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故事六十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2440
李家同
聯經出版公司
2008年1月30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名家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六十八」這個數字彷彿一個到達不了的邊界,不但讓老楊框在辦公室牆上,還讓他夜夜失眠,更意外而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一生??
本書承襲李教授既有的風格,以淺白的文字與易懂的故事敘述、生動的插畫配圖,深受讀者喜愛。他不僅表達出對人類生命的深刻理解與理想生活的盼望,更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讓讀者思考真正的幫助,不僅只是同情與慈悲而已。
作者簡介
李家同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部電機博士。歷任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資訊研究所所長,電機系系主任,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以及代校長﹔現任靜宜大學校長。
李教授曾獲得五次連續的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和侯金堆傑出榮譽獎,他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的榮譽會士,並且曾擔任過十一種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委員。
李教授信仰天主教,在大學求學期間,就常去台北監獄及新店軍人監獄替受刑人服務,目前仍是台中啟明學校和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替孩子們補習數學和英文。李家同熱愛文學,但正式投稿,卻是最近的事。由於他的宗教信仰和他服務弱勢團體的經驗,他的文章帶有人道主義的色彩,只因為他不說教,他的小說非常有趣。
繪者簡介
儲嘉慧
不愛說話,不愛吃內臟。喜歡簡單,喜歡作夢,喜歡狗,喜歡繪本,喜歡撿東撿西,喜歡手作有創意的東西。
插畫作品有《曖?情詩》詩選〈與姐姐儲玉玲共同繪圖〉〈聯經〉,曾經出版過一本口袋便利書「出發去旅行」。
目
錄
附錄
作者
序
?六十八
我不知道
太陽下山,回頭看
蘋果
我日用糧
類比路線專家
深夜訪客
我又晚起了
法國菜單
老人得志
現在式
下輯
遍地大學,教育部該負責
教育沒品管,畢業無頭路:可怕的低分錄取
不知道I是什麼,也不知道am是什麼
老師的愛心,掃除黑暗角落
刺青男童,刺痛社會人心
科研沒挑戰,引進人才也白搭
不講恭喜發財——但願技術升級、拼經濟
技術靠舶來,比清末好多少?
拋尊嚴搶袋、名牌奴可悲
即使平輩也不該開罵
達文西密碼值得看嗎
全球挺進達富,台灣……
不願對話,恐怖攻擊難止息
法國青年反革命?
不應往後看「終身雇用權」 應往前看「全球資金流通」的殘酷事實
廣東汕尾開槍鎮壓事件
人民政府??為人民?為資本家?
世界越仇恨,越該撒愛的種子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Nora
/ 台灣台北
2008.03.09看Nora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期待李教授的作品,就好像期待我喜歡的歌手出專輯一樣的那種期盼心情。
用最簡單的文字探討了教育、經濟、社會...等問題,篇篇發人省思!
PS.還配上可愛的插畫呢!^0^
台灣錢淹腳目的角落還有許多值得我們關懷的人事務,也許我們不能人人都展現大愛,但是但願人人都能扮演小燈的角色,溫暖而照耀他人!
尤其總統候選人需要好好看看此書,好好深思書中提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總是為了勝選而狂開支票!
教育部的官員們呀,更是應該要好好看看這本書,因為開頭的教育出了問題,社會就會出問題,進而經濟、技術跟不上他國,導致台灣永遠原地踏步!
2.
Xin-Zong Wu
/ Yi-Lan City
2008.02.07看Xin-Zong Wu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一個流落街頭、必須向靠著乞討為生的小乞丐,平均要向人乞討六十八次才能成功一次;然而,能不能得到一餐溫飽或許還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東西,因為他沒有的不只是維生的食物而已,更重要的是,做為一個「人」所應該有的「尊嚴」!
像這樣的場景,可能在目前的台灣社會還很難看見,我們的社會雖然堪稱「富裕」,不過在每個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裡,或許就真正存在著如同本書裡所說的「故事」一樣,若現在不去正視它,將來就很有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
每次閱讀李校長的作品,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愁苦。台灣不是一個高度現代化、工業化的國家嗎?我們的年均所得不是已經超過一萬美元很久了嗎?但是為何總在幾個電視新聞頻道中,還會有許許多多流離失所、少怙老獨而不能自在生活的家庭,被當作「新聞」一樣地報導,活生生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在這新年佳節,家家戶戶慶賀團圓與詳和的時候,這樣的故事是否更能警惕我們,讓我們把一點「餘力」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