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家小孩最健康套書(第1輯)

我家小孩最健康套書(第1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0004175416
吳慈仁
小天下
2007年7月09日
200.00  元
HK$ 190  







* 叢書系列:小天下生活館
* 規格:精裝 / 19.2*25.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天下生活館


[ 尚未分類 ]









我家小孩最健康第一輯:(1)寶寶是怎麼來的?

  今天是耶誕節,米米和莉璐忙著拆禮物,他們沒想到還有另一個驚喜等著他們。

  「我們要宣布一個大消息,」爸爸說:「明年夏天,你們就會有一個弟弟或妹妹了。」

  「太棒了!」米米大叫。「我嘛,我想要個小妹妹。」莉璐說。莉璐靜靜想了一會兒,

  「寶寶是怎麼來的呢?」她問。「我知道,我知道,」米米說:「爸爸和媽媽很相愛,靠得很近,然後……就有小孩啦!」「差不多就是這樣。」媽媽說。不過事情不只這麼簡單。

  寶寶是怎麼來的?

  寶寶的形成,需要二個很小很小的細胞碰在一起:一個來自爸爸,叫做精子,另一個來自媽媽,叫做卵子。

  爸爸媽媽行房時,爸爸把幾百萬個精子放進媽媽肚子裡,卵子就在媽媽的肚子裡等它們。

  其中只有一個精子會進入卵子,然後這個小小受精卵開始發育,經過九個月,發育成後來的寶寶。

  小魔怪說:咦,那怪物寶寶是怎麼來的?

我家小孩最健康第一輯:(2) 為什麼人有2個眼睛?

  為了慶祝生日,米米和妹妹璐璐以及幾個朋友,到木偶劇團去看偶戲:「感覺森林」。

  「快點兒,快點兒,」木偶劇團的師傅說:「小湯姆正等著你們呢!趕快和他一起來探索我們的五種感覺吧!」

  舞台上的布幕打開了,裡面有座森林。森林裡有個小男孩邊走邊哭。

  「我叫做湯姆,我迷路了。我該怎麼做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呢?假如可以遇見住在森林裡的朋友就好了,他們或許可以帶我回家。」這時,有隻老鷹停在湯姆身邊。

  「老鷹呀,你的眼力最好了,你能幫我找找剛才路邊的那個矮花叢嗎?」湯姆問。

  老鷹問看戲的小朋友:「有人知道矮花叢在哪裡嗎?」「在那?!」米米大叫:「在那棵樹的後面。」「小朋友,要學著觀察哦!」老鷹對湯姆說。

  眼睛是怎麼看見東西的?

  眼睛負責視覺,讓我們看清楚四周的景象。

  影像經由瞳孔進入我們的兩個眼睛,投影在視網膜上,然後立刻傳到腦部。腦會把來自左眼和右眼的兩個影像重疊在一起。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分辨影像的遠近和大小了。

  記得要定期檢查視力。必要時,我們得配戴眼鏡才看得清楚。

  小魔怪說:我啊,我最喜歡大晴天了!

  出大太陽的時候,記得要戴太陽眼鏡,小心保護眼睛。

我家小孩最健康第一輯:(3) 為什麼要刷牙、洗澡?

  為什麼要洗澡?

  皮膚是活的,會不斷生長,所以要好好愛護皮膚。皮膚表面每天都會沾滿灰塵,還有死掉的皮膚細胞、我們流的汗。洗澡可以洗掉這些髒東西。

  不洗澡的話,這些髒東西會和皮膚分泌的皮脂黏在一起。細菌最喜歡這一種黏黏的東西了,而且會把它們分解,發出一種臭臭的味道。我們的身體就會聞起來臭臭的,而且容易生病。

  【小魔怪】我最喜歡泡泡了!

  洗澡時,一定要把泡沫沖乾淨,否則皮膚容易受傷。在烈日下,要注意防晒,這樣才能保護皮膚。請你幫幫這個小男孩,找出他的帽子、短袖上衣和防晒油。

我家小孩最健康第一輯:(4) 為什麼要刷牙、洗澡?

  第二天早上,米米和璐璐精神飽滿的起床了。

  「我夢見我是一位公主,」璐璐說:「我住在大城堡裡,養了一隻小白貓。牠全身都是白色的,還會和我說話。」「我沒有做夢。」米米說。

  「那是因為你不記得了,」雅嘉姑姑說:「我們睡著時都會做夢,但有時記得,有時不記得。」

  為什麼會做夢?

  做夢可以讓我們的心智休息,並且把白天學到的東西重新整理一遍。

  有些夢可能是開心的。有些會讓人不舒服,例如惡夢。

  如果惡夢讓你害怕,而且隔天起床後還記得的話,最好把它說出來,或是畫下來。

  【小魔怪】我好怕!

  如果惡夢太嚇人了,我們可能會從夢中嚇醒。

  上面這幾個圖裡,哪些是一般夢裡會出現的,哪些是惡夢裡會出現的?



丁綺文醫師
榮新診所副院長 書田診所主任醫師
健康啟蒙?法式趣味

法國的繪本童書,令人會心微笑。

  我曾經為了宣導兒童及青少年性教育,搜尋有關的圖書及影片作為題材,最後決定採用法國作品,因為圖畫色彩和筆觸活潑有創意,文字簡潔容易理解,並且趣味橫生。或許這就是法式美學與幽默的吸引力吧。

   「我家小孩最健康」系列,也明確地帶有這樣的特色。作者本人是母親與小兒保健科醫師,我相信她非常懂得幼兒最想弄清楚的健康問題是什麼。所以有「寶寶是怎麼來的?」、「五種感官」兩冊來解答。她當然也知道,小寶貝最討厭做又非做不可的是什麼,所以有「為什麼要刷牙、洗澡?」「睡覺」。

  更可貴的是,「獨立自主」與「安全生活」兩冊是一般童書比較少見的主題。特別在東方社會裡,父母認為保護孩子,就該事事替他佈置作主,卻阻礙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和負責的態度。本書說:「因為爸爸媽媽的幫忙,你學會長大該會的事,然後,你慢慢能自己打點一切。」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有自信、有能力保護自己。所以「安全生活」裡提到的意外不會發生。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我,感到最痛心的,就是看到兒童遭受意外事故造成重殘。那些所謂「意外」事故,稍有風險意識的人看來,發生危險絕不在意料之外,家長帶著孩子或鼓勵孩子探索外界,有必要教會孩子趨吉避凶,獨立與安全必須同時兼顧。

  啟蒙運動發源自法國,主張人觀察各種現象,應該思考然後得到自己的結論。本系列的繪本,用許多小故事和問答,引導孩子參與,去得到他自己的答案與成長,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認真對待幼兒的學習

  在報章上,不時會讀到幼兒解決一些危機甚至救活了性命,例如南亞海嘯時一位低年級女孩看到海浪型態知道海嘯將至,通知了父母親,躲過一劫。又如五歲兒童以哈姆立克救了胸口卡住食物的另一位幼兒。因學過某些知識或技能,這些幼兒不但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我家小孩最健康」這一系列如書名所示,目的在教導幼兒有關健康的事情,包括對自己身心的認識以及如何使自身得以安全與健康。市面上類似的書或許有些,但當我翻閱書時,第一印象是,內容這麼像「發展心理學」以及「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再翻閱一次,心中肯定,因著作者非常認真的對待幼兒,也相信幼兒可以學,才會嚴肅的把相關知識告訴他們。每一本書後面的「名詞解釋」就是一例。書共有八本,有的有「諮商」功能,有的純屬「知識性」,有的則屬「自助與自理」。每一本的內容都豐富卻不枯燥。因書中呈現的問題是幼兒會遭遇的問題,如惡夢、洗澡、長大等。雖是幼兒的問題,作者給的答案卻非「童言童語」,是成人都可以一起學習的內容。書中有一大助力是幽默的圖畫或圖示。例如當介紹完胎兒產生與成長後,有一幅圖說:「真沒想到,他們說我是送子鳥帶來的」。

  若問這套書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在培養幼兒「健康成長」。在「什麼時候才會長大」一書中,作者以知識擴展、自信為出發點,告訴幼兒「長大就是有能力關心別人」。這不就是我們對每一位兒童的期許。

  這是一套寫給幼兒學習認識自己和關心別人的書。願每一位幼兒及其父母都有機會讀一讀。

孩子成長之快,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

  記得那天寶寶才因為剛學會翻身,而樂不可支,經常在我們沒注意的空檔,「咚咚咚」掉下床。記得那天才剛學爬、會走,現在已經是「一刻不得閒」,每天蹦蹦跳跳、還不時地皺著一張小臉蛋,對我跟她爹做鬼臉。

  我家的寶貝剛過兩歲生日,對我們這對新手爸媽來說,每天要處裡的不再只是吃飯、睡覺、換尿布,這麼「生理上」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必須花更多心思與寶貝相處互動。

  而我也發現,寶貝越大,自主性也越顯現。兩歲以前爸媽可以用哄、騙的方式來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但現在,與我家寶貝「纏鬥」的時間越來越長囉!包括:要求她不能吃太多甜食、不能吃油炸的食物、每餐飯後要刷牙、每天睡前要洗澡、出門回家要洗手、看醫生不要哭等等。但我發現,在小腦袋瓜的世界裡早有她們自己一套邏輯、想法,因為,每當我說一句話時,她就會問:為什麼?於是我就要花盡心思、費盡口舌,想出能夠讓她滿意的答案,小寶貝才願意心甘情願去執行。

如果妳跟我一樣在育兒的經驗中遇到同樣的問題,我想,我們都找到妙方了!

  小天下出版的「我家小孩最健康」系列叢書,運用說故事的主軸,設計出一套適合幼兒閱讀的親子讀本。裡頭包含了很多小寶貝會想知道的『為什麼?』小故事搭配可愛生動的繪畫,來吸引小寶貝探索健康知識;其中,我認為最有趣的就是小遊戲的設計,連我自己都愛不釋手。

當父母的過程每天都在學習,這套書籍,絕對可以成為您與家中寶貝的貼心朋友!

前主播、主持人 林書煒

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李秉穎醫師

  小孩過了一、兩歲以後,就會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用一些大人聽不懂的自創詞彙發表高論。這時候,爸爸媽媽們不只需要不停地阻止小孩時而出現的脫序行為,還要面對一連串的「為什麼」。新世界裡所有的事事物物,對小孩而言都是新鮮的,那種感覺可能就像剛踏入一個從沒見過的外太空星球一樣。自然而然地,小孩一定會出現很多「為什麼」的疑問,這也是他們求知精神的第一次表現。

  傳統以長者為權威的舊式社會裡,晚輩發問常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或不合理的行為。在那傳統中,遵從祖訓、服從長輩是一切美德的基礎;經常質疑、挑戰權威,則被視為離經叛道。在閩南語長輩教訓晚輩的常用語句中,就有這麼一句:「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小孩只要聽長輩的教訓就好了,不要張嘴巴發問或發表自己的意見。

  就在這種貶抑後輩的傳統之中,我們逐漸地失去了創新力與競爭力,也讓以傳統文明自詡的我們只能活在光榮的過去。創新與改革的動力來自不停的質疑,所以當我們面對小孩一連串「為什麼」的時候,應該耐心地疏導解釋,切莫以不耐煩的心態回以「就是這樣,沒什麼為什麼。」

  欣見這本以各種「為什麼」串連而成的幼兒叢書,幫助爸爸媽媽們逐漸引導所有的好奇寶寶們走入這個新世界。書中不但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闡釋各種自然現象,也附上很多圖畫讓整本書看來生動有趣。生命是一種親情與知識不斷傳遞的過程,這本書很適合陪伴著在這生命洪流中的父母子女們,踏入新奇的世界、擷取自然的奧秘,讓每個新生命都有個豐富的開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