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客運駕駛輪班制度與疲勞相關性研究

客運駕駛輪班制度與疲勞相關性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405638
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勞委會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8年3月01日
117.00  元
HK$ 117  







* 叢書系列:醫療社福
* 規格:平裝 / 132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醫療社福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社福醫療 > 勞工安全









  目的: 駕駛疲勞對於運輸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職業安全與衛生的議題。而其中最受人注目的是駕駛輪班制度尤其是夜間駕駛、工時過長引起的疲勞問題,夜間駕駛和超時工作產生的疲勞直接影響了駕駛的工作安全,更是道路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欲了解現行台灣地區客運職業駕駛員之輪班制度、工作條件、工作負荷、工作壓力與工作疲勞之狀態,來探討客運車駕駛輪班制度與疲勞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橫斷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某客運公司之所有職業駕駛共1200名。採用問卷訪視收集輪班制度之時辰因素,睡眠因素,工作因素,和身體因素。資料進行分析,以瞭解長途客運駕駛之輪班制度、工作條件、工作負荷、工作壓力與工作疲勞之狀態,並探討客運車駕駛輪班制度與疲勞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第二階段,以實測方式來測量200人次長途客運駕駛之疲勞程度及反應能力,探討客運駕駛之輪班制度、工作條件、工作負荷與工作疲勞之相關性。20名自願之長途客運駕駛將在其當班之那一天,於開始開車前、開完第一趟車後、第二趟車開車前、開完第二趟車後、或某市公車在開完第三趟、第四趟、第五趟、甚至第六趟車後,均在北高客運站或中部客運站(某市公車)接受疲勞及反應能力測試,如此連續重覆測試15天,可瞭解客運駕駛一天當中隨著開車時間之增加或連續累積15天後,其疲勞程度及反應能力之變化。結果: 本研究利用北、中、南的轉運站及休息站進行問卷調查,受訪者共計1147人,已達預期之目標。本研究客運駕駛的疲勞度介於1.95至2.91,其各面向疲勞度均小於香港華人的終端機使用者(2.26至3.52)。因此,一般而言,客運駕駛之疲勞度並不嚴重,此結果與第二部分實測結果一致,各面向的疲勞度均約在1.50左右,而整體疲勞度在2.0至3.0之間。客運駕駛的疲勞度五個面向中以缺乏能量較嚴重,其次為缺乏幹勁,再其次為嗜睡,而以身體負荷疲勞度最低。此結果顯示客運駕駛之疲勞以心理疲勞為主,而生理疲勞較不嚴重。各輪班制駕駛之疲勞度比較,發現某市公車駕駛之疲勞度最大,其次為大輪班制駕駛,再其次為不輪大夜班制駕駛,而小輪班8小時制駕駛的疲勞度最小。此結果與預期不同,原先假設是輪值夜班的駕駛其疲勞度會大於不輪夜班駕駛的疲勞度。除輪班制度外,尚有其他因素會造成疲勞度的增加,這些疲勞之影響因素包括(1)與工作情形有關因子,包括休息不夠造成開車疲倦、發車時間與排班時間不符、開車時間超過路碼卡紀錄之時間、一天開車超過10小時,或工作負荷或工作壓力大等;(2)與睡眠有關因子,包括白天嗜睡、在家睡眠品質不良,睡覺時打鼾嚴重等; (3)身體不適相關因子,包括有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適。除了發車時間與排班時間不符及開車時間超過路碼卡紀錄之時間等二項在大輪班制駕駛較多外,其他危險因子在某市公車駕駛均最多,而大輪班制駕駛其次,再其次為不輪大夜班制駕駛,而小輪班八小時制駕駛的危險因子最少。因而導致不輪大夜班的某市公車駕駛之疲勞度會大於大輪班制駕駛,再大於不輪大夜班制駕駛,而小輪班八小時制駕駛的疲勞度最小。第二部份疲勞的實測部分,發現疲勞之五個面向或整體疲勞在長途駕駛有隨天數逐漸緩慢增加之趨勢,且長途駕駛之疲勞度均顯著大於短途駕駛之疲勞度。疲勞度在長短途兩組在第一次(第一趟開車前)、第二次測試(第一趟開車後)並未呈現顯著差異,但在第三次(第二趟開車前)及第四次(第二趟開車後)則呈現顯著差異,長途駕駛組之各面向疲勞度均顯著大於短途駕駛。但這些疲勞度無法反應在聲光反應時間及NES2(神經行為評估系統,中文化第二版)慣用手和非慣用手之反應時間之測試。短途駕駛之聲光反應時間及NES2反應時間較長途駕駛之反應時間要長。聲光反應時間及NES2慣用手和非慣用手之反應時間均隨調查天數之增加,而反應時間有變短之趨勢,呈現學習的效應(learning effect)。結論:研究結果發現除輪班制度外,尚有其他因素會造成疲勞度的增加,這些疲勞之影響因素包括(1)與工作情形有關因子,(2)與睡眠有關因子,(3)身體不適相關因子。其中睡眠有關因子,包括白天嗜睡、在家睡眠品質不良,睡覺時打鼾嚴重等;這些危險因子在某市公車駕駛均較大輪班制駕駛較多,因而導致不輪大夜班的某市公車駕駛之疲勞度會大於大輪班制駕駛。因此,預防客運駕駛疲勞的方法,除了檢討工作因子,包括輪班制度、足夠休息減少開車疲倦、一天開車不超過10小時等外,尚要特別注意睡眠有關因子,包括在家睡眠品質不良、睡覺時打鼾嚴重、白天嗜睡等;需改進駕駛的睡眠品質或治療睡眠障礙疾病,來減少駕駛的疲勞度。另外,改善車輛人體工學之設計來減少駕駛的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適,可預防客運駕駛的疲勞。長途駕駛組之各面向疲勞度均顯著大於短途駕駛,但這些疲勞度無法反應在聲光反應時間及NES2慣用手和非慣用手之反應時間之測試。但疲勞與想睡除了不是完全相同的自覺症狀外,他覺症狀或偵測方法亦可能不同,未來需開發較客觀或可有效地偵測被測試者的疲勞狀態的方法與工具。 ?




其 他 著 作
1. 女性勞動者經期健康及工作保護規範研究(POD)
2. 職業衛生暴露危害因子調查(II)(POD)
3. 粉塵類防爆電氣設備之安裝技術:正壓保護型(POD)
4. 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 -兼論圖書傳播與詩分唐宋
5. 96年度甲苯等五種職場危害因子容許標準建議值研定
6. 中高齡清潔服務業勞工身心健康及體能狀況研究
7. 奈米微粒職場安全衛生狀況評估與管理制度研究
8. OCAR Index與HALTLV適用性之比較
9. 衝擊性振動暴露與脊椎危害評估技術建立
10. 大眾運輸工具之生物氣膠特性暴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