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一刀未剪的童年

一刀未剪的童年
9789573259282
陳佳琳
遠流
2006年12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故事館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故事館


[ 尚未分類 ]









  這是長年盤據美國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讀者熱烈討論的一本話題書:紐約著名廣告創意人歐各思坦?柏洛斯回憶他九歲至十七歲發生的事。他的父親是一位酗酒又有家暴傾向的大學教授,母親是一位罹患躁鬱症的女詩人,兩人離婚後,歐各斯坦歸母親撫養,但母親無力照顧,就把他丟給她的精神醫生寄養。沒想到這個精神醫生的家庭根本是個杜鵑窩,不但生活形態異於常人(例如拿鎮定劑當糖果吃、坐電椅來娛樂、以自殺來逃避上學、用大便的形狀來傾聽上帝的指示),而且家中長年寄住著一些精神病患,包括醫生的養子就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臠童病患……

作者簡介

歐各思坦.柏洛斯(Augusten Burroughs)

  1965年生,自小在美國麻州西部長大,十七歲時,在毫無學歷與背景的情況下,毛遂自薦進入紐約的廣告圈,二十五歲時已經成為年薪千萬的廣告創意人,以及許多著名報刊的專欄作家。

  2002年,柏洛斯在經紀人的鼓勵下,出版了他的童年回憶錄《一刀未剪的童年》(Running with Scissors),大膽揭露他和罹患躁鬱症的詩人母親、她的精神醫生與家人共同生活的黑色童年,引起美國社會廣泛的共鳴與討論,書甫出版,即躍上美國各大暢銷排行榜,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並長期盤踞亞瑪遜網路書店暢銷榜達三年多。2006電影上映時,又帶起另一波閱讀狂潮。

  《出版者週刊》評論這本書「文字優美,充滿睿智與個人風格」,而眾多書評者紛紛指出它「既撼動人心又充滿趣味」、引人走入「一個怪異的世界,讓你為這位獨特作者喝采,讚美他生存、成長、爭取自由的勇氣」,幫助「世界上所有弱勢者得以肯定人生價值」;而讀者的反應更是直接而熱烈,柏洛斯披露,他曾在路上被一位八十幾歲老太太攔下來,跟他告白自己被性侵的往事。

  《一刀未剪的童年》的成功,不但鼓舞了柏洛斯辭去廣告工作,專職寫作,同時也讓他此後出版的書,本本都是暢銷書,包括續集《乾》(Dry)、《廣告狂想曲》(Magical Thinking)、《可能的邊際效益》(Possible Side Effect),就連小說處女作《瘋狂購物頻道》(Sellevision)也被買下電影版權,拍攝電影中。

  柏洛斯目前定居美國麻州。



中文版序 005
國際媒體推薦 007
獻詞 013
引言 014

不太對勁 015
小王子的藍外套 023
精神醫師的手淫室 044
請想像我有多震撼 053
樓上住著一匹狼? 073
加水就好 085
牧師的完美妻子 098
把憤怒發洩出來 108
他就這麼被養大 120
性愛的歡愉(不滿十三歲的版本)127
上學大鬧劇 138
七吋半的災難 159
海倫皇后護髮滋養膏 173
馬桶裡的指示 186
對著觀眾吐痰 196
咪咪、咪咪,來這裡 205
我願為你染髮 218
家務事 227
內省 239
生活在大自然裡 251
你不過是個性玩物 264
空氣很稀薄 277
逮住你 282
來自天堂的零錢 291
喔,聖誕樹 300
拿著剪刀跑 309
你終究會成功的 322

後記 332
《廣告狂想曲搶先閱讀》 334



中文版序

歐各思坦.柏洛斯 二○○六年九月寫於美國麻州安默斯特

  自從《一刀未剪的童年》於二○○二年在美國出版後,常有人來跟我說,「我的童年也是這樣。」或者:「雖然我的童年和你的不同,但其中有許多感受和想法,都非常類似。」

  我從來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人,在成長階段覺得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但我學到了一點:這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正常的童年」。

  我這輩子所獲得的最棒禮物,並非物質上的成功,而是讓我能看出,人人其實大同小異。

  人生面臨的挑戰可能異常艱鉅。它可能讓人傷痕累累,更可能醜陋不堪。但從中存活下來的凡人將充滿力量。我也深信,不管深陷於何種困境中,我們仍然能找到快樂的。

  很榮幸知道《一刀未剪的童年》即將在台灣出版。我知道我的故事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數百萬人共同的故事。比我所能想像的更多人,也體會了我童年回憶錄當中的種種情緒。雖然我曾在成長階段感覺孤單無助,但如今我發覺自己並不然。因為這世上到處都有人和我有非常類似的經驗。當時我們並不認識彼此。而如今,我們 ──這些邊緣人──至少共同擁有這本書。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5,共有5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顏玲
/ 台灣台北
2009.04.24看顏玲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作者把自己童年的一段瘋顛歲月如實呈現,林林總總令人瞠目結舌:
「艾格尼絲坐在沙發,吃著一包普瑞納狗食。」
「阿普蹲在起居室的平台大鋼琴下,雙眼緊閉,他在拉屎。」
「芬奇醫生說大便突出馬桶,直指天堂,直指上帝,是表示財務有轉圜餘地。」
「我哥穿著快要拉到乳頭上的長褲,與至少小三號的馬球衫。」


『紐約著名廣告創意人歐各思坦回憶他九歲至十七歲發生的事。
他的父親是一位酗酒又有家暴傾向的大學教授,母親是一位罹患躁鬱症的女詩人,
兩人離婚後,母親無力照顧,就把他丟給她的精神醫生寄養。
沒想到這個精神醫生的家庭根本是個杜鵑窩,不但生活形態異於常人,
而且家中長年寄住著一些精神病患,
包括醫生的養子就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臠童病患……』~~摘自網路簡介


起碼我覺得主角一開始還算正常,都是那個芬奇醫生害的,
慢慢躍入書中的角色,一個比一個瘋狂,無所不用其極的搶戲份一般,
最後連主角也參一腳,跟當初令他害怕的瘋女孩納塔莉成為好朋友。
所以精神疾病會傳染嗎?還是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世界?
我想起那個“國王是瘋子”的故事,
為了不讓已瘋的人民認為他是瘋子,國王只好將自己也變成瘋子,
所以智者說:如果你能記住你是瘋子,你就不再是瘋子。


它其實算是黑色肥皂劇,但我又想將它歸納到勵志小說,我的理由是,
因為作者最終還是年薪千萬的廣告人;
因為我在書中發現二小段銘言:
納塔莉說:「你難道沒有感覺我們在追逐什麼嗎?更大的東西。
我不知道,一種只有你我看得見的東西,好像我們不停的在奔跑、奔跑。」
逃離醫生家的那一刻,主角說:「我當然可能在紐約有所作為,
在紐約不會比在芬奇家的經歷更瘋狂,而且我活過來了,我拿到了“生存”的博士學位。」


書末附註了所有看似瘋狂的人,
在離開芬奇醫生後都有個看似正常的生活,
因此在整齣鬧劇當中,到底誰得了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和男女主角獎!
2.
瑪莉
/ 台灣台北
2007.04.02看瑪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本書•••
該怎麼說它呢!?

讀完後我只能說,我的感覺是
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氣,真的
那種把自己的童年活生生攤在眾人面前的勇氣

還有另一層深刻的感觸則是
自己的人生要怎麼走
其實都是可以由自己來作決定的,重點是要化想像為行動

書裡有很多的情節或許蠻讓人瞠目結舌的不可思議
但更讓我想深思的那一層隱憂則是在於作者母親本身的性格與心理
其實,孩子於成年人來說
不只是一個責任,就經濟上看來是個壓力
其實在精神層面上也暗潮洶湧著一股無形的巨大壓力
孩子未來的人格性質也都在照顧者壓力排解與情緒管理之下巧妙地牽扯著
這是由一個母親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感觸

就一般層面上讀來
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逆境中求生存
也就是如此了吧!?

我想,作者之於寫出自己的特異童年
要的該不是同情或其他什麼的
他一直朝著自己心中的夢想前進
最終在二十五歲時就成了年薪千萬的廣告創意人
這種砌而不捨的精神與毅力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給普羅大眾的吧!
我想•••
3.
紅燈右轉
/ 台灣台北
2007.01.09看紅燈右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一向喜歡冷眼旁觀、文字詼諧的異色小說,
這是在2007年始,讀完的第一本不算太厚的小說,
別看它頁數不多,卻是成分辛辣,情節勁爆,正合我意。

想想看,滿腦子鬼點子的廣告創意人
加上天生獨具說故事才能的同志身份所寫的書,
還有,再生紙張的自然觸覺,
沒有什麼比把這所有元素做成一本書來的更令人興奮了。

我最喜歡其中描述第一次同性性愛經驗以及第一次向心動的人表白,
卻發現對方是straight的兩個章節,文字樸實,卻憂中帶愁,
相信是許多初入青春期的同志心有威威焉的體驗。

當然,書中俯拾皆是的粗話、生殖器用詞,
以及芬奇家種種令人費疑所思的行為和想法,
都是構成本書表面上是「不正經」和「嘲諷」的態度,
實際上說的是「悲劇」的衝突美感。

推薦給受夠了傳統價值觀,正濱臨瘋狂邊緣的人閱讀,
原來,我們都不孤獨耶。
4.
eason
/ 童年星系
2007.01.05看easo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只能對於作者的年少生活感到嘆為觀止
。這本書的作者一刀不剪地將自己的過往坦誠在讀者面前,
那對很多人而言根本是一件辦不到的事,何況又是一位有社
會地位的廣告界名人。他是一位同性戀者,他有一位外人視
為精神病的母親,他的生父酗酒並有暴力傾向,這是他出生
的家世背景。當他被母親送往一位精神科醫生家裡寄居生活
時,也開啟了他最詭異的年少生涯。爾後,他竟發現自己的
母親原來跟他一樣是一位同性戀者時,他驚人的反應和適應
能力,更顯現出他臨危不亂的成熟度。面對精神科醫生的家
人和病人,他也有一套自處方法。醫生的養子無可救藥的愛
上他,倆人甚至還談了一段外人眼裡都不茍同的半熟戀情。

就一般狀況而言,在這樣環境成長的小孩,他的反社會情結
通常會相當嚴重。也就是說,通常可能會在某種情況下成為
社會上的刑事罪犯;或者是道德上的罪犯。但作者在坦然了
這一切之後,他自覺釋放了許多壓抑,也證明他沒有過多的
反差性格,對人生並沒有產生報復情結。我曾試著回想自己
的過往,從有記憶開始,還記得幼稚園一些片段回憶,其實
這些回憶當中,我確實也搜尋到一些至今仍不願被人知道的
秘密。我知道這些過往的存在是不可抹滅的,但大部份的時
間,我不願承認它們存在過。試著翻閱這本書看看,當你跟
Eason 一樣讀完它時,再來探索自己內心的秘密,是否也有
過一段不同於常人的“奇遇”?
5.
涼子
/ 台灣台北
2006.12.07看涼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雖然看了很不忍心
尤其是筆者的文筆
很切入重點
讓我們會為自己走過的童年慶幸

很直得推薦給忙路的現在人欣賞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