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二版)

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40601
王秀紅等
華杏
2008年2月15日
167.00  元
HK$ 158.65  







* 規格:平裝 / 391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第一篇 健康促進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健康的概念基礎
第一節 健康促進的定義及指標
健康的定義
健康促進的定義
健康促進的內容及指標
第二節 健康促進行為
影響健康促進的行為因素
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與健康促進
環境與健康促進
第三節 健康行為的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的定義
行為流行病學與個人健康促進
行為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促進
第四節 護理人員在健康促進之角色

第二章 健康促進的理論模式
第一節 個人層次的健康促進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社會認知理論
理性行動理論及計畫行為理論
跨理論模式
健康促進模式
第二節 社區層次的健康促進模式
PRECEDE-PROCEED模式
流行病學模式


第二篇 健康促進方案
第三章 健康促進方案的計畫
第一節 如何開始健康促進方案
獲得重要決策者及守門員的支持
成立計畫委員會
設定與方案相關的參數
第二節 如何進行社區健康評估
專有名詞介紹
評估健康需求的方法和技巧
執行需求評估或社區診斷的步驟
第三節 如何訂定方案的目標及選擇方案的措施
訂定目標
措施的選擇
措施的種類

第四章 健康促進方案的經營
第一節 如何執行健康促進方案
社區組織與發展過程
確認及分配資源
行銷與宣傳
執行策略及相關事務
第二節 如何評價一個健康促進方案
評價的基本觀念
資料收集
資料分析與評價報告


第三篇 健康促進的情境與相關議題
第五章 健康促進的情境與應用
第一節 在家庭中的健康促進
以家庭為單位促進健康之重要性
慢性病家庭在健康促進的照顧
第二節 在學校中的健康促進
護理學生之健康促進
教師之健康促進
第三節 在工作場所的健康促進
職場中員工健康促進之重要性
國內外員工健康促進相關研究
員工健康活動計畫設計要素
實例分析
第四節 以醫院為基礎的健康促進
國人主要健康問題
慢性病患之健康促進
社區民眾之健康促進
第五節 在較大社區中的健康促進
社區健康營造計畫

第六章 飲食、營養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營養素與健康
必需營養素
五大營養素對身體的影響
營養素的攝取原則
第二節 有機食物、基因改造食物及健康食品
有機食物
基因改造食品
健康食品
第三節 飲食改變與健康
認識飲食的屬性、禁忌和五味對身體的影響
飲食的分類
食物酸鹼度與健康之關係
飲食習慣的改變與健康之關係
如何適當調配均衡自然飲食
第四節 素食者的健康促進
第五節 促進健康飲食的自我控制管理
營養狀況評估
護理診斷
確定健康飲食目標
擬訂促進健康飲食的自我控制管理計畫
評值飲食計量成效

第七章 體能、休閒活動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運動的健康利益
運動量與健康利益的關係
第二節 體適能的理論基礎
健康體能的基本要素
改善健康體能的運動處方
擬訂運動處方需考慮的要項
第三節 體適能的檢測
體適能檢測的目的
體適能的檢測
第四節 體適能的評量
第五節 促進健康體能的自我控制管理
增進健康體能的訓練原則
擬定適當的運動訓練計畫
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第六節 休閒活動
休閒活動的特質
休閒活動的種類
休閒活動對健康的好處
學校及社區在促進動態休閒活動的角色

第八章 心理健康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心理健康
第二節 心理健康促進
心理健康促進的定義
心理健康促進的三級預防
第三節 以年齡發展階段看心理健康促進工作重點
兒童期
青少年期
成人期
老年人
第四節 壓力處理
壓力反應的機轉
壓力對身體的影響
導致壓力的因素
壓力的因應與處理
危機處理
第五節 另類療法
閱讀治療
芳香療法
音樂治療
穴位按壓
寵物治療
第六節 靈性成長
第七節 護理人員在心理健康促進之角色與功能

第九章 菸酒、檳榔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菸酒檳榔對健康及環境的影響
菸酒檳榔的成分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對人類環境的影響
造成菸酒檳榔使用的原因
第二節 預防菸酒檳榔使用的策略
預防青少年吸菸的策略
酒醉肇事之預防
台灣檳榔問題的因應策略
第三節 戒除菸酒檳榔的方法
戒菸的方法
戒酒的方法
戒除檳榔的方法

第十章 藥物濫用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藥物濫用的現況
青少年非法物質濫用
藥物檢驗檢體陽性百分比
醫療院所通報
再吸率
第二節 藥物濫用對個人健康與社會的衝擊
第三節 藥物濫用的成因
危險因子
保護因子
第四節 藥物濫用的健康促進與評價
預防
急性戒斷(解毒與短期住院)
長期復建(追蹤輔導)
第五節 藥物濫用的防治

第十一章 事故及暴力傷害的預防
第一節 認識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的定義
台灣事故傷害之現況
事故傷害的原因
第二節 事故傷害的預防
海登的傷害防治模式
嬰幼兒事故傷害之預防
機動車輛事故傷害之預防
第三節 暴力傷害之預防
性侵害
家庭暴力

第十二章 常見傳染病的認識與預防
第一節 傳染病的認識
感染症
流行病學相關名詞
第二節 SARS的認識與預防
第三節 登革熱與腸病毒感染的認識與防治
登革熱
腸病毒感染
第四節 淋病、梅毒與愛滋病的認識與防治
淋病
梅毒
愛滋病
第五節 流行性感冒與結核病的認識與防治
流行性感冒
結核病
第六節 公共衛生如何因應新興傳染病的發生
新興傳染病主要應變措施


第四篇 健康促進的社會環境策略與未來方向
第十三章 經由社會、環境及政策的改變促進健康
第一節 以健康促進為社會目標
第二節 經由社會環境的改變促進健康
與健康促進有關的社會改變模式
社區夥伴關係與健康促進
第三節 社會環境改變的策略
排除環境中的障礙
提供社會支持
第四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社會環境改變中的角色與功能
第五節 經由政策的改變促進健康
第六節 健康政策的分析
何謂健康政策
健康政策分析的步驟
第七節 政策改變的策略與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第十四章 健康促進的未來方向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沿革
第二節 自我照顧的迷思
第三節 自我照顧的定義
醫學上的
社會學上的
護理學上的
第四節 自我照顧與健康促進
第五節 社區的賦權
社區賦權的演進
社區賦權的意義
社區賦權的特性
第六節 不同生命週期的自我照顧
第七節 健康促進的夥伴關係
夥伴關係的概念
社區夥伴關係的特色
社區夥伴關係的利益及障礙
建立健康促進夥伴關係的策略
第八節 健康促進未來的研究方向

附錄
附錄一 ○○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組織章程
附錄二 健康食品管理法
附錄三 食品的酸、鹼性度表
附錄四 男女性理想體重對照表
附錄五 中華民國飲食指標
附錄六 DSM-Ⅳ-TR物質濫用診斷標準
附錄七 DSM-Ⅳ-TR物質依賴診斷標準
附錄八 管制藥品濫用通報資訊系統
附錄九 物質濫用個案通報單



總校閱序

  「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出書以來,感謝護理及醫療衛生領域的學生及教師們的支持與指教。此書的再版,也讓我有機會從學術的觀點至衛生政策的觀點,再度檢視這一本書。從2001年至今,我發現此書的內容,相當契合目前國家重要的健康促進政策之方向。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權利,而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個人健康的一種過程。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Alma-Ata提出「2000年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宣言之後,健康促進即成為WHO及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的重要議題。在台灣,為了落實全民健康的幸福理想,並符合世界趨勢,行政院衛生署特別將過去的保健處、公共衛生研究所、家庭計畫研究所以及婦幼衛生研究所等單位加以整合後,於2001年7月12日成立「國民健康局(Bureau of Health Promotion)」,自此,開拓了台灣國民健康促進衛生政策新的里程碑。

  本書的內容,以健康促進各種相關理論基礎為前導,引領讀者認識健康促進方案的評估、計畫、執行與評價,進而探討健康促進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與相關的議題,最後提供讀者了解健康促進的社會環境策略與未來方向。在「健康促進的理論基礎」篇章中,讀者可以從最基本的健康定義與健康行為入門,以至到各種常見的健康促進理論模式。在「健康促進方案」篇章中,以健康促進方案的評估、計畫、執行以及評價為架構,可讓讀者對健康促進方案的計畫實施有一全盤性的了解。在「健康促進的情境與相關議題」篇章中,提出了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醫院以及社區中健康促進的重要性與方案的擬定;此外,飲食與營養、體能與休閒活動、心理衛生、藥物濫用、菸酒與檳榔以及事故及暴力傷害等議題也是本篇的重要議題;另外,「常見傳染病的認識與預防」是此版增加的章節。最後,在「健康促進的社會環境策略與未來方向」篇章中,提到了經由宏觀的社會環境與政策的改變以促進健康,並提出健康促進應強調的方向,包括:自我照顧、社區賦權、社區夥伴關係,而對健康促進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則可作為讀者的參考。

  健康促進的強調不僅符合WHO「健康城市(healthy city)」與「健康國家(healthy nation)」的目標,同時也可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並減低醫療照顧的成本。健康照顧專業人員服務的個案是「人」,而非僅僅是「病人」,服務的範圍也不僅侷限於「個人」,更應擴及家庭、團體與社區。健康促進是護理的基本功能,美國護理學會亦早已確認健康促進為護理的主要目標。健康促進的概念與實踐,可促使健康照顧的重點,由疾病為導向(disease-oriented care)擴展至以健康為導向(health-oriented care),也使得護理的角色與功能更趨向獨立、自主與多元。

  本書的再版,感謝各位作者在百忙中仍細心地增修資料,使本書之再版更符合現況與時代的趨勢。最後,感謝華杏出版機構以及編輯部的湯燕萍編輯,由於他們不厭其煩的協調與聯絡,本書之再版才得以順利出版。

王秀紅 謹誌
於行政院衛生署
2008年2月

前言

第 6 章 飲食、營養與健康促進
第二節 有機食物、基因改造食物及健康食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殺蟲劑、農業化肥的發明及使用,使得農作物產量大增,然而背後卻隱藏著許多環境生態上的危機。從農地流出的化學汙染物質,汙染了土壤和水源,糧食內殘留毒素,對人體造成莫大的傷害(范秀琴,1999)。各種慢性病的人數急速增加,尤其是癌症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之第一位。歐美在五十年前就已經為了尋找不受汙染的食物,而持續的進行一場緩慢的「有機革命」。九十年代,這場食物的革命也帶進台灣。「有機(organic)」一詞廣為流傳,但對其意義卻是一知半解,而其生產過程及銷售管道也不甚清楚,除此之外,生物科技的發展加上複製技術及基因工程的進展,使得人們生活品質的要求相對提升,消費能力大幅提高。為了因應市場需求,有機食物、基因改造食品、健康食品相繼而生。

一. 有機食物

  美國有機食品法對有機食物的界定是指農作物在栽培的過程中,完全沒有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等汙染的食物,必須是用自然來堆肥,使土壤休耕三年以上恢復生機,不可使用任何加害土壤的添加物且以蚯蚓鬆土,採用自然農法中各種物理、生物的無毒除蟲法,經專家測試不含汙染物質後,進行自然栽培法所產生的食品,農作物在調製成品的過程中也完全不添加色素、防腐劑、香料等,這樣產生出來的食物,才能達到「有機食物」的認證標準。若依前述美國有機食品法界定,台灣只能稱之為「準有機食物」,尚無法達到「純有機食物」的標準(陳佩周,1996;范秀琴,1999;Donatelle, 2004/2004;林素芬、王怡潔、盧雲帆、胡靜育,2006)。

  有機食物是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並透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和調料等(禽畜產品是以有機食物餵食動物,禁用生長素和荷爾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