盪漾,化成千萬縷「放逐詩人」的魂魄。
〈遙遠的公路〉,伸展遼闊的北美地圖,一個現代浪子夜以繼日地奔馳,除了偶爾抵達,總是在路上,喝咖啡、加油。那是一種生活態度、價值觀。
〈小津安二郎之味〉,以沉靜的家居生活為背景,素筆勾描翻譯日文字幕的母親、常去日本料理店點餐的父親,吐露說不出的人生況味。
〈荷盡菊殘〉,最感人的畫面在送別退休的老教授,西風秋雨的氣氛裡,聽一位鬢髮半霜的老師長聲吟哦起東坡的詩。
〈最藍〉,教我們看到別人心裡的藍,也透露了自己心底的藍。淋著雨的玻璃帷幕大樓裡已有不少人生故事,更何況還有遠方的、古老的故事在電視裡播放出來。
〈直貢梯寺的天葬〉,聚焦於:揹屍的行列、天葬的山頭與山谷、漫天的鷹鷲拍翅,腥血與香息流盪,冷空氣與熱鼻息交流,死亡透過一雙年輕眼睛產生秋意。
〈劫〉,掃描斗室的修行人、燭光下的經書、遙遠的「祇樹給孤獨園」、大梵天,人的故事刻在黃色琉璃上。
十二篇秋天的文章不只是十二種秋天的意思。十二段秋天的人生,示範了十二種寫文章的方法。在時間的長流,秋風颯颯,你是不是也有幽幽照面的往事追憶,酬答知音的未來心曲!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