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01 注定悲劇的心靈伴侶—寶玉黛玉之戀1
CD 02 黛玉葬花與寶玉砸玉—寶玉黛玉之戀2
CD 03 木石情也難抵金玉配—寶玉黛玉之戀3
CD 04 花中之冠無情也動人—寶玉寶釵的婚配1
CD 05 有金玉卻不能成良緣—寶玉寶釵的婚配2
CD 06 賈政打寶玉事件始末—從父子不合看價值對立
CD 07 男女世界的二元對立—賈寶玉與王熙鳳1
CD 08 弄盡機關終誤人誤己—賈寶玉與王熙鳳2
CD 09 釵玉兩人的鏡像對照—襲人與晴雯
CD 10 脫塵出世與卑微求生—劉姥姥與妙玉1
CD 11 逍遙出世與民間疾苦—劉姥姥與妙玉2
CD 12 沒有官宦焉得逍遙?—賈府與大觀園1
CD 13 預言與宿命觀的世界—賈府與大觀園2
CD 14 宿命文學到五四革命—《紅樓夢》與《家》
就研讀文學作品來說,中國學者劉小楓提出的「價值現象學」方法,讓文學作品自己說話,透過文本呈現出文化價值,對我幫助非常大。紅樓夢中處處可看見徹底對立的兩個世界。寶玉黛玉寶釵三角戀情、賈府與大觀園、賈政與寶玉、男人與女人(以及像男人的女人王熙鳳、像女人的男人賈寶玉)、劉姥姥與妙玉,俱是各自極端發展成二元對立的兩種世界、兩種價值體系,彼此之間卻又如此的相互依存,最後兩個世界在悲劇中一併崩塌,呼喚著需要被更新的中國文化。劉小楓將紅樓夢與另一部偉大作品「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作比較,透過主角伊凡之語:「「如果沒有上帝,一切作為都可被允許。」呈現著西方世界宣告「上帝已死」以後的價值焦慮。劉小楓說,這兩部作品都對二十世紀以後的世界,提出文化更新、價值更新的迫切需要——這世界需要「新人」 (New Cre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