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消費時代的戲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51920
林克歡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7年9月30日
280.00 元
HK$ 22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愛說戲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愛說戲系列
分
類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同
類
書
推
薦
戲曲學報 第26期
戲曲新繹境:傳統、創新、跨域
進擊的台劇:故事×技術×IP放大,瀚草與合影視如何打造影視台流,走向世界!【隨書附贈《這些年的台灣影視得獎作品》別冊】
某種認可:五部劇作(2017-2020)
歌仔戲音樂載體之研究(外二論)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從貧窮劇場到藝乘:薪傳葛羅托斯基
跨界劇場.人
內
容
簡
介
你不得不承認,中港台三地的戲劇正逐漸成為消費社會的一部分。
我們當然要清醒地認識到流行文化、消費文化媚俗、庸俗甚至低俗的一面,
但迫切需要面對的是,戲劇如何在成為消費性商品的同時,仍然保有自身的藝術性與探索性。
本書是中國戲劇學家林克歡對兩岸三地劇場環境的長期觀察,本書集結他在中港台各報刊雜誌上發表的評論文字。
作者簡介
林克歡
1941年生於香港,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國青年藝術劇場院長,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並為國家一級評論員。
專著有《舞台的傾斜》(1987年)、《戲劇表演論》(1993年)及評論文集《詰問與嬉戲:香港/北京文化藝術評論集》。此外,編撰作品繼有《<紅鼻子>的舞台藝術》(1984年)、《台灣劇作選》(1987年)及《林兆華導演藝術》(1992年)。與他人合著之劇作有話劇《轉折》(1977年)及兒童劇《報童》(1978年)。
另在國內、香港、台灣以及國外共百多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二百餘萬字有關戲劇、舞蹈、電影等作品的評論、隨筆、理論等文章。
目
錄
一、劇場思考
01劇場裡的戲劇學家
02消費時代的戲劇
03戲劇:俗化的必然與無奈─九○年代中國表演藝術的走勢
04眾神狂歡的舞台盛宴─各類行銷手法搶灘北京市場
05兩岸戲劇交流的多種可能性
06中國舞台上的台灣話劇
07跨文化交流與跨文化戲劇
08詮釋與意義─重新挖掘台灣新劇歷史
09 戲曲化、荒謬化與遊戲化─中國中國莎劇二十年來的流變
二、前衛劇場
01台灣的前衛戲劇
02 台灣實驗戲劇的新探索
03邁向專業化的迷思─評九○年代的台灣小劇場
04香港的實驗戲劇
05尋找香港前衛精神
06色彩紛繁的雜色時代─《給妳一點顏色》的迴響
07另闢一條無人的蹊徑─革變至今的中國前衛戲劇
07 《絕對信號》吹響之後
08北京:體制外的小劇場節
09小圈子的荒誕熱─1991年中國戲劇評點
10京劇進了小劇場
11黃土地上的裸體行動藝術
12嚴酷中的自由─不復存在的「北京東村」
13污瀆的遊戲─《東村行動藝術》
三、劇場人
01黃美序和他那一代的戲劇夢
02身體的反叛與劇場的顛覆─王墨林的都市劇場
03馬森的荒誕劇
04感悟生命─從郭寶崑說到香港戲劇
05「非常林奕華」之非常
06 笑聲之外─詹瑞文的表演技藝
07舞台大寫意─黃佐臨和他的寫意戲劇觀
08寫意之夢─寫在黃佐臨誕辰百週年
09 重提焦菊隱與人藝風格─參加「北京人藝五十年,話劇論壇」的思索
10未到天涼不唱秋─陳禺《我的藝術舞台》
序
雪紛紛歸無家─ 說曹禺
12讓我們重新開始─悼姚一葦先生
13歷史.舞台.表演─評林兆華的文化意向與表演探索
四、劇作評論
01一瞬永恆─香港話劇團《新傾城之戀》賞析
02大傻有多傻─評黃美序的《傻女婿》
03雅致的虛空─《四大發明》的劇場美學或反美學
04北京人看《鳥人》
05姚一葦先生和他的《紅鼻子》
06痛苦因笑聲而冷峻─惹內的《女僕》與青藝的《女僕》
07一道無解的謎─《Tsou.伊底帕斯》的探索
08《哈姆雷特機器》及後現代
09不同的椅子─解讀「中國旅程九七」
10詰問與嬉戲─「中國旅程II九八」的消解策略
11牴觸與互滲:九八年中國劇場觀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