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巴別塔之犬【獨家限量典藏版】
0010352058
何致和
寶瓶文化
2007年1月03日
382.00 元
HK$ 382
詳
細
資
料
*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一個謎樣的女人、一個思念亡妻的男人、一段永無法喚回的燦爛時光……
這隻學說話的狗,將如何說出他們愛情的謎底?
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落身亡。這到底是意外或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是她心愛的狗「蘿麗」。女人的丈夫是個語言學家, 哀傷又困惑的他,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的死因,他決定以自己畢生的研究,教導「蘿麗」開口說話,讓牠說出事情的真相……
這個男人和這隻狗,將會用何種方式找到他們的共通語言,建立起他們之間那座語言的「巴別塔」?然而,當真相逐漸被揭露時,會帶給男人何等的震撼?在那陽光燦爛的回憶背後,又是何等景象讓人無法直視?
國外媒體好評
『 這部小說有著不可臆測的魔力,它能將讀者帶往未知而驚奇的境地!你必定會為它動容,然後甘心接受它給予你的一切邏輯,並且無從抵抗地被這個故事擺弄,隨它歡喜、傷悲、起伏……』──【紐約時報書評】
『 一個女人從樹上墜落致死,死因不明,唯一的目擊者竟是她的狗……如此吸引人的開場,帶出了這個動人故事……學講話的狗、如謎一般的人物、精采的轉折,在在都讓讀者無法移開目光。』──【出版家週刊】
『這是一本很罕見的小說……除了古老的神話、鬼魅的精靈所營造出的奇特氛圍,還有心靈治療、塔羅牌等素材;其中,人與狗的互動情感著實令人心動……而當你隨著主角探究出事情的真相時,更會感到一種椎心的痛楚……』──倫敦【Time Out 週刊】
『卡洛琳.帕克斯特的第一本小說── 一部具原創性、充滿靈性的小說……既是陽光燦爛的回憶場景不斷,在在又是令人鼻酸的真相浮現。作者也展現了高度的敘事技巧,讓讀者一展頁就無法闔書;在她天衣無縫的佈局之下,我們也慢慢窺見了在男女主角看似完滿的幸福婚姻裡面,教人無法負荷的殘酷事實與悲哀……這的確是一本關於愛的深度書寫。』 ──【西雅圖時報】
『你一開始閱讀,便會發現這是一本危險的書;在它緊密的結構中有一切足以令你著迷的元素:愛情、懸疑、奇幻,以及讓讀者絕不會失望的閱讀滿足感。』──【紅皮書雜誌】
作者簡介
卡洛琳.帕克斯特
畢業於美利堅大學創作研究所。大學畢業後,曾經在書店工作三年,而後才全心投入創作。她的作品散見於「北美評論」、「明尼蘇達評論」、「夏威夷評論」、「新月評論」。《巴別塔之犬》是她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小說,甫一出版即引起熱烈迴響,有書評家說她具有強烈的阿言德風格:霧氣濃重的鬼魅深夜、古老的民間傳說、給予人如夢般的閱讀歷程;更有書評家讚許她是美國新生代作家之中最耀眼的一位。卡洛琳.帕克斯特現今與丈夫及兒子住在華盛頓特區,第二本小說Lost & Found中譯本即將出版。
譯者簡介
何致和
1967年生於台北。文化大學英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短篇小說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寶島小說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小說集《失去夜的那一夜》、長篇小說《白色城市的憂鬱》。另有《酸臭之屋》、《惡夢工廠》、《時間線》、《人骨拼圖》、《戰爭魔術師》等十餘部譯作。目前正於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2,共有1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Door
/ 台灣台北
2009.05.06看Door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初開始看到書名就被"巴別塔"這三個字吸引了,接著我看了書背的簡介,旋即也就進入這故事的一切懸疑隨著懸疑走向一場悲哀的結局。
一打開這本書我便不打算闔上了,我如同書裡的男主角一般急欲找出蕾西死亡的原因,我渴望知道結局,也從字裡行間中細細的尋找線索,也捨不得錯過任何經由男主角回想的動人故事。
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因為故事中的劇情全身起雞皮疙瘩,作者細膩的編排劇情、巧妙的在每個故事中佈置線索的功力著實令人欽佩。故事不到最後無法讓人肯定結局,卻讓人看到最後深深氾湧一陣悲感之情。實為一部鉅作!
2.
梅子
/ 台灣台北
2008.03.19看梅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看了兩次,兩次都讓我感動到鼻酸。
蕾西是個情緒起伏大、無法控制脾氣的任性女子,丈夫保羅則是處處牽就她、呵護她的大男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即使親如枕邊人,又有多少事是明明不知道、卻自以為了解的?
書名引用聖經上的巴別塔,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和動物間更是有著無法跨越的屏障。珍惜身邊的人,以溝通代替揣測,是本書作者最想表達的意涵吧!
這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3.
Joe04
/ 台灣台北
2007.08.20看Joe04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很精采的一本書!
前面還算是很輕鬆,到快結束時,故事又變的給讀者很多壓力
雖然是本好書,但卻給我很噁心的感覺
結局看似很草率,但卻很有意義
4.
娃娃狗
/ 台灣台北
2007.04.23看娃娃狗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一個語言學家的太太從樹上墜落而亡,唯一的目擊者是她的狗——思念妻子的丈夫,決定教牠說話……
故事從妻子(蕾西)的死亡開始寫,丈夫(保羅)一面「進行研究」(教蘿麗講話),一面回想妻子生前種種。
他真的瞭解他的愛妻嗎?那個充滿活力、為他的生活帶來無限驚喜的女人,內心裡有什麼秘密?
她是真的因為想吃蘋果而爬上樹,卻又不慎跌落嗎?
還是自殺?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沒有留下遺書?倒底,她獨自承受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痛苦?(即便親近如丈夫也不得而知!)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但為何同講一種語言的人還會彼此誤解,即使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人?
我們真的可以透過語言來瞭解彼此嗎?可以,但是有限,那些說不出口的、難以形容的、口是心非的,我該怎麼跟你說呢?
會不會,我們都高估了語言的功用?會不會我們都侷限在語言建構的框框理,侷限於字面上的意思,因而忽略了語言到不了的地方?
是否當對方不再說話時,我們才能在反覆的思索中,恍然大悟?
又或者,因為對方無法證實也無法反駁,所以,我們作繭自縛,困死在「自以為」的想像與猜測之中?
那麼,在完全語言不通的人獸之間,又該如何傳遞訊息呢?她的狗真的有辦法學會說話嗎?
作者巧妙地以「人與狗」對照「人與人」。狗當然不會說話,也無法學會說話,但是牠卻如此體貼入微,深懂主人的喪妻之痛,反觀「人與人」,因為會講話,所以會吵架——語言成了傷人於無形的武器。
故事中,妻子是一位面具藝術家,面具向來是一個很好的隱喻。
妻子生前樂衷於幫死者做面具,留下死者最後、最真實的(死了就不用偽裝了)的面容;是不是,非得等到死亡,我們才能卸下一切偽裝?
語言何嘗不是一種面具?是不是,當我們不再用語言保護自己、攻擊別人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瞭解彼此?
妻子情緒不穩,容易歇斯底里,不適合當母親,而她的丈夫一直很想有個小孩,但這個小孩只會引起更大的爭執;當她發現自己懷孕時,她該怎麼辦?於是,她選擇離開,留下最後給丈夫的話,帶著未出世的孩子展翅離開。
最後,丈夫終於破解了妻子留下來的謎題,也終於明白,她是用了多大的勇氣,才決定犧牲自己的生命,保全他們之間的愛情,也避免無辜的小生命生來受苦……
根據《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記載,原本所有人類都說著相同的語言,自以為是的人打算建造一座通天巨塔,結果,神害怕溝通無礙的人將會目中無神,對神造成威脅,於是決定給人一點懲罰,神將巴別塔摧毀,並搗亂人類的語言,所以,人從此陷入溝通障礙,許多誤解、紛爭也由此而生。
聖經故事中的巴別塔沒有狗,但是狗讓人們明白,語言到不了的地方,還有一座無聲的巴別塔,我們稱為「愛與信任」。
----------
p.s.
語言是很有趣的東西。
我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麼不同語言的「父」、「母」,音都很像?
例如:爹、dad;papa、爸爸;mon、媽媽
我聽過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因為嬰兒開始發音的時候,通常化發出「ㄅㄚ」跟「ㄇㄚ」,自以為是的父母,當然會以為這是孩子在呼喚他們,其實嬰兒根本不懂「ㄅㄚ」跟「ㄇㄚ」的意義,只是自然發聲而已,後來嬰兒發現,只要發出「ㄅㄚ」跟「ㄇㄚ」的音,就有獎賞(跟訓練狗狗很像吧!),所以常常發出聲音,至於「ㄅㄚ」跟「ㄇㄚ」的意義都是後來被教導的。
這本書令我想到電影《疑雲殺機》,一樣是丈夫在妻子死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瞭解她。
5.
Minx
/ 台灣台北
2007.03.18看Minx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過比較擔心的就是,它會帶給人憂鬱跟過度感性的情緒。我嚮往他們的婚姻生活,非常的有意思,一定比很多家庭來的有特色,有或沒有小孩我想他們都能過的很好。但蘿西的性格...因為他經歷的事情,他的成長,讓他更細膩,細膩到一碰就斷了,我是能夠了解的...非常感同身受,若是他願意相信,更有勇氣,我認為保羅永遠是蘿西專屬的武士,不必用這種方式來結束。
* 看更多讀者書評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