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被子 1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7349
非爾
時報出版
2007年11月01日
280.00 元
HK$ 238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Graphic Novelty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Graphic Novelty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時你會感到寂寞但那並非沒有道理
晨碎(限量贈品,典藏燙金精裝版,颶光典籍系列外傳)
火宅之舞
晨碎(颶光典籍系列外傳,限量典藏燙金精裝版)
小鎮醫生
內
容
簡
介
本書在美國銷售高達十萬冊,目前已出版15國語言版本,如下:
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加泰隆尼亞文、德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捷克文、丹麥文、斯洛維尼亞文、波蘭文、挪威文、韓文、繁體中文、希臘文。
小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是所有世界裡面最糟的一個,總該有個比較好的世界存在著吧!
「有一度我真想把自己畫過的所有一切都燒燬——美術課的作業、筆記本上的塗鴉和一整櫃小時候畫的圖……因為我一味的逃避現實浪費了上帝賜予的寶貴時間,燒毀它們讓我覺得像在上帝面前以火獻祭,並和神訂下新的精神盟約。但事實上,之所以要燒掉這些小時候的創作,是因為這些意在逃避的線條,結果卻讓我忘不了過往。」
在認識與理解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之前,孩子的孤寂比成年人更加絕望……而兩個孤單的靈魂的相遇,即是成長的開始。
名詞解釋:何謂圖像小說
一張好圖勝過千言萬語,凡是小孩子沒有不愛看漫畫的。漫畫看多了會變成陽光、空氣、水一樣的生命元素,想戒也戒不掉,但是小朋友總有一天會長大,出版商不能永遠叫他們看假面騎士跟小甜甜,怎麼辦?日本人的答案是劇畫或青年/淑女漫畫,而歐美人的答案則是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圖像小說也算是某種形式的漫畫,通常(類似文字小說的)劇情較長較複雜,繪圖表現風格的發揮尺度較寬,以成年讀者為目標。通常比月刊連載漫畫印刷精美,裝訂方式較厚較堅固,在書店與專賣店販賣,而非街頭書報攤。在出版業界實務上,圖像小說也可以用來指稱短篇漫畫的合輯,或是往年舊作的合訂本。若是單獨創作出版,未曾在報紙、雜誌連載的敘事漫畫作品,就稱作原創圖像小說(OGN)。
「圖像小說」這個詞彙不斷在演化中,一直沒有嚴格定義,有時被用來指稱繪圖藝術價值明顯高於普通漫畫的作品。它包含一個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不像連載漫畫有讀者熟悉的固定角色,同時探討比較深奧的主題。這個詞彙通常用來區隔青少年市場與搞笑性質的漫畫(comics)與漫畫書(comic book),暗示該作品比傳統漫畫嚴肅、成熟或偏重文學性……
(本文由李建興整理撰寫)
獎項殊榮:
★美國漫畫創作者最重要的漫畫大獎Eisner Award
★美國漫畫業界指標的Harvey Award
★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書評獎(2005)
作者簡介
奎格.湯普森
1975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成長於威斯康辛州中部小城郊外。1999年他牛刀小試,出版了《再見,厚米》(GOOD-BYE, CHUNKY RICE),奪得該年哈維漫畫大賞最佳新人獎,同時提名了埃斯納獎(Eisner Award),伊釀茲漫畫獎(Ignatz Award)和老鷹獎(Eagle Award)等業界重要榮譽。
2003年他發表本書,令讀者與評論界驚為天人,一舉囊括了前述所有獎項及2004年的最佳漫畫大獎,在美國暢銷數十萬冊,授權海外十幾個國家,立地成為美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的傳奇經典。
奎格.湯普森於創作本書的同時,也經常在DC漫畫、驚奇漫畫(Marvel)、黑馬漫畫(Dark Horse)等出版社、尼克羅狄恩頻道(Nickelodeon)、OWL網站和《 世界地理雜誌兒童版》發表文字、漫畫、插畫、平面和圖像設計等創作以及更多其他種類的出版品。目前定居奧瑞岡州波特蘭市。
◎奎格.湯普森個人網站:www.dootdootgarden.com
◎奎格.湯普森個人 Blog:blog.dootdootgarden.com/
譯者簡介
非爾
「夢與現實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周末譯者。七八個星期假日盡付於斯,「只為當時一餉留情」;非關生產或交換,是愛的徒勞。
目
錄
I 小房間
II 熱鬧滾滾的鍋爐
III 空白的被子
IV 靜電
V 不想長大
VI 年少輕狂
VII 宛若天堂
VIII 消失的洞穴
IX 腳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