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女人.房子.一本小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3272
威廉.格納齊諾
遠流
2008年6月28日
83.00 元
HK$ 66.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文學館-Quill
* 規格:平裝 / 17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館-Quill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德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園圃之歌:諾貝爾文學獎大師赫曼.赫塞的自然哲思與手繪詩畫
沒有神在的青春:一個考驗良知的故事
給父親的一封信
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
單行道:班雅明的「路上觀察學院」,走入充滿張力與火花的哲學街景(附Aura微光咖啡聯名設計珍藏書籤)
內
容
簡
介
「被中學開除後,我必須加快腳步成長。也許在這粗暴的過程中,我失去了大部分的青春……」
故事裡的「我」,其實是作家格納齊諾的化身。在這本自傳色彩小說中,他敘述十七歲少年維岡被學校開除後,因緣巧合下過著奇妙的雙重生活。白天,他是工廠學徒,夜晚,幫當地小報社採訪新聞。這個一無所有的夢想家,原本只盼望人生能擁有三樣東西:一個女人,一間房子和一本自己寫的小說。但隨著最要好的朋友自殺,他發現自己雖然活著,卻像混泥土攪拌機一樣空轉……
國際書評家一致讚譽,這是德國最幽默文學大師格納齊諾代表作之一。他將傳統題材的成長小說,融入獨特的觀看世界的角度:輕盈、奇特、充滿巧思,語言獨具一格,又深情感人。
作者簡介
威廉.格納齊諾
2004年德國畢希納獎得主。畢希納獎素有「諾貝爾獎風向球」之稱,於1923年設立至今,德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巨擘,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波爾、葉利尼克等人,都是該獎項的得主。
格納齊諾於1943年出生在德國南部的曼海姆市,寫作生涯以自由撰稿記者為起點,曾擔任過報刊編輯,1971年起決定專事文學創作,完成《阿布沙弗》三部曲小說,以銳利激進、批判色彩濃烈的風格受到文壇矚目。
1989年格納齊諾發表《污斑.夾克.房間.痛苦》時,風格丕變,轉向關懷小人物的生活與心理狀態;《一把雨傘給這天用》與《女人.房子?一本小說》更是他文學生涯的頂峰之作。除了最高榮譽畢希納獎之外,格納齊諾曾榮獲不來梅文學獎、柏林藝術獎等重要獎項。
格納齊諾曾說:「這些年來,文化幽默可說變成了一種嘲諷,我對這種嘲諷始終非常忠實。沒有嘲諷,我甚至不能寫作也不能生存。」而這種忠於幽默和嘲諷的風格,是他獲得畢希納獎的主因,評審說:「我們認為他是德國最獨特、最幽默的作家之一。這在德國文學裡並非理所當然,我們有許多思想深刻的作家,卻沒有幽默的作家。」
序
推薦序
痛楚.細節.一名作家◎鍾文音(小說家)
《女人.房子.一本小說》是我近來讀起來十分暢快的小說,且常感到心有戚戚焉。因為格納齊諾表面上寫的是一位想要成為作家「之前」的生活,但其實卻是直探「小說」的本質,甚至還可將本書視為「如何成為作家」的《舊約》。
這本書對我的啟示不是小說的本身,反倒是書中主人翁對生活與寫作的見解。
我尤其喜歡小說裡的「女人」——琳達,想寫作卻永遠也沒有寫成、寫作老是被生活與感情徹底吞噬而走向上吊自殺的琳達,多像是我們近代小說家的啟示錄。
琳達說:「寫作是一種讓我們熟悉痛楚的活動。」又說:「作品總是比寫作者的生活更加清晰……生活應該不斷追隨作品……」揭竿的是生活模仿藝術而不是藝術模仿生活,這也成了格納齊諾想要表達的創作底蘊:作家應該要盡可能地寫你想寫的。於是本書結尾,想成為作家的男生寫道:「我周遭的細節讓我高興起來,捲入其中,讓我像是置身在小說般的生活中。」「私人和公眾的生活輕柔地碰撞在一起。」
隨意指出都是「作家的行話」。
置身在小說般的生活中,於是作家是熟悉痛楚的行業,經歷痛楚才能涉入人性深處。小說裡的氛圍顯得淡然且言簡意賅,展現了格納齊諾作品裡那種帶著靜默與幽默的駭人力量。 我只能說,格納齊諾又把我的小說眼界向前推了一大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