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歌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685462
傅陽
品冠
2007年7月05日
200.00 元
HK$ 170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名人選輯
* 規格:平裝 / 215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名人選輯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歐洲地區
同
類
書
推
薦
法國史:自由與浪漫的激情演繹(增訂三版)
丹麥史:航向新世紀的童話王國(增訂二版)
覺醒:東西方交會下近代西方思想文明的重生與轉變(上下冊不分售)
極簡法國史
西班牙史:首開殖民美洲的國家(二版)
內
容
簡
介
.歌德的一生
.歌德的文學著作
哥德是舉世公認最偉大的德國作家。除了有詩歌、戲劇和小說等創作外,也是一位科學家,在解剖學、植物學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不過他還是把重心放在文學創作上,歌德的文學作品有如莎士比亞之於英國文學,他的名字幾乎已成為德國文學的代表,與但丁、莎士比亞齊名,稱為三大詩聖。
目
錄
序 言
第一章 超越時空
第二章 疾風怒濤的時代
第三章 在孤獨的世界之中
序
在歐洲各國之中,德國當初是一個落後國家,而德國開始躋身先進國家的行列,只不過是十九世紀後半期的事情。其中原因當然很多,但無論如何,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一六一八 ~ 四八)的影響,都可以說是最大的。當時,以德國為中心,展開了新教和舊教之間的紛爭,所以,德國無法很容易地從當時鉅大的傷害之下重新站起來,完全被毀滅的村落為數不少,據說,德國全部人口的一半都喪失了。
當時,生產力既貧弱,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從幾乎毀滅的狀態重新復興需要很長的歲月。而且,德國有許多實行絕對君主制的小國分立於各處,相較於當時已實現統一國家目標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德國在一切方面都落後很多。在文學的領域,亦復如此。各國根本未予重視。德國人也專門模倣法國王朝文學。當時的德國人,常以為用法文寫作、說法語,就是一個文化人。
歌德出生於三十年戰爭結束的一百年之後,但當時的德國,只不過是一個悽涼的鄉村罷了。可是,一百年這麼長的歲月,的確已經奠定了足以使德國在精神上獨立的基礎。
歌德在青年期時,已有康德等前輩作家及學者們,經由獨創而富於個性的作品、成果,給予當時的年輕人極大的感動。而挾此氣勢,將德國推上世界主要舞台的中心位置的,便是歌德的文學。
歌德於一七九四年出生,一八三二逝世。享年八十三歲。原本,他非常瞧不起德語及德國文學,而其他國家原本也根本不看德國文學,為了閱讀歌德的文學,人們才開始對德文產生興趣。歌德晚年時,各國都有許多作家及知名人士想一睹這位大文豪,而前往偏僻的鄉村威瑪爾鎮拜訪他。今日,歌德的文學已不僅僅是德國的,更被視為世界的共有財產,各國人士都在閱讀,讀者群非常廣泛。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在各樹梢上
也看不見
微風的動態
鳥兒在森林中沉默不語
不消多久
你也即將休憩
這是一七八○年九月六日夜晚,歌德在伊麥那威山林住宿於基可哈恩的山中小屋時,在小屋南邊的木板上用鉛筆寫下的詩句。
歌德當時是三十一歲。他逝世的前一年,也就是一八三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他碰巧又來到這間山中小屋,回想起自己五十年前在此地寫下的詩篇。發現這篇詩句時,他已是對死期將近有所預感的詩人。他一再喃喃自語:「不消多久/你也將休憩」據說,他甚至淚流不止,無法遏抑。本書一九三頁的插圖,是描寫他在基可哈恩山中小屋之前靜靜地站立的情形,當日的景象,歷歷如繪。
曾背誦被翻譯的原詩的人,相信至今尚未忘記。有時,甚至會突然脫口而出,唸出歌德的詩句。那是多麼純樸的詩句,多麼簡單樸實,含有深遠意味的詩句。它們隱含了歌德文學的精華,毫無做作,自然的廣度及深度。雖然是很容易說到的辭句,但都是很難達到的境地。
任何人都知道,歌德是德國的大詩人。但是,要適切地說明他是怎樣的一位作家,卻非常困難。
要將既廣且深的歌德文學世界,按照順序而毫不遺漏地加以順序,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再者,一旦想談及他的人生及作品的全貌時,就會變成一份詳細的年表,毫無趣味可言。因此,本書當作一種嘗試,打算從必要的重點去接近詩人的本質。歌德絕非僅止於歌德文學家在艱深難懂的論文中被提及的。因為,他一直讓自己生活於廣大的人群之中,真正用心地過日子,這一點也應掌握住。希望讀者對歌德產生興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西蒙波娃
2.
但丁
3.
培根
4.
盧梭
5.
蘇格拉底
6.
莎士比亞(一刷)
7.
佛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