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還在看西醫嗎?健康新思維:以人為本、療癒人心的功能醫學

你還在看西醫嗎?健康新思維:以人為本、療癒人心的功能醫學
9789867069252
梁錦華
原水
2006年12月22日
83.00  元
HK$ 70.55  





系列:Dr.Me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21c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為主流醫學是現代最佳健康守護神?

  您知道嗎?現行的主流醫療邏輯,並無法應付滾滾而來的各種疾病挑戰,在健康照顧上已經暴露了許多陷阱與迷思。

「無病」並不等於「健康」!

  本書帶給您重拾健康的10大新思維,扭轉您的觀念,要您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從飲食、生活、抗壓、補充營養等方面,擁抱健康。

破除您的5大醫療迷思

  您以為:主流醫學是現代最佳健康守護神?找到病名,就可以高枕無憂?對症下藥,即可藥到病除?飲食正常就不須額外補充營養?家族基因決定您一生的健康命運?

建立自我療癒的10大思維

  從自我覺醒開始,扭轉觀念;不要依賴醫生得到健康;尊重「複雜理論」與「不確定原則」;注意體內的發炎現象;注意氧化壓力現象;慎選個人食物;加強解毒能力;從生活上改善抗壓能力;正確飲食及補充營養品;從小開始擁抱健康。

特別預防3種新竄起的疾病型態

  腎上腺疲乏症、慢性發炎、腸滲漏症候群的根本原因及預防之道,以及環境毒帶來的深遠影響,都在本書一一呈現。

這是一本改變您未來健康命運的書!

  ……本著追求知識及真相的好奇心而寫成,並無意片斷否定「西醫」的價值,更不是要您從此遠離「主流」。相反的,只是希望藉由揭露「主流醫學」黯淡的一面,提供廣大民眾一個醫療反思及選擇方向。----本書作者梁錦華

作者簡介

梁錦華

  美國功能醫學暨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現從事個人化健康顧問工作。

  是最早發表有關臺灣地區「脂肪肝」研究之國內醫生(1985);早期即研究並發表臺灣地區「酒精性肝病」報告 (1986);是首位赴美接受「功能醫學」訓練及研究的臺灣醫生 (1999、2000);是最早通過美國「抗衰老醫學會」所有階段考試及檢定的台灣醫生,亦是全球極少數擁有此項專科醫生資格(ABAAM)的華裔醫生 (2003);是最早於臺灣醫界發表有關功能醫學觀念的台灣醫生 (2001)。

〔學歷、專業研究及進修〕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IFM)結業
哈佛醫學院行為醫學臨床訓練證書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植物醫學研究

〔專業資格、會員及專科證書〕
美國抗衰老醫學會專科醫生(Board Certified Physician, American Academy of Anti-Aging Medicine, USA)
美國國家醫務委員會考試證書 (ECFMG, USA)
台灣內科醫學會╱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生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講師
加拿大註冊運動營養學顧問 (RSNA, Canada)

〔資歷〕
台北聯安醫療機構功能醫學中心創始醫生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內科消化系主治醫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生
台灣敏盛醫療體系大園分院院長



序〕三個「為什麼」,讓我投入醫學另一端!
〔前言〕主流醫學學不到的預防疾病方法

〔第一單元〕

醫療迷思──你還在看所謂的主流醫學嗎?
第一章 主流醫學是現代最佳健康守護神?
第二章 找到病名,找到羔羊?
第三章 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第四章 飲食正常何須補充營養?
第五章 基因決定您一生的健康命運?

〔第二單元〕

重拾健康──自我療癒的10大思維策略
第一章 以人為本的功能醫學
第二章 重拾健康的10大新思維

〔第三單元〕

特別預防──幾個新竄起的疾病型態
第一章 沉默的現代流行病──腎上腺疲乏症
第二章 身體的致命危機──慢性發炎
第三章 腸胃功能失調──腸漏症候群
第四章 小心毒物就在你身邊──環境毒素

〔後記〕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才想到預防疾病!



「為什麼」,讓我投入醫學另一端!

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基於三個「為什麼」:

  為什麼現行醫療模式越來越偏離人性、關懷及療癒(healing)的優良醫學傳統,而成為處處充滿疑惑、限制及陷阱的「制式」產業?

  為什麼眾多社會現象及醫學資料早已顯示這種奇特怪異趨勢,但大多數民眾仍渾然不知、默默接受?

  為什麼主流醫療一直把「治療疾病」當作「健康照護」,只引導醫生如何治病,卻非了解健康從何而來?

  在我一開始的行醫生涯,與所有的主流醫生一樣,是經過完整嚴苛的醫學院學習及實習,考取了醫師執照,然後再接受嚴格的專科及次專科訓練,除內科專科外,也鑽研肝膽腸胃科。通過成為專科醫生後,擔任教學醫院的主治醫師,並在診療工作之餘,進入醫學院兼任教學工作,同時負責一些臨床研究,在行醫生涯前段的二十年,完全實行主流醫界的執業方式,期間除了從事醫療服務、學術教育,亦曾肩負醫務管理作業,我以為這就是醫界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這漫長二十載行醫歲月的前段,除了定時與患者在診療間互動外,還不時遇到病患的各種疑難、痛苦、死別,也逐漸體會現行醫療方法,大多數只是消極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我們的貢獻,只在於短暫解除症狀、控制病情或急救搶回生命(不管後續如何)。

  但重要的是,這種傳統「論病計量」的方式,並無「個人化」的考量,亦缺「全人」觀念,醫病關係除了受到保險法規左右外,往往更只是建立在一堆檢查數據或影像構造上,患病的不是某某「人」,而是被看成一個「個案」(那個case)、一個「統計數字」(某一種疾病)、一個「病號」(慢性病人只是老病號)。機械化之餘,更帶著多少「冰冷」的態度!尤有甚者,巨無霸式的醫學中心,巍峨建築物及高科技的設備,標榜的是最新治療成就,強調的是文獻發表的數量,關注的是專科類別數目和病人就診量;但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人性關懷」互動卻付之闕如!自古以來,行醫者的使命是在「療癒」,但在當代卻變成一種失落的藝術!

  即使身為醫界一員,面對親人的病痛,也只能依循傳統方式,先是自我努力一番,再遍訪其他專科同仁,完全按照標準作業程序處理。患了中耳炎、氣喘等毛病,通通依教科書指引處置,但最終還是免不了手術的介入,及準備各種藥物隨身攜帶,以防萬一。明知這是被動、消極的方式,卻無可奈何!

  隨著時空轉移、環境變遷,看到越來越多人備受各種功能性、退化性、衰老性毛病的折磨,但主流醫療邏輯卻一直停留在末端的治療層面,對早期的「功能失調」幾乎不作深入理解,直至器官產生變化,同時更鮮少針對個人飲食營養、環境生活及心靈層面作出建議,處理上大多數就只是表面的症狀控制,定期回診,長期服藥成為唯一選擇,無暇落實預防,更談不上增進健康!

  一九九○年代後期,難得機緣頓悟,於是放下多年執業方式,遠赴美加積極研習各種「預防醫學」模式,包括營養醫學、功能醫學、自然醫學、植物醫學及行為醫學等。過程中,追隨及接觸了不少極具前瞻眼光的醫界翹楚,讓我觀念一新、思維扭轉,更改變了我對主流醫學的執著,這些醫界奇葩包括哈佛醫學院「行為醫學」Herbert Benson 教授,自然醫學泰斗前Bastyr大學院長Dr. Joseph Pizzorno,創說「生物性精神醫學」的Abraham Hoffer 教授,倡議「功能醫學」一詞,並成立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 IFM)的Jeffrey Bland 教授及「整合醫學」先驅Dr. Andrew Weil等大師。

  從此之後,我開始修正行醫方式,以預防角度切入,以全人觀點考量,並特別關注個人營養狀況、身心背景及醞釀病變之「功能性」變化等。多年下來,隨著經驗的累積,愈發了解健康與疾病是在同一鐘擺上,唯有主動、積極地增加健康儲備,才會減少罹患疾病的機會。隨緣制宜,轉眼間作如此改變亦已有七、八年了!

  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做對的事」是驅動本書完成的主因。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Jonas Salk)曾說:「現在該是由『適者生存』轉變為『智者生存』的年代!」在這個資訊爆炸、真偽難辨的新世紀,的確要有一份「智者不惑」的能耐,才能安然活在當代。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身體力行,深深認同未來醫學的方向應該是:

1. 任何醫療行為,務必首要無害。
2. 矯正疾病的潛在因素,力求預防優先。
3. 改善疾病症狀之餘,更要補強器官功能。
4. 促進病人預後(例如重病、手術後)良好及提升生命品質。
5. 增加健康儲備(例如適當的補充營養品)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這是一本讓普羅大眾參閱的書籍,但內容頗多與民眾目前認知的「醫療觀念」大相逕庭,也許讀者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不過,這是作者本著追求知識及真相的好奇心而寫成,並無意片斷否定「西醫」的價值(特別是「急症」方面的貢獻),更不是要您從此遠離「主流」。相反地,只是希望藉由揭露「主流醫學」黯淡的一面,提供廣大民眾一個「醫療反思」及選擇方向。

  事實上,科學方法是基於「測驗假設」(test assumption),亦即從觀察及經驗而來的知識原本是一種「假設」,根據這個假設,以實驗方式測試,再依得到的結果,對先前假設做修正或重新釐定。生命無常,是因為大自然本身充滿不確定性,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智慧辯論,莫過於由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波耳(Neils Bohr)與創說相對論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辯正。愛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最終被波耳以「大自然本身就是充滿或然率(各種可能)」的論點說服。

  由於生物及醫學本身就是自然界一份子,因此醫學的底線其實就是「可能性」,亦即只能以當代最佳的醫學知識作判斷。依照本書的建議,儘管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一定可避免疾病,但肯定可以降低患病的風險及爭取延年益壽。畢竟,「科學」只是一種與「未知」作角力的「藝術」;「醫學」也就是結合「藝術」的「科學」!

  作為一位深受主流醫界培養多年及成長的醫生,深刻體會現行醫療環境的限制與瓶頸,也領會部分醫界同仁的無奈心境,但環顧這病態年代,更為許多無知大眾的無助,覺得如鯁在喉!個人能有機遇跳出傳統思維,轉而從事更積極的醫學另一端,我願意分享見證到的其他醫學領域,讓無緣接觸這方面資訊的民眾一窺究竟,並了解一些「健康迷思」。要知道,「疾病的開始,可不是在被發現的時候!」

  在此,期盼本書能帶給您重新思考人生最寶貴的資產──健康!





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我要寫書評
克小姐 / 台灣台北 2007.03.30看克小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兩年很少看西醫,因為每次去看西醫效果有限,吃西藥還會食慾很差、胃痛。
慢慢聽到一些資訊,才知道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很大,同樣的藥用在不同人身上,
引發的反映也不盡相同。這本書告訴我們西醫有其限制,這個我很能深刻體會!
如果開始覺得感冒都看不好、吃藥身體又不舒服的人,應該來看看這一本,
應該會有一些收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