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名手名局賞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685721
沙舟
品冠
2007年11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圍棋輕鬆學
* 規格:平裝 / 379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圍棋輕鬆學
分
類
生活風格
>
休閒/嗜好
>
棋奕
>
圍棋
同
類
書
推
薦
圍棋精選題庫:三段到六段之高階布局、實戰攻防、中盤與死活
棋路一甲子:楊泰雄回憶錄
圍棋精選題庫:初段到三段之中盤、打入侵消與官子
治孤神技
趣味圍棋入門
內
容
簡
介
本書網羅中國圍棋名家的生平事蹟,並對圍棋中有影響的世紀名局,作扼要的解析,使廣大的圍棋愛好者,在「了解與欣賞」上,了解棋手的生活經歷和他們的棋藝,欣賞他們的棋藝表現。
目
錄
明朝大國手過百齡
奇峰突兀周懶予
清初國手黃龍士
《血淚篇》中的徐星友
清朝四大家之一的程蘭如
出神入化范西屏
開創圍棋理論先河的施襄夏
圍棋大師的老師顧水如
圍棋大將劉棣懷
新中國的圍棋國手過惕生
承前啟後的陳祖德
中國圍棋的歷史將記住聶衛平
力拔山兮氣蓋勢的劉小光
中國的雙冠王馬曉春
萬年老二終得世界冠軍的俞斌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常昊
引而不發終成大器的孔傑
玉不琢不成器的古力
序
很久以來就想寫這樣的一本書了。
一方面想把古代圍棋?中國的、日本的名局介紹給大家,讓大家從源頭上知道下圍棋,也瞭解一下古代棋手的生活經歷和他們的棋藝水準。歷史是包羅萬象的資料庫,從中可以發現許多在其他方面不可能瞭解到的東西,知道了圍棋的歷史,自然可以學習到不少有益的知識。
另一方面從浩如煙海的對局中,選擇出一些有意義,有代表性,重要比賽場次的重要對局等,作為名局連同對局者的生平一起介紹給讀者。
何謂名局,古遠的相對好說一點,因為已經經歷了時間的淘汰和考驗,還能流傳至今的,應該說不會有負名局之盛名。現當代的則不然,很可能出現百家爭鳴的情況。如何選好這部分的名局,筆者想了個辦法———先選名人,再把名人自己認為,或其他高手也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棋選出來,應該是分歧較少了。
能進入名人行列的,當然大家看法、觀點也會略有不同,由於標準比較客觀,相對來講觀點會比較一致些———自然是各項賽事?的頂尖者,或是重要比賽?的貢獻突出者。
本書的重點在欣賞,沒有一一把棋局中的問題都作解釋,一則做為業餘愛好者沒有那個時間一步步地細細琢磨,再則那樣的書已經不少,讀者可以選擇別的種類。相反,近千萬的圍棋愛好者?絕大部分還是業餘的居多,他們對圍棋的熱愛更多地表現在對圍棋的「瞭解和欣賞」上。圍棋類圖書儘管已經可以說達到了數以百計的程度,只是,適合廣大業餘愛好者們喜歡看的圍棋書還是如鳳毛麟角。
其中太多的是初學圍棋、或只適合專業圍棋水準的人鑽研這兩極分化的書。眾多愛好者,多是把圍棋當作提高自己學識修養的藝術。
他們對圍棋中有影響的世紀名局充滿了好奇或關心,同時也對許多棋手的生平事蹟感興趣,本書盡自己所能爭取最大限度地滿足這部分讀者的需要。
目前圍棋熱潮在大陸和日、韓、臺灣等地依舊不衰,以北京為例,在北京城邊緣地帶的國防部總參謀部三部幼稚園都開設了圍棋課。中國圍棋甲級、乙級聯賽開展得如火如荼,韓國名手曹熏鉉前不久已經公開宣稱自己加入中國香港乙級圍棋隊。據統計,現在中央電視臺體育轉播節目?,收視率最高的是足球和圍棋。國內省級電視臺,已經有十多家有了固定的圍棋節目。每次觀看圍棋節目的觀眾達到近千萬。能為這些人寫些圍棋方面的著作,筆者十分欣慰。
編寫本書以後,才知道自己對圍棋的瞭解尚有許多欠缺,發現中國古代圍棋?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
例如:座子是如何形成的?是何年何人首創確立的?又在何年由何人宣導廢除的?為什麼在所選的古代棋局?有的是白先,有的卻又是黑先?
以上問題,筆者曾向國家少年圍棋隊總教練吳玉林先生請教過,他在圍棋掌故和歷史知識方面應該說是目前比較權威的人士,他介紹說:
關於座子問題曾當面請教過吳清源先生,清源老師認為,由於古代圍棋沒有貼目一說,用黑棋的一方即使水準稍差的話,可以用模仿棋這種投機取巧的辦法來贏棋,或至少可以保證自己不輸。於是,有人想出先擺上座子,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制止黑方走模仿棋。
至於是何人何年開始通行座子的下法,目前還沒有考證出來。比較明確的是民國時期才廢除了座子的下法,具體何年何人確定廢除的也還沒有考證出來。
關於黑先還是白先,吳玉林認為:圍棋?執白為上手,執黑為下手,這個規矩一直沒有變。
至於古譜?為什麼會有白先的棋譜,吳玉林說,他還是聽北京棋藝研究社的老人涂雨公當年說的———古代的印刷技術比較幼稚,都是木版,在木頭上刻字很麻煩,如果一會黑先,一會印讓子棋的棋譜就要換成白先,那需要刻兩套不同的木版。為了省事就一律印成白先了。後人為了讀者省事,有的棋譜把白先的棋給置換了過來,有的圖自己省事就保持原貌。筆者在這方面就蕭規曹隨了。
以上問題,目前基本上沒有定論,如果有哪位讀者對上述問題經過考證有了準確的答案,毫無疑問將是對圍棋事業做出了不起的貢獻。
沙舟(劉駱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日韓名手名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