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8858
張明敏
時報出版
2008年7月3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藍小說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小說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怪物大全(15周年全新封面燙金典藏精裝版)
Brotherhood & Sisterhood:A Historical Survey of Special Education Law in Macau, 1991-2014
譯者即叛徒?:從翻譯的陷阱、多元文化轉換、翻譯工作實況……資深文學譯者30餘年從業甘苦的真實分享(作者簽名版)
功成行滿見真如:康士林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
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
內
容
簡
介
我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小說出現的不是韓國人而是中國人?我只是把我的記憶影像寫出來而已。中國對我而言不是想寫而刻意去想像,「中國」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記號」。——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受中國的影響很深。從第一篇短篇小說〈開往中國的慢船〉以來,他持續書寫以中國的歷史記憶為主題的作品,例如《尋羊冒險記》、《發條鳥年代記》、《黑夜之後》。如果略去中國不提,就無法討論村上的文學。
另一方面,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等東亞的華語地區,又受到村上作品深遠的影響。在最早翻譯村上作品的台灣,「村上春樹」不單是文學,更演化出一種生活意象、一股文化風潮;在香港,村上作品成為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撫慰港人心靈的藥方,電影圈也熱愛村上春樹,有關錦鵬、馬偉豪、王家衛這一群「村上之子」。無獨有偶,中國文壇也出現了以衛慧、安妮寶貝為代表的「村上之子」。
本書嘗試以「中國」當做解讀村上春樹的線索,但回過頭來,村上春樹也成為探究現代華人流行文化與社會現象的依據。
作者簡介
藤井省三
一九五二年生於東京。現為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日本學術會議會員,專研中國、台灣、香港的現代文學。目前正主持為期四年的「東亞與村上春樹」國際共同研究計畫。
創作甚豐,主要著作有《台灣文學這一百年》《魯迅事典》、《魯迅〈故鄉〉閱讀史》、《中國電影》、《現代中國文化探檢》、《中國見聞一五○年》(中?見聞一五?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東京外語支那語部》等書。
翻譯方面,《酒國》(莫言著)、《殺夫》、《迷園》、《自傳?小說》(以上為李昂著)、《維多利亞俱樂部》(施叔青著)、《歷史的一部分》、《神樹》(以上為鄭義著)等華文現代作品,皆由其譯為日文。
譯者簡介
張明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哲學碩士,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碩士, 現就讀於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並為藤井省三教授主持的「東亞與村上春樹」國際共同研究計畫成員。
目
錄
中文版
序
第一章 村上春樹文學中的中國
第二章 台灣的村上春樹
第三章 香港的村上春樹
第四章 中國的村上春樹
第五章 百家爭鳴的翻譯森林——中國、香港、台灣譯本的比較
第六章 東亞的「阿Q」形象系譜
後 記
序
top
村上春樹受中國的影響很深。他的處女作《聽風的歌》開場的一段話「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或許是受到魯迅的啟發——「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高中時期,村上春樹似乎很喜歡魯迅的作品,尤其深受《阿Q正傳》吸引。後來村上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沒落的王國〉,主角是日本上班族,名字就叫「Q氏」。村上春樹的《給年輕讀者的短篇小說導讀》是一部正式的文藝評論著作,其中一篇〈長谷川四郎〉的論述,也可以說是村上的阿Q論。
村上春樹成長於港都神戶,那裡有日本著名的中國城之一。村上的父親曾入伍參與中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自從村上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開往中國的慢船〉以來,他持續書寫以中國的歷史記憶為主題的作品,例如《尋羊冒險記》、《發條鳥年代記》、《黑夜之後》。如果省略中國不提,就無法討論村上文學。
另一方面,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東亞的華語國家,也受到村上文學深遠的影響。我認為在華語圈產生的「村上春樹現象」,具有四項發展的法則。
第一是「順時針法則」,也就是說華語圈村上現象發生的次序,是依照「台灣→香港→上海→北京」這地理上的順時針方向展開的。第二是「經濟成長趨緩法則」,即村上現象都發生於高度經濟成長規模幾乎減半之際,台灣與香港是在一九八○年代後半,而上海、北京則是一九九○年代後半。第三是「後民主運動的法則」,這是指八○年代末期伴隨政治改革而來的倦怠、挫折感,也是促使村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第四是「森高羊低的法則」,亦即《挪威的森林》一書在華語圈遠比《尋羊冒險記》流行,但在歐美國家卻是《尋羊冒險記》更受好評。不過,在香港這兩部作品同樣大受歡迎,我稱之為「森羊雙高」,為華語圈的一個例外。
本書嘗試以「中國」當做解讀村上春樹的線索;此外,村上春樹也成為探討現代中國文化與社會的依據。在第一章〈村上春樹文學中的中國〉中,我以魯迅對村上的影響,以及村上文學中中日戰爭歷史記憶的主題,來討論村上的代表作和幾篇頗具個性的短篇小說。
在第二至四章關於台灣、香港、中國的村上春樹文學的部分,則以我提出的四大法則為準,並涉及翻譯出版狀況、評論乃至於一般讀者的反應,來解說台灣、香港、中國的讀者接受村上文學二十年的歷史發展。
第五章〈百家爭鳴的翻譯森林〉之中,我比較了中國、香港、台灣出版的華語譯本,探討各個譯者創造出來的獨特翻譯文體,並深究其中產生誤譯的文化背景。僅就《挪威的森林》一書而言,就有六種華語譯本可供討論,包括林少華譯、鍾宏傑及馬述禎合譯、李季譯(以上為中國譯本),以及黃鈞浩等人合譯、賴明珠譯(台灣譯本)、葉蕙譯(香港譯本)。此外,我也要分析探討中國盜版泛濫的頭痛問題,以及「村上之子」這些頗受矚目的新人作家掀起一陣熱潮的社會背景。
在第六章〈東亞「阿Q」形象的系譜〉中,我整理出阿Q形象的系譜,這是分析魯迅、村上春樹乃至於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作品而得到的結果,希望藉此能表達我心中關於現代東亞文化史的構想。這樣的文化史書寫的嘗試,終究是夢想著對東亞共同體的「想像」才得以展開。
香港電影界的村上之子
提到主演《重慶森林》、《花樣年華》、《阿飛正傳》等電影的梁朝偉,可以說是香港第一順位的英俊演員。他在訪談中談到村上春樹時,曾表示喜歡《挪威的森林》一書。
女子歌星二人組Twins之一的蔡卓妍也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讀了兩遍的她表示:「我是一個表達能力不高的人,講話要用很多篇幅才能表達自己想講甚麼,所以我很喜歡村上春樹那種描寫事物的手法,覺得好似我。」
此外,由村上作品改編的日本電影,也常在香港成為討論的話題。在《挪威的森林》發表前由山川直人導演的《麵包店再襲擊》與《遇上100%的女孩》,二十年後在香港特別上映:「令人很想看到小說化成電影後是怎麼的一回事,導演更專程來港出席討論會。」首先即表明了港人的期待感。而上映之後,港人的記憶是:「山川直人拍成了短片,多年後在香港放映仍是很受歡迎。」二○○四年由市川隼導演執導,尾形一生、宮澤理惠主演的改編電影《東尼瀧谷》,也在二○○五年四月的香港電影節中上映,成為當時一大話題。
在台北,《東尼瀧谷》以宮澤理惠的人氣為後盾,二○○六年三月起上映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前面提到的山川直人的兩部電影,在台灣的報刊雜誌並沒有報導;中國也是如此。對於村上文學改編的電影也顯示高度興趣的,就是香港。不僅如此,港人早在一九九一年就夢想以香港演員來演出村上的作品。
想像一下這樣的組合:周星馳主演一部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任何一部。比方說《麵包屋再襲擊》。……又比如《象的消失》……又或者在《家務事》之內大吃一驚的與妹妹討論手淫……而這些,無可否認,都是很周星馳的吧?……還有《下午最後一片草坪》。……我故意留著《聽風的歌》和《1973年的彈珠玩具》不說的。相信我,由周星馳去演繹這兩個故事,它們不難就成為香港電影史的經典。……理想的配搭大概是張學友飾演老鼠,與周星馳合作緊密的吳孟達演酒保傑,而與男主角在蓄水池為發電盤舉行葬禮的雙胞胎就活脫脫是張曼玉了。
周星馳的《少林足球》等片在日本的知名度也很高,而吳孟達就是在《少林足球》飾演老教練的老牌演員。張學友則在《阿飛正傳》中飾演張國榮情同手足的好友,最近則在《如果愛》中飾演劇中劇之歌舞團團長。約十五年前,張曼玉還是新人,如果一人分飾兩角演出《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與主角同居的雙胞胎,整個演員陣容可說是安排得當。
香港電影界熱愛村上春樹,最後甚至借用村上春樹的世界來製作電影。關錦鵬執導的《有時跳舞》取材自九○年代後半期禽流感事件,描寫來自香港、中國、台灣、日本幾位語言各不相同的異鄉人,突然因為疫情爆發,被關在香港小島「蜉蝣島」上的故事。其中日本演員大澤隆夫飾演名叫春樹的日本作家,關錦鵬本身也「毫不諱言」:「這角色的旁白,感覺已經非常村上春樹,既然有些東西在感覺上擺脫不掉,倒不如直接承認好了。」
論及村上春樹對自己有所影響的導演,還有馬偉豪。他因為喜歡村上的「無聊的糜爛感」,在拍攝自編自導、描寫初戀的《記得……香蕉成熟時II》時曾表示「很受村上春樹影響」、這部電影「也寫了很多對生活種種細緻狂想」。
此外,由台灣當紅的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地下鐵》上映時,在香港曾有這樣的報導:
幾米,台灣繪本作家,人和作品肯定是今年最 「潮」 的一個文化現象。在馬偉豪眼中,它們帶點魔幻寫實的味道:「它特別在空間非常大,人人看了都有不同感覺,不同性格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看法;又有點像村上春樹,常提及寂寞、孤獨,有很多幻覺。」
九○年代後期以來,王家衛也常被指出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儘管他本人對此不予置評。王家衛以《重慶森林》、《花樣年華》、《2046》等風格獨具的影像擄獲世界的眼光,在香港則被稱為「電影界的村上春樹」。
看王家衛的電影,很難不注意到他以數字表述的偏好,正因為如此,總有人把他和村上春樹聯想在一起。……要不要做一分鐘的朋友?能不能愛你一萬年?王家衛電影中的角色往往只有編號和呼叫器號碼,連名字都沒有。《旺角卡門》裡劉德華Call機號碼88;《重慶森林》的金城武編號223、Call機號碼 368,1994年4月1日和女朋友分手,5月1日過25歲生日,吃了30個鳳梨罐頭,然後一個晚上看了兩部粵語片,吃了4份廚師沙拉;《墮落天使》中,李嘉欣的Call機是3662,黎明是9090,金城武的編號仍是223,不過這回他不是警察,223是他坐牢時的編號。
關於王家衛的《2046》,相關批評從「『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電影開場劈頭出現的這句字幕便頗有村上春樹的影子,『記憶』成為這齣電影的主題。」,到「《重慶森林》,抄襲村上春樹小說的『情調』和『腔調』,到底是不同媒體,還有點『新意』。……《2046》……簡單說,是他燒了一盤討好洋人的咕嚕肉,……就是殘羹賸菜湊合的『一品鍋』」 ,不勝枚舉。
比較村上熱潮發生前後的王家衛電影,就很容易能觀察出村上春樹對王家衛的影響。村上熱潮發生前一年,王家衛執導的《旺角卡門》,「帥哥小嘍囉、為義理與人情而犧牲的硬漢、暴力場面中大量血腥的盛大場面」已經模式化,流於「香港黑社會電影的老套印象」。
相對於此,受到台灣、香港的村上熱潮洗禮之後拍攝的《阿飛正傳》,正如香港評論者所說,描寫的是青年男女的三角關係喪失、探索孤獨等村上式的主題,藉著極端執著於數字及年代,來確立自己的世界,乃至於成為《2046》等作品群的前身。王家衛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界,不,應說是世界電影界中最為名副其實的一位村上春樹之子。
香港人很憧憬台北的讀書環境:「談書,我們沒有一樣可以比得上台灣。小品多,作品少……,尤其羨慕通宵的台北『誠品』。」的確,就村上文學的出版而言,香港放棄了葉蕙的翻譯,轉而接受台灣的賴明珠譯本。不過就電影方面來說,香港人接受了村上春樹,其影響既深且遠,進而大膽變貌,透過王家衛的作品向世界發出訊息。在接受村上春樹文學時,可以說表達出「書籍是台北、電影是香港」這兩個都市的差異特性。
(摘自本書第三章〈香港的村上春樹〉)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民族的新世界地圖
2.
希拉蕊與萊斯
3.
高塔
4.
紐約.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