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喜歡生命──宗教文學獎得獎作品精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3727
宗教文學獎編輯委員會
九歌
2006年11月28日
360.00 元
HK$ 30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威尼斯散步:即將消失的世界絕景,堤岸•教堂•貢多拉,水都漫遊旅圖
時代、社會與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小說賞析
盛典:諾貝爾文學獎之旅 Grand Ceremony
暗店街(諾貝爾文學獎修訂新版)
樂園:199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
流螢集Fireflies 【中英雙語版】:詩哲泰戈爾,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內
容
簡
介
文學深刻探討、呈現人生與人性,宗教則給予人心終極的撫慰與解脫,在輪迴流轉的人生苦海中,文學與宗教都是一種救贖與出路。
在得?作品中,有很多觸動心靈、為生命感動的作品,這些作品篇篇都可以發揮重建生命價值的作用。
本書特色
★特邀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先生作序
★收錄宗教文學獎評審序:散文卷張曉風、新詩卷陳義芝、小說卷林黛嫚
★以宗教本質與文學創作結合的面向,探進人性隱微之處。
作者群
散文卷:
王文美、王威智、向鴻全、米爾、呂政達、李儀婷、徐意晴、張耀仁、莫非、馮平、蕭瑤、謝韻茹
新詩卷:
代橘、江自傑、李長青、林達陽、張郁國、許嘉瑋、楊佳嫻、達瑞、廖經元、劉旭明、鄭秋霜、嚴忠
小說卷──短篇小說:
石尚清、吳婷婷、呂政達、李順儀、林奎佑、凌明玉、翁紹凱、高翊峰、張經宏、張耀仁、莫非、郭漢辰、游玫琦、楊美紅、廖律清、蔡佳玲、鄭郁萌、戴玉珍
小說卷──極短篇:
吳億偉、松樓雲煙、邱牧心、張本立、莊華堂、許榮哲、陸麗雅、傅怡禎、楊瀅靜、廖之韻
序
錄宗教文學獎評審序:散文卷張曉風、新詩卷陳義芝、小說卷林黛嫚
★以宗教本質與文學創作結合的面向,探進人性隱微之處。
作者群
散文卷:
王文美、王威智、向鴻全、米爾、呂政達、李儀婷、徐意晴、張耀仁、莫非、馮平、蕭瑤、謝韻茹
新詩卷:
代橘、江自傑、李長青、林達陽、張郁國、許嘉瑋、楊佳嫻、達瑞、廖經元、劉旭明、鄭秋霜、嚴忠
小說卷──短篇小說:
石尚清、吳婷婷、呂政達、李順儀、林奎佑、凌明玉、翁紹凱、高翊峰、張經宏、張耀仁、莫非、郭漢辰、游玫琦、楊美紅、廖律清、蔡佳玲、鄭郁萌、戴玉珍
小說卷──極短篇:
吳億偉、松樓雲煙、邱牧心、張本立、莊華堂、許榮哲、陸麗雅、傅怡禎、楊瀅靜、廖之韻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所有嚴肅的文學都是宗教文學◎漢寶德
──《喜歡生命──宗教文學獎得獎作品精選》總序
散文卷
宗教.文學.宗教加文學──《喜歡生命.散文卷》代序◎張曉風
呂政達/諸神的黃昏
馮 平/憂患之光
張耀仁/有求
莫 非/最後一章
向鴻全/關於貓和鳥的一點禪思
徐意晴/血路
王威智/蘆中遠望
蕭 瑤/燃燒大雁塔
呂政達/以聲聞者
李儀婷/理
王文美/遇見一隻貓
米 爾/無有象
謝韻茹/看畫
新詩卷
引入精神的國度──《喜歡生命.新詩卷》序◎陳義芝
林達陽/病者
代 橘/眾生
廖經元/羊齒蕨
許嘉瑋/抄寫一部經書的時間
劉旭明/漸漸離開
鄭秋霜/母親的睡臉
楊佳嫻/去遙遠的地方
許嘉瑋/飲饌之間
張郁國/早晨
達 瑞/後來的──年後再翻閱祖母遺物
嚴忠政/愉悅──給初生的孩子
李長青/關 門
江自傑/盲者的一日
小說卷
建立宗教文學的書寫方向──《喜歡生命.小說卷》序◎林黛嫚
短篇小說
游玫琦/星空的祕密
呂政達/長夏觀音
林奎佑/惡臭.符
鄭郁萌/血祭
蔡佳玲/百鬼圖
張耀仁/千里
高翊峰/旱殺
石尚清/喧囂
吳婷婷/一個叫阿笨的男孩
莫 非/叩應
翁紹凱/天堂的角落
郭漢辰/道德社
戴玉珍/盆栽
李順儀/鸚鵡記事
張經宏/早餐
廖律清/洞
凌明玉/對窗
廖律清/有餘
楊美紅/暗語
極短篇
吳億偉/拜拜
莊華堂/暗夜之光
邱牧心/生命的超連結
楊瀅靜/鏡像
陸麗雅/結局
廖之韻/前往天堂墓園
張本立/輪迴
松樓雲煙/路程
傅怡禎/噤
許榮哲/缺環
附 錄
一、病與藥──名家談「宗教文學」◎楊佳嫻
二、得獎作家,現身說法──宗教文學創作經驗座談會紀要◎宇文正
三、宗教文學獎徵文辦法
四、宗教文學獎得獎名單
走過幽谷的方法──編輯後記◎宇文正
序
top
所有嚴肅的文學都是宗教文學──《喜歡生命──宗教文學獎得獎作品精選》總序 漢寶德
靈鷲山佛教基金會與媒體合作辦理的「宗教文學獎」已是第五屆了。在五年中,評出不少優秀的作品發表在副刊上,因此打算結集出書,以廣傳播,希望對社會發揮較大的影響。
心道法師在台灣佛教界的領袖中是比較關心社會文化的一位。他喜歡談「宗教」,不單談「佛教」,是以寬闊的胸懷來看人類的心靈,並不著意於宣傳佛教的教義。他認為世上一切宗教都有共通的價值,所以展現宗教文化、淨化社會比宣揚佛教還重要。基於這種高貴的動機,他創辦了世人不甚了解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同時舉辦頗費思量的「宗教文學獎」。在文化界,這兩件事都是創舉。
難怪大家對「宗教文學」的意涵都不免爭議。
什麼是宗教文學?
聯副曾為此舉辦了一次座談會,請得獎的作者現身說法,自創作經驗中尋找宗教文學的意涵,同時邀請文化界的名家自各個不同的角度,述說他們的體會,試圖界定宗教文學的範疇。那次座談會的收穫豐碩,深化了大家對宗教文學的理解,但也反映出自文學領域中切割出宗教文學的困難度。
問題的關鍵在於「宗教」這個形容詞的解釋。如果把「宗教」視為教義的宣揚,宗教文學就只是用文學美化的傳教工具,絕非創辦人的原意,其次是把宗教解釋為宗教背景或宗教主題,宗教文學就是自宗教中取材的文學,其義蘊亦很狹窄。最後是視「宗教」二字為宗教精神,宗教文學的意義就很廣闊了。
對於評審委員來說,矛盾在於,表達宗教情懷的文學也許是我們所認同的定義,但也是最難與一般文學切割的定義。心道法師在討論結尾中說,他的出家與金庸的小說很有關係,所以他肯定小說能轉化人心。如果以這樣廣闊的胸懷去定義宗教文學,與一般文學就難劃分了。
這使我想起建築與宗教建築的關係。在我以建築或美感為題演講時,常常舉一些古代的經典建築為例。可是不自覺的,所舉例子幾乎都是宗教建築。若以宗教建築為題演講,可能講些不同的內容,但舉例卻是相同的。這實在因為建築藝術是與宗教分不開的。人類文明中若無宗教,也許就只有建築物(building)沒有建築(Architecture)了,也絕不可能保留到今天。
人類歷史上的精神產品都發自於宗教,文學與藝術也不例外。一直到今天,雖然宗教已不再占有文明的核心地位,而現代到前衛藝術的作品,具有深度者,幾無不與宗教的情懷相關。當藝術家向內心發掘的時候,他們不經意的就會觸及宗教的議題,生死、善惡,是人類終極關懷的基石。藝術家像孫悟空,千變萬化,想在藝業上有所突破,卻很難跳脫宗教這個如來佛的手心。嚴格的說,所有嚴肅的文學都是宗教文學。
藝術與文學直指人心。只是他們所要發掘的也許是人性中光明的一面,也許是潛存的醜惡的一面。現代的藝術把人性的真實與醜惡畫上等號,對於美與善的價值,視為文明的虛偽與假象,其實也是宗教精神的反射:他們所表達的是深刻的反省。十九世紀以來,科學思維使知識分子看穿了文明社會的人性,看到了內在的獸性,在人性與獸性的對立與掙扎中找到真正悲源。自一個觀點看,這是直探宗教的心源,是宗教文學的根基。宗教慈悲心懷正是要為人類解開這個永恆的結,進入平和的心靈世界。
為什麼要倡導宗教文學呢?
因現代藝術的領域只著眼於發掘「真實」,誇張心靈的矛盾與衝突,造成心靈的震撼,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突破這樣的「真實」,進入平和的世界。賴聲川先生把宗教與藝術的關係看成藥與病的關係,原因在此。文學家、藝術家是心靈的診斷者,他們看出了病,卻沒有可以治病的藥。宗教精神的發揚就是為我們指出心靈平和的道路。以暴露文明病態為主調的文學與藝術,加上縱容人類原始欲望的商業文化,使得今天的社會陷入人類價值空洞化的危機。心道法師希望找回社會失去的倫理價值,就是要用宗教情懷去破解時代心結的意思。
要解開這個心結就必須認識生命,喜愛生命,自正面看生命的價值。文學家執筆創作時,胸中懷著慈悲的情懷,就會透露出對人世的愛心。一般文學與宗教文學的分別,不過是對生命關懷的差異而已。
在過去五年中,自宗教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中,我們看到很多篇觸動心靈、為生命感動的作品,可知已經有效的鼓舞起文學青年的社會關懷,創造出正面的、足以安頓人心的文學。希望這些作品的出版可以把信息傳播出去,發揮重建生命價值的作用。
(漢寶德,宗教博物館館長、知名建築學者、美學家)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