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未來的創意腦袋,來自0-10歲的五感基礎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未來的創意腦袋,來自0-10歲的五感基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916076
山本美芽
茵山外
2007年5月25日
87.00  元
HK$ 73.95  







* 叢書系列:達人系列
* 規格:平裝 / 25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達人系列


[ 尚未分類 ]









100位知名藝術家、教育工作者私房教養術大公開
日本網站媽媽讀者佳評不斷───教育孩子變得好快樂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 強力推薦

◎將天生才能發揮到極限,一定很花錢、很困難、標準很高吧?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的生活習慣這麼簡單!賞花、看夕陽、品嚐美味、聽喜歡的音樂、畫最愛的顏色……去感受顏色、形狀、聲音、素材的微妙差異。這樣的感受力,是未來孩子創意發想的重要基礎。

◎那麼,創意發想力量的根源,又從何而來呢?聽過許多音樂家、教育家的談話,作者認為,力量的根源就在於敏銳的五感,以及卓越的感知。「改變一下這裡,會怎麼樣呢?」要產生這種創意,就必須先感受到對象的顏色、形狀、聲音、素材的微妙差異。

◎ 有人說,塑造五感基礎的年齡到九、十?為止。在這之前先培養好提升感知的習慣,就具備了基礎、基本,等到下一個階段開始,就能夠自己延伸發展。然後到了十幾歲,他們的旺盛的吸收力將是成人無法比擬的,只要養成一項好習慣,日後一定可以看出成果的。

作者簡介

山本美芽

  1971年生於日本埼玉縣。1995年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畢業,主修音樂教育學。曾擔任埼玉縣公立中學臨時教師、養護學校教師,之後展開文字工作生涯。著有《蘋果不是紅的》、《邁向21世紀的徹爾尼》等書,活躍於《即興樂》、《爵士生活》、《蕭邦》、《MUSICA NOVA》《教育音樂》各音樂雜誌。她同時也是音樂教育學會會員。



前言
好品味,就從好習慣開始

◆第一章 替房間改頭換面
在餐桌上擺飾鮮花
觀察「花」
放置綠色植物
在牆上裝飾繪畫
將玄關的鞋子排整齊

◆第二章 重視色彩
和孩子一起欣賞夕陽
選擇符合自己心境的顏色
買下七十色粉彩筆

◆第三章 每天多唱歌
學會「遊戲日語」的每一首歌
學會和人合音的感覺
經常利用「五重奏」
學會用假聲唱高音
無精打采也可以唱歌
親子一起欣賞音樂演奏的影像

◆第四章 掌握質感
傾聽水聲、風聲
意識到五感之間的關聯
感受素材
冷豆腐要裝在深色器皿裡
不同素材帶來不同音色

◆第五章 重視遊戲
在遊戲中培養感性
敲碗也有意義
簡單自己動手做的樂器
選擇樂器首重音色
回想起舊時的遊戲

◆第六章 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保養
越辛苦越需要精神調劑
維持最低限度的「儀容」
認真整理?型
在外用餐恢復精神
吃別人準備的飯菜
鍛鍊身體

◆ 第七章 製作感覺的抽屜
先在輸入上使力
逐次確實地製作抽屜
製作山型抽屜
改變場所可以增加抽屜

◆第八章 提升存在感
認識光環的本質
讓正確姿勢成為習慣
說話時注意音量和速度
見賢思齊

◆第九章 絕口不提「沒有錢」
不向「先決條件」低頭
平衡決定一切
向「搖擺女孩」學習
尋找值回票價的「實力派」

◆第十章 善用嫉?心
不被他人的成功影響
禁用「好」與「不好」
快樂地活用競爭
轉換心情
出現成果是幸運的
拓展視野的訣竅

◆第十一章 保持平靜的心情
逗孩子發笑
重視「日常用品」
不假思索地拍手
儘量不說「不行」
大喊「耶耶喔!」積極向前看
替心靈創造避難場所

結語



好品味,就從好習慣開始

  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關心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算數、英文等學習能力。身為一個家有兩歲女兒的母親,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優秀的學習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音樂作家,我也認為「學習能力的基礎,應該在於感知。」

  以往,我一直從音樂方面來思考:「人類的天生才能,該如何發揮到最極致?」
當上音樂作家近十年,我主要採訪了在古典、爵士、融合音樂等領域活躍的專業演奏家及作曲家,至今已逾百人。另外,由於長時間追蹤音樂活動的結果,也已經和某些音樂家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只要取得連絡,一定能獲得寶貴的忠告或意見。

  不僅如此,我也獲得許多機會,採訪日本代表性的鋼琴老師或中小學老師,接觸過不少傑出的教育人士。透過實際觀摩上課的過程,進行我的採訪。

  能和某方面成就出眾的人,進行一對一直接訪談,是一人件很幸運的事。在長時間的對話中,每次都有嶄新的發現,對此我深感佩服。不斷累積這樣的採訪經驗之後,對於如何「將人類的天生才能,發揮到最極致」,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漸漸覺得,不管在任何領域,要成為一流的人,就必須從基礎、基本徹底做起。但是建構好基礎、基本之後,左右未來發展的,說不定並不是大量的知識、技術,而是創意發想的力量。

  那麼,創意發想力量的根源,又從何而來呢?聽過許多音樂家、教育家的談話,我認為,力量的根源就在於敏銳的五感,以及卓越的感知。「改變一下這裡,會怎麼樣呢?」要產生這種創意,就必須先感受到對象的顏色、形狀、聲音、素材的微妙差異。

  十幾歲時,我曾為了精研琴藝而拚命練習;上了研究所之後,我認真地研究音樂教育的理論和歷史;在成為音樂作家之前,我也曾是中學音樂老師的一員。一路走來我一直以為,自己非常清楚感知的重要,然而,原來我從沒真正了解過。

  所謂的感知,是經過每天每天踏實累積所磨練出來的,它並不是在某一天做了什麼事,第二天就可以馬上看出變化。從前的我,並沒有足夠的毅力和耐性,去累積這些無法馬上看到成效的努力。

  不過,最近我學會用長遠的眼光來思考事情。我慢慢了解到,得花上一、二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灌溉感知力的重要性。而慢慢培養得來的好品味,則是人生中最珍寶的東西;它不會因為細微末節的事而動搖,在任何情況下,一定可以為自己帶來幫助。

  身為母親,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備出色的感知。因此,我很清楚知道,就算不能馬上看到成果,只要從嬰兒時期開始累積,一定可以使上力的。

  但是,父母親雖然做了種種努力,就一定能發展孩子的感知嗎?
當然,如果希望提升感知到媲美世界級藝術家,得有天賦才能和各種重要機緣才行。光憑父母的用心,發展還是有侷限性。然而,度過豐富人生所需的感知,確實可以透過塑造環境和培養習慣,而有大幅度的進展。

  親身接觸過許多專業音樂家、優秀教育家,我發現,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養成增進感知的習慣。因為要有好的演奏、好的指導,絕對必須將感知磨練提升到極致。

  女兒出生之後,我一方面覺得充滿幸福,同時也因為第一次帶孩子而有種種苦惱。每到這時,我便想起:「對了,吉他手某某先生曾經說過這些話。」或是「鋼琴家某某小姐的家裡好像是那樣……」等等,試著將採訪的所見所聞,運用到日常教養孩子上。陪孩子一起專心眺望夕陽,就是其中之一。

  我因此也發現了幾個好影響。一是,發現親子都能培養好品味的好方法;一是對於育兒需付出極大耐性的媽媽而言,這些習慣也有助於維持精神上的健康。回頭一看,在我積極實踐「培養提升感知的習慣」時,每天與孩子共度的時光更為豐富、快樂,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實,音樂家的音樂活動和媽媽養兒育女之間,有很大的共通點。
這兩者沒有規則可循,也沒有明確的答案、目標。一旦決心要做,就算得不到任何人的稱讚,就算怎麼辛苦,都不能半途而廢。雖然我們可以向旁人求援,但最終的責任還是得自行承擔。兩者都必須不疾不徐地走在孤獨又漫長的道路上,而且不一定會有出色的成績……。

  要克服這麼多難題,與其思考如何努力、埋頭苦幹,倒不如從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塑造理想的環境,建構出能自然提升感知的條件。這麼一來,就比較不容易疲憊,又能長期持續而見到效果。

  也許有人認為:「專家養成的習慣,一定很花錢、很困難,感覺標準很高,一般人是辦不到的吧?」其實,出乎意料地,許多習慣都讓人驚呼:「什麼?原來他們有這種習慣。這麼簡單,說不定我也可以馬上做。」這些令人驚喜的發現,份量多到可以累積成這本書。

  雖然我也可以等到女兒長大,驗證過這種培養習慣的成果,到底有沒有磨練出她的感知,再來寫這本書。不過,教我獨占這些從事音樂寫作所帶來的「發現」,讓我覺得很過意不去,對於育兒抱持種種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的媽媽同伴們,我也想儘早告訴她們:「這是心靈的營養,不要猶豫,馬上去實踐。」
在這裡,希望各位不要誤會,不管任何「習慣」都不需要勉強去模仿。書裡所提到的「培養習慣」,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現在還要存下將來的教育基金,要花這麼多錢,是不是太浪費了?」或是「時間不夠,只好省略一些不必要的事……。不過,這些事到底可不可以省略呢?」面對許多人的不安,本書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一些判斷的線索,告訴他們:「這是心靈的營養,所以非常重要,應該馬上去實踐」。

  當然,還有其他花費時間、金錢去提升感知的方法。但有些日常的小習慣,只要花點費用和時間,就能得到效果。如薄紙般層層疊疊累積這些小習慣,再長時間堅持下去,將來一定會呈現明顯的差異。

  有人說,塑造五感基礎的年齡到九、十?為止。在這之前先培養好提升感知的習慣,就具備了基礎、基本,等到下一個階段開始,就能夠自己延伸發展。然後到了十幾歲,他們的旺盛的吸收力將是成人無法比擬的,只要養成一項好習慣,日後一定可以看出成果的。

  話雖如此,如果想著發展感知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努力、再努力……,光是想像就覺得可怕。事實上並非如此,我想告訴各位的,是親子每天樂在其中、並能發展感知的習慣。

下面,就為各位介紹我實際發現,並且開始實行的「習慣」。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蔡芳如
/ 台灣台北
2007.06.02看蔡芳如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本書是因為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為我是個職業婦女,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總是無法陪在他們身邊,現在小寶貝已經十歲了,我卻發覺隔代教育的痛,有很多的習慣、思維、常識都比同年齡的小朋友差;雖然表面不說但內心卻十分惶恐,所以現在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他、教育他。
推薦這本書給家長們,不管何時開始一定還來得及教導我們的小孩,學習如何使孩子成為一位有質感,而且內心良善的人,從現在開始喔!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