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拼被人系列組合套書(拼被人送的禮+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拼被人去旅行)

拼被人系列組合套書(拼被人送的禮+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拼被人去旅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358464
楊茂秀
青林
2007年4月01日
382.00  元
HK$ 382  







* 規格:精裝 / 28.3*25.7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拼被人送的禮》
  擁有全天下最多禮物的國王,卻一點也不快樂。直到有一天,國王發現最需要的禮物是一床拼被,但是拼被人說什麼也不願送給國王。國王生氣了,把拼被人抓到深山給大熊當點心,但大熊反而請拼被人吃早餐;國王又把拼被人抓到小島上,但一群麻雀把拼被人救回岸上。
  國王沒辦法,只好答應拼被人的要求,將皇宮裡所有的禮物都送給別人,她才願意送國王一床拼被子…

《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
  漢妮卡特小姐一直都是個隨和好相處的人。今天,漢妮卡特小姐仍一如往常上街買東西,不過,她戴了一頂不尋常的帽子……
  因為皇后會在今天路經這裡,所以小鎮上的人全都緊張兮兮,當他們看到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時,全傻了眼,簡直快抓狂了,但是漢妮卡特小姐還是不肯拿下帽子,大家也說不過她;其實,大家最擔心的還是:皇后會怎麼想!?

《拼被人去旅行》
  拼被人從小在一個不知道貧窮是什麼的城鎮裡長大,城裡的長老們,總是告訴城裡的孩子,城牆外邊有著可怕的怪獸,所以絕對不可以到城牆外邊去。但拼被人是城裡最勇敢的孩子,並且她對於每天豐衣足食、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厭煩,於是她決心要到外邊的世界去冒險。
  她穿過錯綜複雜的地下通道,來到了城牆外邊,出現在眼前的,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獸,而是更恐怖的景象……。

  「拼被人系列」可說是童書中少見的以「人心向善」」的力量,去感動讀者的圖畫書。《拼被人送的禮》中吝嗇的國王,在分送禮物的過程中,領略到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而《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禮的主人翁,則是位勇於堅持自我格調、不隨眾流俗的可愛人物,至於《拼被人去旅行》故事裡主人翁甘於清貧,努力為窮人織布拼被的奉獻過程,凸顯了分享的高貴與堅持的勇氣,世界將會因「愛與分享」而變得更溫暖。

  從「肯定自我」(甚至是「女性自主」)的角度看來,拼被人系列裡的保守長老(《拼被人去旅行》)與吝嗇的國王(《拼被人送的禮》),以及《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裡自以為是的鎮長,都扮演了威權式的反對意見者,但即使如此,主人翁擇善固執的態度,終究還是衝破了傳統觀念界限,甚至改變了原本偏執僵化的教條,可以培養出孩子堅持夢想的道德勇氣。即使「拼被人系列」的故事並沒有刻意營造善與惡的對立衝突,但卻仍充滿了精采的劇情張力與感動人心的魅力,值得讀者細細去品味。

得獎紀錄

《拼被人送的禮》
◎2000年ABA 年度好書大獎(ABBY)。
◎出版人週刊 CuffyAward獎-a favorite picture Book of the year。
◎MIPA 最佳童書獎(the Best Children`s Book)of 1999-Logos Book Award。
◎父母的選擇童書獎(Parents Choice Honor Book)。
◎CBC Notable social studies Trade Book 大獎。
◎第三十八梯次「好書大家讀」圖畫書組推薦好書
◎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推薦好書

《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
◎第四十九梯次「好書大家讀」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組推薦好書

本套書特色

# 1. 繼暢銷四萬冊的《拼被人送的禮》之後,「創作雙傑」-傑夫?布藍波與婕兒?第?瑪肯將「拼被人系列」故事補綴完成,為讀者述說完整的「拼被人」勇敢追夢的故事。本系列圖畫書包含了《拼被人送的禮》、《拼被人去旅行》、《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網羅了兩位創作大師三本經典的圖畫書作品,值得搶先收藏。
# 2. 婕兒?第?瑪肯以豐富多樣的用色、俐落細膩的線條,如拼布般拼貼的構圖手法,呈現出炫麗多彩的繪畫風格。不論內容多麼繁瑣複雜,她高密度的構圖與用色都十分令人讚嘆。而在訴說主要故事時,也同時運用視覺圖像,融合漫畫般生動的敘事情節,極富教育意義與美學價值。
# 3.透過精心編寫的有趣故事,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給予」、「施比受更有福」、「好心有好報」、「體諒與尊重」的觀念;並了解不追隨流行、不盲目附和的重要性;進一步培養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奉獻自己幫助他人的高尚品行與美德。
# 4.三本好書皆適合說故事活動或親子共讀,優惠價格一次擁有,更是物超所值。

作者簡介

傑夫?布藍波

  和他的夫人,有時住在芝加哥,有時住達荷,家裡有兩隻貓。他的第一本童書是《The Man-in the Moon in Love》,巧妙的探討友誼的力量,與創意解決問題的價值。

繪者簡介

婕兒?第?瑪肯

  喜歡玩布料、畫水彩。夏天裡,她在明尼蘇達靠加拿大邊境的伊里過休閒生活。冬天裡,和她的丈夫到處去探險、冒險。她丈夫是美國的和平大使,她的第一本童書《Born to Pull》得過明尼蘇達書獎及弗蘭克林書獎。

譯者簡介

楊茂秀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現任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矮矮的個子,長捲的頭髮有三分之一是白的,看是歐巴桑,其實是男的,一九四四年生,已婚,有個女兒。曾於美國蒙特克來爾學院兒童哲學促進中心(IAPC)、輔大及清大教授心理學、美學、兒童哲學、兒童文學與思考實驗、父母學等等。現任教於台東師範學院,喜歡寫故事、說故事、和朋友走山。



楊茂秀導讀

拼被人又來了!(《拼被人去旅行》導讀)

拼被人又來了。
拼被人第一次來台灣帶來的禮物是《拼被人送的禮》(The Quilt Maker’s Gift),很多人喜歡,不只被編成劇本演出,讓很多小朋友跟小朋友的陪伴者獲得許多快樂,甚至還影響到台灣拼被藝術在學校或社區的發展。
這次拼被人帶來的是她小時候的故事,《拼被人去旅行》(The Quilt Maker’s Journey)用偵探小說的筆法,將拼被人的內心世界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係,細細刻畫描述。
其實在《拼被人送的禮》與《拼被人去旅行》中間,作者傑夫.布藍波(Jeff Brumbeau)和畫家婕兒.第.瑪肯(Gail de Marcken)還合作過一本書,就是《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Miss Hunnicutt’s Hat)。這三本書的每一頁都是滿版出血,像是花團錦簇,茂盛到不行的花園,讀者們非常愛這種滿滿沒有空隙的熱鬧。
如果我們把這三本書放在一起看,她的畫風沒變,她特別的風格是熱鬧中讓人安心,而這種安心並不妨害信賴跟內省,這一點如果我們將蝴蝶頁那些拼被的方塊設計一併欣賞,就能體會出來,那些方塊有名稱,有時候還配上野鳥,讓人在現實跟象徵之間來回遐思,在期望和價值之間左右思量比評。
傑夫.布藍波的故事跟美國東部的著名圖畫作家莫里斯.桑達克的故事(《野獸國》、《兔子先生幫幫忙好嗎?》……等。)有很大的差別,其差別不只是風格而已。他們強調的價值不同,他們對兒童內心基本成長參考座標的認定也不一樣:桑達克的東西強調想像的發展,意識狀態的描述及彰顯;而傑夫.布藍波的故事強調的是外在環境和週遭的人情事故對一個人內心成長的影響。
在《拼被人送的禮》拼被人跟國王互動中,可以看出國王因為拼被人對窮人的慷慨與大方,不貪心、佔有、妥協而受到感動;而在《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一書中,作者強調了漢妮卡特小姐的堅持與皇后的影響促成小鎮人心的改變,也描述流行的形成跟觀念改變的立場;在《拼被人去旅行》的書中,所描述的是小時候的拼被人因為被隔離而不曉得同情是什麼東西,在經過旅行接觸而慢慢養成悲天憫人的高貴心靈。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傑夫.布藍波的作品,把人的善的來源寄託於文化承傳的價值機制上。
我相信這種風格和價值取向的圖畫故事書,放在很強調想像及把天真當作成長基礎的童書世界中,有鶴立雞群的感覺。也使得成人文化與兒童文化接觸時,尤其在目前全球化過程中,不論強勢文化或弱勢文化都努力在加強品格教養的風潮中多了一個可貴的教育取向,換句話說,《拼被人送的禮》、《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及你手上這本《拼被人去旅行》,可以說是為人之初的教養上,提供了一組品格的高貴案例,不只故事本身典雅有趣,而且可供延伸探討的點不太多也不太少,很容易拿來與別的民間故事或寓言故事作比較,也產生互相發明的文學趣味。


帽子決定一個人 (《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導讀)

2003年的夏天,在美國Wisconsin蘋果屯(Appleton)的康奇書店(Conkey Bookstore)—我遇見《拼被人送的禮》的地方,有一本似曾相識的圖畫故事書,書名叫《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在新書展示架子上,我伸手把它拿下來,原來它是《拼被人送的禮》創作者傑夫.布藍波與插畫家婕兒.第.瑪肯再次合作的成果。

細讀之後,愛不釋手。

回到台灣後,到處去講給人家聽,大人小孩沒有不喜歡的。

我記得第一次講,是在新莊市公所的演講廳,當時我講它,是因為新莊市長黃林玲玲女士也在場,她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一次我跟她見面她不是戴著帽子的人,她使我想起漢妮卡特小姐。我戴著帽子,講一個有關帽子的故事,給愛戴帽子的市長聽。而且那頂帽子是一隻雞,活生生、會生蛋的雞,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我覺得有意思,不只是因為這樣而已。

講這個故事,在這個場合,也使我想起西方藝術史上達達主義的一幅名畫:恩司特(Max Ernst)的〈帽子決定一個人〉。恩斯特是達達主義藝術家裡面的重要成員,他常常用藝術的手法將非理性概念以及不明顯的意義作為呈現的主體。〈帽子決定一個人〉是用機械化的手法來記錄他自己的幻思──這件作品原先是一座雕塑,是他1920年用木頭做的,首次展覽是在德國的科隆。帽子不斷的呈現,把它當作是中產階級制服的一部分,點出現代人像是偶一般,糊裡糊塗的接受資本社會的操弄,跟著電視或流行等大眾的心理模式在走。

傑夫.布藍波把活生生的雞當作帽子,戴在主角漢妮卡特小姐的頭上,這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的事。他在這裡,像恩斯特一樣,所呈現的哲學也產生了一種觀念上的衝擊,使人深思,讓人要在信念上做整體的考量與辯證。嚴格說來,作者與插畫家是繼《拼被人送的禮》之後,共同再做一次文學的思考實驗。

我喜歡《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除了作者的文字敘述有托爾斯泰的風格之外,貫穿整個故事的人生哲學,以及對社會心理、群眾心理的觀察,有獨到的看法。這種看法假定著個人價值的重要,以及個人價值與群體互動時可能的立場。作者與插畫家將這種歷程:個人透過權威將某一種行為變成風氣、造成流行的歷程與條件,用劇場的氛圍彰顯得清楚而有趣。

如果有教授用它來作為「社會心理學」或「學校社會學」教學上的案例故事,我一點也不會覺得驚訝。小學老師把它放在有關價值教育的課程,來嘗試價值信念改變了歷程,我也不會覺得訝異。

這個故事單獨來說就已經很精彩了,但是如果與《拼被人送的禮》、《父子騎驢》、《牧鵝的女孩》一併欣賞,那種趣味以及營造深思的氛圍就會充沛而多采。哲學家維根斯坦說:「我們可以跳一支舞來批評另一支舞;唱一首歌來介紹另一首歌。」《漢妮卡特小姐的帽子》與《拼被人送的禮》其實是對美國東部所出現的很多與個人內心發展的心理故事有一種實驗性的批評作用。我們去閱讀他們、談論他們,在某一種意義上,也是在經歷一種文學的思維實驗。

故事有時像是一個人,不只是可以喜歡,也可以尊敬。我喜歡這本書,我尊敬漢妮卡特小姐:她呈現了一種人類社會很難得的情操,她是一個平和隨意好相處的人,可是,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能夠擇善固執,她在擇善的過程中所說出來的理由正當而且有前衛性,得了皇后的讚許之後,她的行為成了流行,而她卻不是一個趕流行的人。

送禮送到笑 (《拼被人送的禮》導讀)


1999年的聖誕節,我在美國蘋果屯(Appleton)的一家小書店,看到了《拼被人送的禮》(The Quilt Maker’s Gift)。書店的主人說這本書很特別,建議我看,我就站在書架邊把書看完。它的文字其實很傳統,有點像托爾斯泰的風格:故事平平敘來,沒有什麼特別講究的地方,但是貫穿其中的哲學,卻是悲天憫人。那個國王的成長,來自外力,來自社會環境的要求,從一個貪婪愛受禮不會笑的人,長成了一個雖然窮困,卻因為給予,而笑容永遠燦爛的人。這本書的畫很滿很滿,色彩豐盛,細節多樣,看書的時候常常使我不忍翻頁,而且一看再看,每一次注意到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拿著書,我心裡想:這實在是華文世界非常需要的一本書,我決定要翻譯它。

留白與不留白
1993 年,我訪問芭芭拉?庫妮:「怎麼畫出《花婆婆》、《愛瑪》這麼清新華美的東西?」她說:「我多半畫我自己。而我生活的環境,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我只是紀錄生活周邊發生的事情、看到的東西,編織一下而已。」去年夏天,我訪問波拉寇,她也說過類似的話,不過她說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情,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婕兒家愈來愈小的路上,水跟樹和山是視覺裡的主調,人很少,自然景觀很自然,我就想,難怪婕兒能畫出這麼美的東西。

婕兒讓我們看她做的拼被,「我本來有時也做拼被。」她說:「可是,我花了五百多個小時畫這本書,到後來我也就忍不住,買布料,畫畫縫縫、縫縫畫畫變成一個拼被人了。」

坐下來為她的書簽名時,她說:「你知道嗎?我現在最怕的一件事是翻開這本書,我看過太多次了,發現裡面有好多錯誤。」她的丈夫似笑非笑的說:「蓋爾的問題是:她沒有辦法在畫面上留白,每個縫隙都被她填得滿滿的。」他說這段話的時候,蓋爾消失了幾分鐘,回來之後,她給我們看她畫的,另外一本有關雪橇狗的書,畫面流暢、高雅而且留白多。原來她這本書這樣畫,不留白,是配合故事所做的決定。

獎品是一條拼被
傑夫?布藍波告訴我:「這本書十年前就應該出了,因為我很忙,稿子交給出版社之後,就沒時間再去理會。沒想到,那家出版社後來決定不再出童書,一壓就是十年。」我們談了很多有關童書市場跟童書寫作的事。
他說:「我自己雖然生長在紐約,但很難同意紐約那些出版社出版的童書:太過強調個人能力與情緒的成長,好像社會影響都不存在一般。我覺得童書,娛樂性固然重要,但是娛樂的過程,不應該將仁心善意擺在一邊。」
我告訴他,讀他的書,讓我想起托爾斯泰的作品。他開懷大笑,他告訴我,為了生活他忙碌,但是只要有空,他和太太就會往新墨西哥跑,把自己關在沙漠邊緣,去過兒童故事的生活。「對了!」他說:「這事純屬湊巧。出版社將我這本書拿去參加美國年度好書的比賽,得了第一大獎,我跟蓋爾把所有的獎金捐給『老人認養基金會』。不久以前,我們因為這個捐贈又得了一個大獎,──我們得了該基金會今年度的捐贈首獎。獎品是什麼?你知道嗎?」
「該不會是一條拼被吧?」我說。
「就是一條拼被!」他大笑:「是一群被認養的老人合作拼出來的被子。」

專家推薦

凌拂 (兒童文學創作者)拼被與拼書

拼被是一種藝術,在於它的顏色;細密繁複,繽紛交錯,一塊接續一塊,塊塊皆不相同,塊塊又或遠或近或多或少的有著呼應與相隨。拼被也是一種心情;在織錦的畫面裡有細細的針腳,一針一針有日夜的黑,也有日夜的白,當然還有拼被人的構思與心思。這份心思只有能領略的人才懂得讀,所以如果能得到一份拼被禮物,那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禮物,精工滿溢,是一生也無法忘懷的東西。

一拿到《拼被人送的禮》這本書,色彩之繁複令人驚訝。畫者用拼被的顏彩與精緻來處理她的畫,逐一細審,堪稱細節偉大,猩紅豔綠,每一處都不含糊。工筆精微和文字交錯搭配,一路讀下來,畫中有字,字中亦含有畫意,畫畫縫縫,縫縫畫畫,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細細在其中穿梭交錯的針腳。讀完一本書,真的像掉在一大塊拼聚成的顏料海裡,令人不得不驚嘆。

打翻了顏料似的,彷彿所有的顏色都倒到書裡頭來了。正如書後的導讀所言,「這本書的畫很滿很滿。」真的很滿,滿得溢出來了,但是它完全吸引人沉溺在其中細審,探索細節,因為畫者把那種拼被的概念放到書裡,而且更發揮擴展了十分,堪稱酣暢淋漓。

就畫面言,這本書整個和故事中拼被的主題相合,每一個畫面幾乎也都是一個拼被圖的結構,氣韻綿密,一脈傳遞沒有鬆動。在繁複細密的圖案裡,字被擠小了,擠得太小了,但好像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字也是拼圖裡的一塊,而且只有一塊,只好把字權充做了穿梭在其中的針腳,因此,畫成了必要之密與滿。

就文字內容言,整個故事裡傳遞了一個增減消長的過程,一個是物質的充塞;一個是內在善念的滋生。物質的具體空間,相對於內在善念的抽象空間,消長之間,巧妙的融在一個喜歡堆聚物質的國王與一個隱在高山,日也縫、夜也縫的拼被人的角色之中。拼被人的被是一塊一塊疊聚,越縫越大,但是只送給貧窮的人。富有的國王擁有一屋子的禮物,堆得滿坑滿谷,但是卻無法得到一條拼被。想得到拼被,得把手裡的禮物送出去,這廂禮物少一件、那廂拼被就增一塊,在拼被人與國王的消長之間,故事在塞得滿滿的畫裡發展,平述自然,但更多的張力與情境在畫中代言,使得字與畫的相融互為彰顯到了極點,拼被的繁麗綿密也到了極致。國王送盡禮物,最快樂的時刻在最後看到了原來被物質淹沒的自己。一個國王的成長,得與捨的過程,一方來自於內在的貪婪,一方來自於外在的要求,但是頗有損之又損的哲理。

拼被不僅是一種美學和顏色組合的遊戲,把許多分散的融合起來,其實還隱含了一種群聚和聯繫的繁複多樣。書中封面和封底的內面也美不勝收,它為拼被設計了許多方塊的圖案,每一個圖案還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既抽象又隱含,在創意和想像之間充滿了流動的空間,精緻的美,令人不忍閤頁,無論大人和小孩都很值得細細欣賞。


陸蓉之(私立實踐大學媒體傳播系副教授)

第一次閱讀《拼被人送的禮》的時候,從封面開始就被豐富的視覺訊息給吸引住了,一口氣讀完全本書的故事,又一再回頭細細欣賞繪圖的部分。因為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欣喜感受,就像那繽紛、飽滿的精采畫面一樣,從中獲得源源不絕的各種美好溫暖滋味,使得歡樂鼓舞的情緒滿溢心頭,久久不忍放下這本書。

作家楊茂秀以優美生動的文筆翻譯《拼被人送的禮》,不失原作者傑夫﹒布藍波與繪者婕兒?第?瑪肯精心經營的美意,他們三人的結合,共同成就了這本可讀性與可看性均高的極優好書,而繪者的貢獻尤其不同凡響。當今出版界已進入以電腦繪圖為主導的新世紀,將來愈來愈難看到這麼高水準的手繪本,每一頁都可視為一件獨立的繪畫藝術作品。捷兒佈置、描繪細節的能力驚人,不論內容多麼繁瑣複雜,她高密度的構圖與用色都十分令人讚嘆。

《拼被人送的禮》除了繪圖方面的視覺效果以外,其故事本身也很發人深省。「施」與「受」之間何者為樂,本來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在台灣發展到今天一切幾乎都以物質主義掛帥,多數人只知道「我要」,可是卻不知道「我給」。小朋友不懂得犧牲奉獻,很容易趨向於自我中心,變得非常自私自利。所以,《拼被人送的禮》也是一碗精純的心靈雞湯,十分滋補有益孩子們愛心與良知的養成。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