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慾望,只要你願意節制一點、降低一點、放棄一點,擁有愈少欲望,你就擁有愈多自由。
1983年,四十二歲的區紀復辭去令人艷羨的高薪工作,也辭退繁華世界的虛無與渴望。他說,人的生命時時都需要「頓一頓」,這「頓一頓」就是慢下腳步,停下來反省回顧,看看生命是不是衝太快,衝過了頭,才不致糊里糊塗,掉落一地的憾事。
四十二歲那年,區紀復一頓就頓了五年,他雲遊四海,參訪世界各地環保團體,而後在花蓮建立心中的「鹽寮淨土」:自己動手蓋木屋;用灶燒飯,撿柴、劈柴;親手種菜或採野菜,不怕農藥化肥的毒害,或到市場撿菜,不必花錢;盡量素食水果蔬菜五穀雜糧;物盡其用,果皮殘葉拿來堆肥、廢紙可生火、塑膠袋清洗再用;上街自備購物袋,不用一次就丟的包裝、化學清潔劑和殺蟲劑等;不貪口腹之慾,不吃垃圾食物、汽水、罐頭、零食……提倡簡樸生活、自然修行,一個月花費不到新台幣一千元。
區紀復認為,人的最低需求是要維持生命、感覺安心,超過這些的其他需求就是慾望。簡樸生活則是在可能範圍內走向自己的最低需求,鹽寮淨土的生活只是方式之一,不是唯一一種,重要的是秉持簡樸精神。而這樣的精神融會到生活裡,區紀復身體力行了二十年。
二十年來,到鹽寮體驗簡樸生活的人已有上萬人,區紀復撒下的種子在許多人心裡萌芽,紛紛在城市中實行簡約生活。近年來,他更將觸角伸向國際,積極在香港推行簡樸樂修。他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信念,以及處處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活態度,為二十一世紀所有關心環境、生態與自由的人,提供了值得深思並可付諸實踐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我們未必能看見那一天,但是我覺得這是唯一而且對的路,就努力往這方向走去。
作者簡介
區紀復
花蓮「鹽寮淨土」簡樸、自然、靈修中心的創始人。
1941年生於澳門,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工系,留學瑞士攻讀高分子化學,1972年回台服務於台塑企業研究部門。1983年辭去工作,參訪世界各地的環保及仁愛工作。1988年在花蓮創立「鹽寮淨土」。
區紀復生活極簡單,對日常所需再三反省後,留下幾件簡單的電器用品:為開放生活體驗用電燈,為與人聯絡有電話,為保存食物有冰箱,為瞭解颱風狀況有收音機。電腦、電視、冷氣機、洗衣機、瓦斯爐、電鍋等等都放棄。生活以挑水、撿柴、燒灶、種菜,採野而食為主,甚至到批發市場撿拾蔬果。度出世的生活,卻有著入世的關懷。
「鹽寮淨土」的意義:「鹽」是消毒、防腐、調味,發揮一點對社會上腐化的防止與價值觀的調整作用。「寮」是簡單的房舍及設備,回歸自然簡樸的生活。區紀復認為簡樸、自然、靈修的生活,是對生態的關懷與救贖,也是讓人「在靈修中體驗天人關係的密切,在簡樸中與大地自然共融,在坦誠相見中與別人和諧交往」,進而達到「天地人合一」。這樣的生活,需求愈來愈少,不怕任何的失去,充滿著喜樂、平安與自由。
2008年鹽寮淨土邁入二十年,區紀復更積極地將鹽寮淨土的精神推廣至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繼續為大同世界努力。著有《鹽寮淨土》、《簡樸的海岸》、《體驗貧窮》、《新靈修團體》、《走向阿瑪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