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化石的發現,是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一重要例證,其中包括有國外學者們的出力。早在一九一四年,曾任中國政府礦政顧問的瑞典地質學家安德生(J. G. Anderson),從北京中藥店裡的龍骨得到線索,開始在龍骨山發掘化石,並運到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研究。一九二六年十月,瑞典王子古斯塔夫六世阿道爾夫訪問北京,在歡迎大會上,安德生當場宣佈研究成果:有兩顆牙齒,很像是人類的牙齒。這一發現立即在會場上引起了轟動。三年以後,裴文中等終於找到「北京人」的頭蓋骨。一九八一年九月,瑞典現任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又訪問北京(亦即曾於一九二六年到訪的瑞典王子的孫子,二者都是古文物愛好者),說起往事,傳為美談。
一九八一年秋和瑞典國王同時來訪北京的,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of China,簡稱S. C. C.)的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博士(Dr. Joseph Needham)。一九七八年,又是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在該校建校五百週年紀念大會上,李約瑟做了題為《中國煉丹術與古代化學》的長篇學術報告。李約瑟在結束語中強調了「醫藥化學源於中國」。他說,「我今天要講的重點是,我深信整個醫藥化學源於中國,儘管迄今還幾乎無人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