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詠春拳高級格鬥訓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684915
魏峰
大展
2009年6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實用武術技擊
* 規格:平裝 / 287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實用武術技擊
分
類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武術/拳術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增訂版)
綜合格鬥制勝法寶:巴西柔術
緯武經文:創建中國武術的近代歷程
寶芝林 黃飛鴻 莫桂蘭:工字伏虎拳
中華意拳奧秘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實用泰語會話實例 (書附MP3)
易中天教你讀經典:從易經到兵法,從老子到禪宗
詠春 ( 一書一VCD)
詠春拳秘傳狠招集粹
目
錄
第一章 詠春拳高級套路──標指訓練
第二章 詠春拳高級標指實戰拆解
第三章 詠春拳核心技術──粘手訓練
第四章 詠春拳絕招──一伏二訓練
詠春拳答疑
後 記
序
前言
如果你在互聯網上輸入「詠春」兩個字,馬上會看到很多有關「詠春」的網站與相關新聞,它的數量絕不少於跆拳道、散打。因此,雖然人們都認為現在是「跆拳道」與「散打」熱,但事實卻未必。
為什麼詠春拳會後來居上呢?原因是詠春拳簡單、實用、上手快,只要能掌握其科學原理,則無論老幼都可憑此有效制敵。並且訓練時不需要專門的場地,同時還有「速成」的特點,因此,已被很多國家的軍警列為必修課目,特別是被一些特警及特種部隊引用,這些人往往要進行生死搏鬥的,所以,他們能選中詠春拳是有充足的理由的。
由於練習詠春拳基本功,可以不需要紮馬、拉韌帶,甚至不用槓鈴、啞鈴、沙包,哪怕是只有一、兩平方公尺大的地方就夠了,所以,大大節省了練習時間與訓練空間,這對生活在擁擠的大城市中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正是基於這一點,在社會節奏逐步加快的今天,詠春拳也正在逐步推廣壯大,因為它完全符和社會的需求。更由於詠春拳講的是高度技巧性,靠的是悟性,提倡的是科學性,所以,如果你花同樣的時間與精力去練習詠春拳或其他拳術,那麼,在最終的實用結果上,可能還是春拳要強過後者,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還要看具體的發揮如何。
在很多的人印象中,無論是「佛山贊先生」梁贊,還是詠春拳走向全球之第一大功臣葉問,都是極為清瘦、斯文之人,從表面上看絕無膀大腰圓之「武夫」形象,包括李小龍在內也是一樣,他們都可稱得上是學者型的武術家,或者用國外的話來講也可以稱為「格鬥修士」。因為詠春拳是提倡用腦的,技術的練習也是提倡用「悟」的,所以,詠春拳的練習絕非是靠蠻力就可達至高深境界。也正因為清瘦之人反應極為敏捷及動作快如閃電,因此往往可制敵機先,其戰鬥力絕不遜於肌肉發達的壯漢。
前面出版的那本《詠春拳搏擊術速成訓練》主要講解的是以詠春拳「小念頭」與「尋橋」為主的攻防技術體系,由於此兩者多為防禦反擊型技術,也就是詠春拳之初、中級技術,所以,攻擊力遠沒有「標指」強猛,因此,透過對本書所講的內容的練習,必可大大增強和提高你的戰鬥力與格鬥實力。因為本書的大部分內容為密不外傳的「絕招」,所以,對此類絕藝的潛修苦練,方可達至詠春拳的高深境界,並逐漸演變成自己的「絕招」。
當然,從辯證的角度來講,所謂的「絕招」是你自己經由不懈練習後已達到本能化狀態的快、準、狠的招式,因為別人的「絕招」只適合別人的身體特點及打法特點,你只有經過不斷的磨練、不斷的實踐才可逐步將一普通的招式變為「絕招」,或將別人的「絕招」消化後變成自己的「絕招」。記住,「絕招」一半靠繼承,一半靠苦練而成。
本書所講解的多為詠春拳中的不輕易外傳之狠招,特別適合於軍警人員練習,當然它對改進專業搏擊運動員的格鬥理念與改進、提升其技術體系也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用李小龍的話來說就是:「無論你練習何種武術,詠春拳都會最大限度地銳化你的攻擊力」。
因為目前在國外已有一大批世界頂級搏擊王及泰拳冠軍轉學詠春拳,如歐洲泰拳冠軍里茲、世界泰拳冠軍霍斯、美國多屆搏擊冠軍桑德等,就連世界著名重量級拳王布魯諾也曾專門到香港學習詠春拳,可見詠春拳確為經得起實踐與時間檢驗的高度實戰的拳學。
當然,任何練習者在運用詠春拳時都應慎之又慎,萬不可輕易出招制人,我們雖然要以開放的態度來修習詠春拳,但同時還要以保守的態度來施展詠春拳。書中不妥之處,還望廣大同道與前輩們指正。
魏峰 於珠海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