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新世界(平裝版)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2130018 | |
|
|
|
林茂昌 | |
|
|
|
大塊文化 | |
|
|
|
2007年9月17日
| |
|
|
|
150.00 元
| |
|
|
|
HK$ 127.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FORM
* 規格:平裝 / 62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ORM
|
|
分 類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全球經濟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人生的新世界可以如何探索。今天的新世界如何形成。
以及,2030年以前,我們將面臨與經歷的事情。
「本書一部分是偵探故事。九一一之後,我知道,無庸置疑,我們活在一個新世界裡——一個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世界,較之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更為彈性、強韌、開放、自我導引,和快速變動。這個世界帶給我們非常多的新發展,但也有非常多的新挑戰。
《我們的新世界》是我對這新世界的探討——我們如何達成今天的成就、現在正經歷些什麼、視野之外的未來又會遭逢什麼,不管是好是壞。可能的話,我將以我的想法把我的經驗寫出來。我之所以這樣做,一部分是為了記錄歷史的責任感,一部分則是為了讓讀者認識我的背景。因此,本書分為二部分:前半部是我對我的學習曲線之回憶,後半部則是比較客觀的論述,運用這些論述,建立一套觀念架構以瞭解新世界經濟。
全書我都在探討這個全球新興環境的關鍵元素:支配新世界經濟的原理;提供新世界經濟力量的龐大能源基礎結構;對新世界經濟產生威脅的全球金融失衡及全球人口劇烈變動問題;以及,雖然新世界經濟之成功無庸置疑,對其報酬分配的正義問題之長期關切。最後,我把全部整合起來,讓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構成二○三○年世界經濟的元素。
我不會假裝知道所有答案。但我在聯準會的職位,讓我享有特權取得許多議題上的所有思想和言論。在探索一些影響相當廣的假說上,我並沒有受到限制。」──艾倫.葛林斯潘
作者簡介
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
生於1926年,在紐約市附近的華盛頓高地長大。他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修習單簧管,並成為職業演奏家,之後在紐約大學攻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1954年,共同創辦了陶森─葛林斯潘經濟顧問公司(Townsend-Greenspan & Co.)。1974年到1977年間,擔任福特總統旗下的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主席。1987年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提名葛林斯潘擔任聯邦準備會主席,之後經歷了老布希總統、柯林頓總統(兩任)至小布希總統,總共五任總統任期18年半內,2006年在眾人的掌聲中卸任。葛林斯潘是美國任期最久的美國聯準會主席。
葛林斯潘主張自由市場經濟,他認為政府應該儘可能減少相關管制,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但當美國金融市場受到大幅波動時,他總是果決地升、降息,以穩定市場。葛林斯潘的權力在美國可以說是僅次於總統,但他實際的影響力遍布全球,他的任何決定,都會反映在世界各地的經濟活動上。
聯準會是美國這個超級帝國的經濟中樞。1987年 10月19日紐約股市「黑色星期一」之後,葛林斯潘力挽狂瀾,這成就使他成為眾人相傳的經濟之神。
1994年時,葛林斯潘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結果這被認為瘋狂的舉動使得美國經濟平安「軟著陸」,創造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上升時期之一,也使柯林頓總統依憑經濟政績連任成功。
在葛林斯潘執掌年間,帶領美國經濟度過了兩次經濟大衰退、一次股市大崩盤,以及重大事件如波灣戰爭、九一一事件、卡崔娜颶風侵襲等事件,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比18年前更形穩固。葛林斯潘的成就被讚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聯準會主席」。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密爾頓?傅利曼曾說:「葛林斯潘的成就是向世人證明:維持價格穩定是可行的。」葛林斯潘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時的貢獻,證明了經濟學的實用功能,於是媒體界的人們稱呼葛林斯潘為「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
|
|
目 錄
|
亞洲版序言 8
引言 13
第一章 城市孩子 33
第二章 一名經濟學者的成長 55
第三章 經濟學遇上政治學 73
第四章 平民百姓 99
第五章 黑色星期一 125
第六章 圍牆倒塌 151
第七章 民主黨的施政計劃 171
第八章 非理性繁榮 195
第九章 千禧年狂熱 215
第十章 衰退 241
第十一章 美國所面臨的挑戰 263
第十二章 經濟成長的通用概念 289
第十三章 資本主義的模式 309
第十四章 中國之選擇機會 337
第十五章 老虎和大象 355
第十六章 勇猛前進的俄羅斯 369
第十七章 拉丁美洲和民粹主義 381
第十八章 經常帳和債 395
第十九章 全球化和管制 413
第二十章 謎團 429
第二十一章 教育和所得不均 445
第二十二章 世界要退休了,但我們的錢夠嗎? 463
第二十三章 公司治理 477
第二十四章 能源長期吃緊 493
第二十五章 先知所預示的未來 523
謝詞 569
資料來源說明 573
參考書目 577
|
|
序
|
推薦序
葛林斯潘曾被譽為「全球經濟的舵手」。在美國聯準會主席的十八年任內,輔佐美國五任總統解決無數全球性的經濟波盪。他不僅是一位冷靜自持的經濟學家,對於穩定金融更有超乎常人的天賦異稟。
行事低調卻動見觀瞻的他,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歷史。本書由他現身說法,讀者不僅可一窺其不凡的成長歷程,對他所親身經歷過的世界脈動更能有全盤的瞭解,更重要的,他還為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做了一番洞燭機先的精彩分析。這不僅是一部葛老個人的成長史,也是縱觀全球的經濟發展史,更是一部針對最近數十年的世界局勢所作的預言書。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林信義
|
|
內 容 試 閱
|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4,共有4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小狗愛看書
/ 台灣台北
2008.06.17看小狗愛看書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兩個禮拜看到一本新書讓我很興奮, 是葛林斯潘所寫: 我們的新世界. 之前我並不認識這個人物, 但迅速看完書背介紹就知道他不是平凡人, 他現在已經八十多歲, 而整個職業生涯當中, 都在經濟領域打滾, 必須跟美國歷屆總統彼此互動(雷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等等), 這是非常複雜的任務, 不僅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危險(也就是本來3塊錢的雞蛋變成30塊之類的大問題), 還要考慮美國龐大的赤字債務, 另外對於過熱的經濟是否會泡沫化, 也要謹慎處理, 他所過目的報表當中, 一個小小的數字 0.1 竟代表著一千億美金的流向.
葛林斯潘身處的位置, 是美國的聯準會主席, 這職業要決策的事影響全球經濟體, 要處理的危機包含: 911恐怖危機是否會重創美國經濟, .com崩盤的效應怎麼辦, 亞洲經融風暴, 當年蘇聯解體, 東西德合併, 這些中央控制的經濟體系垮台, 都有可能對美國造成很大的衝擊, 該怎麼處理? 而葛林斯潘簡單的一紙聲明稿, 就算只是表達他對經濟過熱表示擔憂而已, 隔天全球的股價都會應聲重挫反應他的言論, 權力這麼大的聯準會到底要決策什麼事情? 說穿了很單純, 他們要決策的最最核心的事務, 竟然僅是調整銀行利息的高低, 決定三件事情: 何時調高利息, 何時調低利息, 還有維持利息不動.
我只有粗淺修過三學分經濟, 但葛林斯潘撰寫此書的時候, 所有的用詞都淺顯易懂, 甚至他還有一個專章, 運用實際發生過的事件來解釋經濟學的基礎名詞 (我的天啊, 聽大師在講解經濟的基礎名詞, 簡直是爽到翻起來...), 例如: 供需平衡, 資本主義經濟, 共產主義經濟, 以及中央控制型經濟跟自由貿易型經濟的差異性, 就像聽 MASTER 在講授一門精彩的課.
因為他的決策會牽連美國與世界經濟的變化(注意!只是調調利息, 或者利息不動的決策而已喔), 他有權調用全美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例如 911恐怖事件發生時, 他必須立刻評估這件事會不會重創美國經濟, 由於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美國本土受到攻擊), 葛林斯潘可以下一道命令, 就有頂尖的數十位經濟學家分頭 survey 全世界最新甚至尚未發表的 paper, 動用各種人際關係與技術理論得到一個總結的報告, 這些報告很有可能是綜合各種最新數學模型的推算, 來預測整個經濟體的變化, 隔天這個簡報會躺在他的桌上, 這份簡短的報告其實是代表當前最優秀研究成果的集合. 他運用這種龐大的智慧資源, 在一個極高的高度上面去學習事情, 去理解世界萬物, 人與人的關係, 非常有意思.
日本大前研一提到M型社會來臨的危機 (中產階級消失, 剩下有錢人跟窮人在左右兩端), 而葛林斯潘在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 柯林頓在位時做了一件很重要的策略, 就是盡可能創造最多中產階級. (柯林頓是美國歷史上對經濟最有貢獻的總統, 奇蹟般消滅龐大赤字, 很可惜他的成就被自己的緋聞弄糊了). 我們無法阻擋數位時代來臨, 出現一堆新貴與金童壟斷了大部分的資源, 這些是新時代的副作用, 但我們身為有能力改變世界的知識份子, 必須知道自己的選擇跟意願, 是牽連著世界成長的脈動, 所以, 若能讓更多人脫離貧窮轉向中產階級, 是我們知識份子可以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並不一定要當上美國總統才有能力做這種事, 只要我們刻意提昇自己的視野高度, 就會有很多有趣的新人生目標跑出來, 就算我們沒有比爾蓋茲那麼好野人, 整個地球也會因為我們的視野高度改變, 朝脫離貧窮的方向前進~
p.s. 葛林斯潘不是天生的經濟學者, 他原本的專業是學音樂的 (他在朱莉亞音樂學院時, 只是比較喜歡幫同學報稅而已...)
2.
許瓊文
/ 台灣高雄
2008.03.14看許\瓊文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最近迷上了一本書,很愧疚,因為考試該唸的書都念不下去,不小心就一直看這本由前美國聯準會主席Alan Greenspan所寫的書「我們的新世界adventure in a new world」。
整本書分25章節,我現在只看到第9章。前9章的重點大致上是在介紹葛老(大家都這麼叫他,這樣打字速度會快點^^)從小時候的一個熱愛音樂的單親家庭小孩,最後成為歷經各屆美國總統尼克森(保守派共和黨)→福特(共)→卡特(自由派的民主黨,此時葛老並未擔任政府要職,因為他的黨派)→雷根 (共)→老布希(共)→柯林頓(民)多年來的聯準會主席職務。
在美國憲法規定聯準會的職責是在安定物價跟制定長期經濟發展政策,獨立於總統職權之外,總統有權任命聯準會主席,但無權隨意否定他們這群經濟學家對貨幣政策的調控(當然,在書裡也看的出來葛老對政客的無奈,因為政客對人民所做的經濟成長承諾,往往會跟聯準會所害怕的通貨膨脹成雙刀刃)。在前9章中,葛老介紹了很多經濟學名詞,如:凱因斯派經濟學(失業率與通膨率是蹺蹺板的定理)、停滯性通膨(違背凱因斯理論,失業率上升卻帶來通膨,跟2008年今年以來所面臨的狀況是一樣的)、痛苦指數(上述兩比率相加,最近非凡新聞最喜歡用這個數據警告投資大眾,2月底的痛苦指數約為7%)、亞洲金融風暴(當美國長期維持低利率時代,持有美元之投資人相資金貸予亞洲開發中國家,採盯緊美元政策讓美元持有者能從匯兌損失中全身而退,但隨後遭亞洲投資客拋售各亞洲國家貨幣購買美元時,各國美元準備釋出而使得美元償債水位降低所引發),讓我重溫大學時期唸經濟學時候的快樂!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他帶給我想法。葛老在書中是十分崇尚美國的自由主義及資本主義作風,他認為共產主義最終會被破壞而像資本主義靠攏,因為他本身的經歷,出生在如此自由又強大的美國國家,又見過東西德合併、俄共於戈巴契夫時代瓦解,到葉爾欽的改革開放,再再都顯示他對英國資本主義哲學家的推崇。不可置否,資本主義是認為所有經濟發展自會由凱因斯所說的「看不見的手」來達到平衡,但共產主義的中央經濟計畫固然僵固跟難以發揮邊際效益,但是,就思想上來說(此不論經濟面上二者的差異),基本上,我愛共產主義!
2008年3月22日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ps:在此我必須強調我沒有黨派立場,有時候投票看誰不順眼就會投給他的對手那黨,寫這篇網誌也是對讀書的心得交代以及對下週大選前的紛擾做個回憶與紀錄),以及高雄捷運在民進黨執政下完成啟用通車(2008.3.8是我第一次坐高雄捷運上下班的經驗),在在都帶給我震撼跟啟示:在國民黨訴求拼經濟的同時,我彷彿看到國共戰爭時共產黨在大陸吸引廣大勞工階級起而抗爭的畫面,共產黨吸引人之處,無非是它的博愛思想,他強調大家一律平等,資源應由全體人民共享(故由政府掌控進行分配),但是,中國古思想家就提出「人性本惡」的說法,所以中國給大眾的印象,就是這種負面的看法:人一旦有權,根本不會為其他人著想。我認為,中國並不知道他所做的正是對他所推崇的馬克思主義的褻瀆。今天,民進黨的興起其實也是國民黨給的機會,身為高雄人的我,雖然對台灣綠色執政鎖國以來的經濟停滯感到不安及憤怒,為什麼南韓可以在歷經千禧年得亞洲金融風暴後,迅速並成長的比台灣快速;為什麼當初與新加坡幾乎同時發展的創投基金到現在會遠遠落後於淡馬錫控股的表現。公司裡的經理對我說過:台灣跟南韓從簽訂馬關條約那一刻就開始不平等了,因為日本對於清廷出兵平定朝鮮內亂卻未告知感到受辱,之後就不要再提後來李鴻章是怎麼在和談中展現他完全沒受過「談判學教育」的表現了。但是,台灣人在民進黨的訴求下得到開啟,他們強調勞動階級的重要性,所以,高雄捷運在明知道可能會產生虧損的狀況下還是毅然而然的完工並通車,我不曉得這是不是算歷史性的一刻,因為國民黨執政以來,長期的重北輕南,就我知道的很多人都往北部發展,無非是那裡的機關眾多、交通便利。但是,我實在很為台灣的經濟憂心(很多人都說我想太多,但是我真的沒事的時候都在想這些!),台灣因為發展的很好,舉凡交通、法制、教育、古蹟、經濟等,所以大陸根本不可能放掉嘴上這塊肥肉,台灣想跟他保持距離,卻又無法真的實施孤立主義(實施過孤立主義的美國及清朝下場都不好),其實,我覺得統一很好,因為如果照葛老說的,共產主義終將瓦解而走向資本主義(目前中共正在向此部分靠攏),那我們可以在資本主義終擷取共產主義的精華,發展成如北歐般的社會主義該有多好!依照我看,國民黨很重視經濟發展,對台灣短期而言很好,但長期而言,若由藍色執政,我希望他可以為台灣跟大陸間開啟一個好的溝通管道,畢竟,統一是我預料會發展的方向(太多親朋好友工作都在大陸,真的要跟大陸保持距離嗎?或者相互利用也很好呢?)但是,過程中我覺得民進黨的聲音不可忽視,因為他當初立黨用綠色以表示他愛這塊土地,他的鎖國並不是保守主義作風,應該是考量到中下階層人民的福祉,就長期而言,他的意念是對台灣好的。
很多人問我高雄捷運跟台北捷運的差異在哪,以下舉例說明:
1.營運初期將以3節車廂(每節車廂長21.9公尺,寬3.1公尺,高3.6公尺)為一組的電聯車進行營運→北捷為6節車廂以上且寬度較寬(北捷略寬5公分)!
2.座位採電聯式的面對面型態,綠色→與北捷L型且橘白色不同!
3.每站皆設有安全閘門→印象中北捷只有台北車站有設!
4.規劃以貫穿南北高雄的紅線及貫穿東西高雄的橘線為主幹線。(2008.3.9紅線正式通車,北至橋頭糖廠站,南至小港站)
5.由於高雄以勞動階級居多,3/6~4/6搭乘紅線一律免費;4/7起三個月內,用普卡搭乘紅線全程一律12元。(會講高雄以勞動階級為主也是我工作以來觀察的心得,畢業後回高雄勤業眾信事務所工作,很多客戶都是傳產業,尤其每到半年報跟年報期間的盤點,我沒有享受到台北所或新竹所同事可以盤點到百貨公司啦、珠寶啦、電子產品啦等種種經驗,最常盤的,就是一顆顆重達上萬噸的鋼捲,看過中鋼的鎔爐鐵水,看過熱呼呼剛出爐的SLAB,我由衷的感動那些勞動階級的付出,對於台北奢華的夜生活、重視外表的表現,我認為南部人對土地及自己的勞動感到驕傲,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應該得到更好的生活!工作讓我更深刻的感覺到,高雄的產業真的很少,與台北市同為直轄市的地位,卻只能保留台灣70年代發展十大建設以來的加工業勞力密集的榮景,而這份榮景隨著產業外移跟越南、大陸低廉勞工取代後,更顯黯淡!)
6.摺疊腳踏車符合規格者,可以免費攜帶進入車廂而無需額外購票!
附上部分是民搭乘心得連結及高捷網頁,歡迎大家來高雄玩
3.
陳德岡
/ 台灣台北
2008.02.17看陳德岡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本書是在寒假前於圖書館借的,過了一個年,終於把他看完了,裡頭主要分兩個段落,前半段是他的前半生包括在擔任Fed聯準會主席期間的20多年的回憶錄,後半段是他寫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經濟強權的看法,其歷史的回顧,最後總結一堆數據顯示,去試著歸納出2030年的世界經濟的組成元素。
心得:
裡頭出現了非常多的專有名詞,如─創造性破壞、風險、危機貼水,舉出了非常多的案例,還有每個事件背後的邏輯,如.20世紀末的科技改革,就是創造性破壞一個很重要的範例,讓知識附加價值擴大,但也讓一些非技術性工人面臨失業,但整體的社會經濟是向上的。
文中有一大段是寫關於通貨膨脹的,它真是一個怪獸,真難想像未來要花200元買一份麥當勞的日子要怎麼過,如果GDP增加速度沒有比通貨膨脹快速的話,文中寫道美國的年通貨膨脹是4.5%,也就是10年會超過45%,可怕吧~~。
還有政治因素的干擾,葛林斯潘在文中的大意大約是市場會有一支看不見的手去影響者經濟,也就是說政府不必刻意壓低物價指數,也不用提高工資標準,他提倡自由放任的經濟,市場自然會有辦法去解決,如果政府干預,會產生反效果。
這很難啊,因為民主國家的執政者是由全民選出來的,且有一定任期,如果有短期內可以見到成效的決策,這樣可以符合他的利益和收買人心的功用,除非大家同意。
物質進不離不開理性冒險,當理性冒險受損或不存在時,吾人只採行必要支行動,經濟產出僅達最低標準,驅動力並非來自精心策劃的冒險,而來自被迫的狀態。人類史的證據強烈顯示,正面動機遠比恐懼和脅迫來得有效。< 第25章>
文中也提到創造性破壞的反證─威尼斯,是靠保存雨欣賞過去而生存,不是靠創造未來,這座城市除了美麗與浪漫之外,還提供人們對安定及永恆的深沉需求。威尼斯受歡迎,代表者人類矛盾性格中的一端:一個慾望想要增加物質享受,另一個慾望卻想要逃避改變及逃避改變所伴隨而來的壓力,掙扎在這兩個慾望之間。這讓我想到了一些漂亮的地方,如北埔、宜蘭、還有花東那些還保存著自然景觀的地區,難怪假日會吸引著許多忙碌的城市人往那裏跑,這不就是地理學過的無煙囪產業嗎?
懂得犧牲是很重要的一點,像過年看的頂尖對決一樣,總是要付出什麼,才能獲得什麼。如近年來的俄羅斯,靠著石油以及天然氣,而重新取得國際強權的地位,創造出去年的Time風雲人物普丁,他的領導風格是強勢的,而法律也有著選擇性執法,文中寫俄羅斯否定了法定的資格,因此還有離真正的經濟強權一大段路要走呢!中國也是,可怕額,辦奧運背後不知道有著多少人的犧牲,只是我們看不到,就像他們無法看見同胞們因為雪災而爭搶的畫面,只能看到華歷的春節晚會。
4.
李士瑋
/ 台灣台北
2007.11.14看李士瑋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藉著葛老的文字,我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經濟與理財投資.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位在資本主義頂峰的國度之掌門人,面對種種的經濟突發事件,以及全球金融演變,如何思考、判斷並作出專業的建議.市井小民如我,最多經手百萬美金不到的金錢;葛老面對的是全球最多最大的資金流動,一個決策,決定的甚至是一個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存亡.經由葛老這本書,讀者可以一窺美國聯準會主席的工作與生活,以及葛老任內的美國及世界經濟興衰.
|
|
|
書 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