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平凡人的修行:人生的真相及煩惱的減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20472
汪裕順
白象文化
2008年4月01日
54.00 元
HK$ 45.9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WISE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WISE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自古以來,煩惱與痛苦一直如影隨形地伴隨人們,就連先進的醫學技術也無法消弭內心苦痛。為什麼人生總是那麼多的悲歡離合?為什麼生活總是不能盡如人意?生命的本質,本就是一連串憂悲惱苦集合而成,而痛苦與煩惱其實是源自對生命的無知。想要解脫煩惱,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
一般人多認為「修行」是一種神祕玄奇的行為,是一條遙不可及的路,必須剃度吃齋、了卻塵緣才能辦到。其實,修行只是一種自我觀察的方法,觀察念起念滅,也觀察身心變化。透過自我觀照增強自己內心的力量,讓自己不會輕易被外界的人事物所撼動;透過自我觀照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自己不主動招惹外界是非,污染自我意念;透過自我觀照修正思想觀念,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透過這個方便法門便能找到煩惱根源,澄澈內心思慮,進而走向平靜自在。
本書運用釋迦牟尼的基本教義,把佛法當成一門實用的知識,毫不避諱地闡明生命的實相,以實際人生狀況、科學觀點、邏輯思考、宗教角度等,客觀、務實來看待人的一生。並教您如何運用「四念處」修行,幫助您消滅苦惱、充實身心。
人生中的許多疑問,將可在本書裡找到答案。
本書特色
◎毫不避諱闡明人生實際真相,協助讀者以務實的態度看待生命,進而消弭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一本行文淺顯白話的修行書,讓所有讀者皆可輕易看懂,從中了解修行的意義以及生命的真諦。
◎精闢介紹「四念處」修行法的妙處,無論任何宗教信仰、職業、教育背景,皆能夠依照此書輕鬆學習。
◎協助讀者正視自我內心,建立起正確人生觀,藉以有效袪除內心的煩惱與不安。
作者簡介
汪裕順
一個平凡的上班族,但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曾經廣泛的接觸過社會各種階層的人事物及世界上各色各樣的人種;深入觀察人生百態,探討人類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現象;以釋迦牟尼為師,獨自修習十多年。雖仍是「貪、瞋、癡、慢、疑」五毒俱全,但已然逐漸的減輕中,而在人生的解脫道中,匍匐前進。
目
錄
序
壹、人
貳、五蘊之苦
參、三毒
肆、人之苦
一、身苦
二、心苦
伍、四念處
一、身念處
二、受念處
三、心念處
四、法念處
陸、妄想與雜念
柒、欲望
捌、人生
玖、輪迴
拾、命運
拾壹、生命的改變與解脫
序
top
自有人類以來,煩惱與痛苦就如影隨形伴隨著人們度過生生世世。縱然文明一天天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也依然無法消弭人們內心的煩惱與人世間的苦難。尤其在這現代社會中的生活壓力,人際間的往來,不管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所帶給人們的苦痛,更是有增無減,種類愈加繁多,煩惱也愈加熾盛。……
其實,人生的許多禍患、苦難與煩惱是源於人們對生命的無知,而產生錯誤的觀念和思想,因而做出不正確與不必要的行為舉止。人們總是執著於自己內心這套錯誤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加上人性中,先天就具有貪、瞋、癡的惡性,推波助瀾之下,人們的想法與作為往往是與生命的真理背道而馳。因此,雖然人們都不願吃苦,都希望創造幸福快樂,擁有美滿人生,但其思想與行為卻是自尋苦吃,在錯誤的生命運作之下,度過苦惱的一生。……
這不是一本勵志的書,激勵人們努力向上、邁向成功之路;亦不是一本撫慰人心的「心靈藥方」式文章;更不是教人如何理財、投資賺大錢的書;而是要人們赤裸裸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確確實實正視自己內心的思想與觀念,找出自己煩惱的癥結,訓練自己的意志力,並能認清世間真相,建立起正確人生觀,藉以有效袪除內心的煩惱與不安。這就是本書最大的目的。
本書以實際人生狀況、科學觀點、邏輯思考、宗教角度等,客觀、務實來看待人的一生。人生中的許多疑問,將可在本書裡找到答案。對於人生有迷惘之人,本書所闡明的人生意義,也已經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解釋,將可讓人們清楚理解到「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甚至,對於生命失望、痛苦難捱,而有厭世、輕生傾向之人,本書亦有讓人們珍惜生命,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熟讀本書,對於書中所論述的生命意理,如能全然理解而融會貫通,並能運用書中所推薦之「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如實自我修習,相信對於減輕、消滅自己的煩惱與痛苦,絕對有很大的助益,甚至有可能因而改變了這一生與下一世的命運。
汪裕順 于二○○七年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