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繼承失落的人

繼承失落的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2411
李維拉
遠流
2008年2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文學館-Quill
* 規格:平裝 / 48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館-Quill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地區















  遙遠的喜馬拉雅山的東北腳,一間古老破舊的大宅?,住著三個正在等待的人:退休的印度老法官等待著死亡和每天的英式下午茶、十六歲少女等待她的愛人,喋喋不休的廚子則等待著他偷渡到美國的兒子衣錦榮歸。這一天,他們等待的還沒來,卻闖入了一群沒有經驗的暴民,而你知道的,第一次咬人的毒蛇最可怕……

  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得主姬蘭.德賽,被譽為托爾斯泰、狄更斯等大文豪的傳人,連《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也對她讚譽有加。在《繼承失落的人》中,她用溫熱的心,描繪出在家國動亂中,小人物的純真與傲慢、苦中帶甜的愛,堪稱是近幾年英文文壇中,最深植人心的傑作,莫怪同時囊括2006 年英國曼布克獎、美國國家書評獎、出版者週刊年度十大好書。

作者簡介

姬蘭.德賽 Kiran Desai, 1971.9.3~

  姬蘭.德賽是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得主。她出生於印度新德里,母親是三度被提名布克獎的著名印度女作家安妮塔.德賽(Anita Desai)。姬蘭幼年在印度成長,十四歲時隨著母親遷居英國,一年後定居美國,並先後於貝寧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文學寫作課程。

   1998年姬蘭.德賽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番石榴園的喧鬧》(Hullabaloo in the Guava Orchard),旋即榮獲Betty Trask Award,這是由作家協會所頒發的最佳新人處女作獎(莎拉.華特絲的《輕舔絲絨》、莎娣.史密斯的《白牙》都曾是此獎得主)。2006年她更以第二本小說《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打敗眾多文壇大家,同時拿下了英國的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和美國的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以及2006年出版人周刊年度十大小說,可以說是2006年英美文學界最閃耀的明星。

  《繼承失落的人》具有半自傳的色彩,姬蘭.德賽表示,她花了七、八年時間寫完這本帶有家族歷史的小說,書名中的「失落」,寓意著小說人物的迷失與困惑,這種失落彷彿傳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一種在東西方文化的夾縫中生活的滋味。

譯者簡介

李維拉

  大學畢業於外文系,後赴美取得語言學碩士,現旅居美國,從事翻譯工作。譯作有《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垂死的肉身》、《小說的五十堂課》、《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等。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5.09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本書掀開金磚印度被虛假掠奪的角度下的所吹捧的假象。告訴世人,投資銀行的投資說明書或觀光手冊下的印度,是虛假的版本。

兩代的印度人,上一代的退休法官賈穆海是個沒落的貴族,年輕時留學英國而讓他躋身於印度上層統治階級(雖然只是個在各個邊境轉職的地方法官)英國的生活讓他對認同感、甚至婚姻觀都產生了極大的失落,他無法融入英國,回印度後也無法認同自己的家園,他嫉妒英國人,他痛恨印度人。他以仇恨的熱情努力讓自己變成英國人,最後卻變成那種絕對被所有的英國人與印度人都瞧不起的人。

外公家有個廚子,是位典型在印度最底層掙日子的人物,他卻花了畢生積蓄讓兒子畢久非法入境美國,以為兒子到了美國就會逆轉父子兩代的一切屈辱。畢久到了美國,發現這個表面上一派美好的國家,卻讓他這個非法入境者墮入比他父親在印度還要深淵的社會底層。印度人走出美國機場身上只剩下一塊美金,和一張不可能會出現的同鄉姓名電話的小紙條,而毫無退路的非法移民只能巴望著這張紙條能否給他救贖,不!只巴望一條麵包,從家鄉的底層換到美國的底層,只盼望在那萬分之一的社會流動機率下成為那個幸運者。

但是從來沒人告訴家鄉的人,異國的底層更為黑暗難捱,畢竟那會讓編夢的人連呼吸下去的理由都喪失。

賈穆海的外孫女賽伊,因為父母(她父親是俄羅斯太空人)的雙亡,從小就從育幼院輾轉來到位於印度尼泊爾邊境的外公賈穆海家,被年邁頑固的外公收養。賽伊從小受英國修女的教育加上父親的俄羅斯血液,和她的外公一樣也是個西化的印度人。然而在印度的女人很難有自信,往往是恢復自信心時才發現已經太遲了,女孩的時間有限,事情若沒有及早發生,等於永遠不會發生。少女賽伊與賈穆海、廚子兩個老人一起生活,老邁的時間凍結令她窒息,她與尼泊爾愛人蓋安的愛情又因為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矛盾而產生隔閡,一如她的外公對外婆的那種因文化而產生的險阻。

幾個世代的失落,不論是文化身份認同失落,困在底層無法動彈的失落,民族的失落,女性自覺的失落…..一代一代地繼承下去。貧窮不是理由,因為觀察的落差。作者在這本自述式半傳記書上嘗試著替印度的失落找出些許原因。

本書的背景只有兩個,一是印、尼邊境的種族紛擾敏感山區,一是民族熔爐的紐約街頭;兩個地方都是英國人留下來的,前者有著紛爭不斷的邊界民族糾紛,後者有著毫無邊界的民族掙扎,前者的邊境有著無法切割百年的咆哮,後者的街頭有著毫無退路的移民悲嚎,前者有古老的憤怒在山巔無法散去,後者卻天天有新移民的懊悔。英國在印度留下了一堆國界的紛爭,這紛爭如惡靈般地困擾著次大陸近百年,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

「那些該死的英國佬劃國界的方式非常沒有技巧。」
「根本沒得練習啊,他們四面環海嘛!」

比起「世界是平的」、「Q&A」,本書呈現印度不同人的不同想法,真誠不刻意做作、掀開矛盾的面貌而非華而不實的歌詠「觀光客眼中」的虛浮印象。最後,廚子的小孩離開了美國回印度擁抱父愛,即使得面對「繼承失落」的宿命,至少返鄉應該是印度人最該做的事情吧。

書中有一段是通過印巴邊界附近大吉嶺的檢查哨,粗魯的警衛一一檢查他們的行李,把一本本書拿出來盤查,在充滿扭曲仇恨與極權心理的統治工具眼中,每本書似乎都是反國家反革命的妖言惑眾之宣傳手冊;老法官說過:「如果你想保持距離就一定得停止思考,不然愧疚、同情或正義感會油然而生….但是這些無法支撐那些亂局的。」共勉之。

2.
Yi-Lin
/ 台灣
2008.04.23看Yi-Li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本書在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感到相當的悲傷。
我想可能是譯者翻譯的不錯,把印度人嫉妒痛恨自己的民族性表達的很透徹。
也不經每讀一個章節,都會自然的流露出一種失落的情感。

我想這是這本書名的由來吧!

故事在賽伊、大廚、畢久、法官這幾個人蔓延,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失落。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去尋找自己民族的根性。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失落感和不滿足感。
也對於世界的不公平感到憤世嫉俗。

但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不是嗎?
3.
王傳明
/ 台灣台北
2008.03.12看王傳明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首先想要先對譯者李維拉致意,她翻的很逼真而紮實,將印度文化直接轉化成台灣讀者可以理解的文化,例如發音的問題,「吃東西」俗人唸成「粗東西」,若以翻譯的水準的話,我會給五顆星。感謝遠流出版社,願意找台灣譯者,讓這本書維持它應該在台灣讀者面前呈現的水準。

而小說內容方面,作者犀利而諷刺的講述印度人極力擺脫自身的落後骯髒及自我否定,其實很容易體會,周遭朋友諸多以品紅酒為榮、以一些早已被歐洲人棄如敝屣的所謂「時尚品牌」來粧點自己,甚至我本身也是早已聽慣爵士、搖滾、古典而不知「國樂」為何物...一個台灣上班族女性的夢想的家,通常是「歐式」或「地中海」;一個台灣上班族男性的夢想生活,則是當木工做做「鄉村風(此鄉村風可非台灣鄉村農家風喔,那可就遜掉了,是英式鄉村!)」,如此的愜意如此的西化,宛如自己全身上下留著白人的血液、腳踩著美國歐洲的土地。

不好意思,越寫越激動。話說回來,儘管諸多自我嘲諷及詆毀,最後作者還是以一句話帶來人生最簡單的答案,讓人百思不解之餘又繼續讓思緒漂蕩在整本書中,書中許多字句都是頗為撼動人心,像是在發生暴動,廚子往山上逃跑時看到「一名園丁...他看起來完全沒有注意到發生什麼事,凝視前方,他沒有希望,沒有野心,也不擔心...」這名園丁此時此刻不論在處境上或心態上頓時成為整本小說中最幸福的人。

這是一本值得多看一次的書,裡面唯一比較美中不足的是,很多地點、地名、當地食物及歷史的描述,是對印度歷史地理不熟悉的讀者可能會略感困惑或是干擾的,其他倒是還好。花一兩個禮拜的通勤時間,就可以啃完這本小說。





其 他 著 作
1. 幽魂 Ghost
2. 一的力量
3. 我是莫桀:卡美洛傳說之二
4. 小說的五十堂課
5. 我是摩根勒菲:卡美洛傳說之一
6. 垂死的肉身
7. 美國三部曲套書
8. 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