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拈花惹草──梅蘭竹菊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6732454 | |
|
|
|
陳益宗 | |
|
|
|
秀威資訊 | |
|
|
|
2007年12月01日
| |
|
|
|
137.00 元
| |
|
|
|
HK$ 123.3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美學藝術類
* 規格:平裝 / 14.8*21.0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美學藝術類
|
|
分 類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花草文化從神農氏遍嘗百花百草,花草成為先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食物與藥物來源。花草很自然地與常民百姓的食衣住行、婚喪喜慶、歲時節日、遊藝娛樂等關係密不可分。花草的鑑賞從觀其色、品其香、賞其姿、覓其韻,花草的色彩影響人的情緒,產生不同的情感。花開四時八節,萬紫千紅,爭妍鬥艷,令人賞心悅目。賞花、讚花、嘆花、葬花流傳著許許多多美好的傳說與佳話。
本書包含「總論」以及「梅」、「蘭」、「竹」、「菊」四種花草的論述。「總論」部分,就花草的沿革、花草的分類、花草的命名、花草別稱異名、花草造型配對組合、花草造型精神屬性美、花草造型方法、花草造型題材、花草造型典故作解說。而「梅」、「蘭」、「竹」、「菊」個別論述,則就型態特徵、描繪口訣、經濟價值、典故、吉祥圖案一一頗析,整理了中國自古即有的吉祥花草相關知識,內容精采,作為文章、文學的引用或者設計者的靈感參考,裨益良多。
作者簡介
陳益宗,1962年生,台中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畢業。1981年進入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學習建築設計與繪圖,1985年開始從事傳統建築修復與研究。曾負責台中科博館「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廳「萬福宮構材組裝工程」設計工程、1998年擔任文建會「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諮詢委員、2001年擔任文建會九二一賑災重建區歷史建築修復輔導小組委員。
著有《窗櫺、螭虎爐筆記書》台灣漢藝色妍出版社,《台灣中國風現代設計精粹I》大陸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東方圖像榜》大陸湖南出版社2001年。
|
|
目 錄
|
【前 言】
拈花惹草
一、花草的沿革
二、花草的分類
三、花草的命名
四、花草別稱異名
五、花草造型配對組合
六、花草造型精神屬性美
七、花草造型方法
八、花草造型題材
九、花草造型典故題材
十、結語
梅
一、梅的型態特徵
二、臘梅非梅
三、畫梅口訣(芥子園梅譜)
四、歷代畫梅經驗談
五、梅的經濟價值
六、梅的典故
七、梅與吉祥圖案
八、結語
蘭
一、蘭的型態特徵
二、蘭與蕙的區分
三、蘭的別名異稱
四、蘭的相關文獻
五、畫蘭口訣(芥子園蘭譜)
六、蘭的欣賞
七、蘭的典故
八、蘭與吉祥圖案
九、結語
竹
一、竹的型態特徵
二、竹的品種
三、竹的相關文獻
四、畫竹口訣(芥子園竹譜)
五、竹的稱頌
六、竹的經濟價值
七、竹的典故
八、竹與吉祥圖案
九、結語
菊
一、菊的型態特徵
二、菊的別稱異名緣由
三、畫菊口訣(芥子園菊譜)
四、菊的稱頌
五、菊的經濟價值
六、菊的典故
七、菊與吉祥圖案
八、結語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