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大人必修的二十堂兒童哲學課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大人必修的二十堂兒童哲學課
9789573259176
楊茂秀
遠流
2006年10月16日
83.00  元
HK$ 66.4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尚未分類 ]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主張:「人之初就具有很好的哲學種子,小孩會用最簡單的問題去問宇宙大千、人情事故、一切的意義,那其實就是一種哲學的種子。」

  「提出有趣的問題」、「用有趣的方式提問題」與「好好跟人家討論」是生活中的三個很重要的部份。有了這些,人就會有他自己的哲學思想,而那是小孩小小的時候就會有、就應該有的。

  本書提供二十個例子,就是從兒童哲學的經驗中──不管是教學或研究場域裡摘取出來的;父母、教師或任何陪小孩生活成長的大人,都能從中看到兒童哲學的地圖。在這些真實的故事背後,將分成兩部分去討論,一是敘事智慧,二是思考實驗,這些例子都是在探索團體裡面經營出來的。經由這種呈現,讀者可以了解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教學──或是說,它是一種運動。歡迎大家拿書中的案例到團體中與朋友談論,讓大人小孩一起來玩哲學、搞哲學、做哲學。



自序

用最簡單的問題,問出最複雜的意義

  燕子湖畔屋子很少的林邊,有個人家。

  屋子是石板屋,石板黑烏烏。人家的主人林登太先生慷慨大方,是我的老朋友,我常常帶朋友去那兒欣賞他的收藏,吃喝他們家的粗茶淡飯。

  有一天,我和幾個穿花衣服的媽媽和一位穿白衣服的爸爸,來看石板屋。大家坐在竹檯上,談天,說笑,吃東西,喝茶。竹檯接著地,臨著湖水。

  早晨九點半的陽光映照在湖面上,反射到竹檯上眾人的身上、臉面上,那臉面、那身子,搖搖晃晃是湖波的軌跡。

  一隻鷺鷥飛過去,貼著湖面滑得老遠,一直滑過去。

  嘴巴有空的葉媽媽用眼睛追著那隻鷺鷥。「這湖一定有魚,」她的口氣告訴大家,這不是一句隨便說出來的話。

  「你怎麼知道有魚?」穿白衣服的爸爸站起來說:「你看到魚了嗎?」

  「我沒有看到魚,可是湖水這麼多,當然有魚。」葉媽媽的語氣急促有力。

  「水多怎麼就一定有魚?」白衣服爸爸悠悠然地說。

  「推論呀!」葉媽媽說出清脆、有學問的三個字。

  又有一隻白鷺鷥飛過去,貼著湖面滑得老遠,滑到和前面那隻鷺鷥站在一起。

  白衣爸爸的鞋子在竹檯上踩來踩去。他走到楠木旁邊,伸手採一片嫩嫩的楠木葉含在嘴裡。

  「這湖一定有美人魚。」他的口氣告訴大家,尤其是告訴葉媽媽,這不是一句隨便說的話。

  「你怎麼知道有美人魚?」葉媽媽的聲音是小學老師上課的聲音:「你看到美人魚了嗎?」

  「我沒有看見美人魚,可是湖水這麼多,當然有美人魚。」白衣爸爸嘴角的葉子掉了下來。

  「為什麼?」葉媽媽問。

  湖邊其他還在吃東西的嘴巴現在都停了下來,注意這兩個人的談話。

  「推論呀!」白衣爸爸說出這三個字。

  「不對,」葉媽媽的臉收集著湖面水波的反光,慢慢地說:「這不一樣,水多有魚,可以;水多有美人魚,不可以。」

  那些原來吃東西的嘴一起問:「為什麼?為什麼?」

  「什麼為什麼?還有不明白的嗎?」葉媽媽坐下來,一副要好好討論的樣子。

  「你說的:『水多有美人魚,不可以。』到底是說推論不可以,還是說不可以有美人魚?」長頭髮有兩顆假門牙的媽媽說。

  大家望著帶假牙的媽媽說:「推論可不可以我不管,可是,世界上沒有美人魚,所以,湖水再多,也不能有美人魚。魚倒是可以的,因為,有魚呀!」

  白衣爸爸又伸手採一片葉子夾在耳邊的髮際,他開口說:「這麼說來,這湖一定有錢。」那有假牙的媽媽大聲嚷嚷說:「天啊!」

  太陽漸漸地由天邊移到天頂,蟬鳴嘶嘶。

  石板屋的主人走了過來,邀請大家進去屋子用餐。許多雙腳載著許多的身 子向石板屋的餐廳走過去。

  白衣爸爸偶然回頭又看見一隻鷺鷥飛過,滑過水面和前面兩隻鷺鷥站在一起。

  「你們看這邊有棵果樹,上面還有水果。」白衣爸爸說。

  「一定是檸檬。」田媽媽說:「一定不是橘子。」

  「為什麼?」葉媽媽問,她本來不大的眼珠,現在睜得圓圓的,比平常大一倍。

  「只有一粒果子在樹上,當然是檸檬啦!」田媽媽的口氣告訴人家,這是常識嘛。

  「為什麼?」葉媽媽就是不放過。

  「推論啊!」田媽媽說。

  不料,這三個字引來一湖畔的笑聲。

  白衣爸爸遠遠看見那三隻鷺鷥還站在湖水盪漾的漂流木上。「推論,推論……」他喃喃自語:「推論,推掄……」

  上述這個故事裡的每一件事其實真的都發生過,但是,他們是被編在一起成為一篇散文故事,在這篇散文故事裡,我們清楚的感受到思考故事的氛圍。最後那個白衣爸爸喃喃自語著:「推論,推掄……」在我看來,他是在對「推論」一詞深思,正在尋找入口。

  蘇格拉底主張:「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哲學就是要傳遞這種信念和方式,要我們檢視自己的生活,這其中當然包含檢視本身的語言與思想。在推論的故事裡面,我們發現一般人其實在使用語言的時候,常常含含糊糊,明白一點來說,就是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但是,因為交談的人多半很溫馨,得過且過,所以可以相安無事。可是如果遇到要緊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真去想言語中各種可能的意義。這種思維言語中,各種可能意義的學問叫做「語意學」。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多少都會對意義的探索有經驗,並且與語言的形式有體會,會運用,所以我們能夠說出別人懂的話,也懂別人說的話,但是會說能聽不保證一定有正確的了解。所以有文法,有邏輯,有語言的學問,有修辭的學問,有哲學。

  這些上述的學問在某一種觀點來看都是一種「後設學」,也就是說,把自己使用的工具、思維和言語的歷程拿來討論加以反省,並整理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以便改進或創新,這種後設學最早是以哲學的名目來呈現,在古希臘的時候把哲學稱為「愛智之學」,許多人到現在都還認為哲學應該是才智特殊、經驗豐富之人的專利,普通人只能欣賞、接受,小孩更是與之無緣,可是這種想法老早已經被推翻了,哲學已經不是學術金字塔的最頂端,它已經成為學術金字塔墊底的東西。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主張:「人之初就具有很好的哲學種子,小孩會用最簡單的問題去問宇宙大千、人情事故、一切的意義,那其實就是一種哲學的種子。」兒童哲學之父李普曼教授(Dr. Matthew Lipman)用研究與經驗顯示了這個非常寶貴的看法:「人最初最重要的思考能力、技巧和態度,並不是透過形式的學習而來,是經由童心面對語言的學習、生活規範的學習、世界的認知,慢慢地自己去理會: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肯前律、否後律等等基本的邏輯規則,並且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他主張小孩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經由大人教的,而是經由自發反省學會的,但是學會這些東西的同時,也可能沾染了不好的習慣、錯誤的認定,而造成自信或心靈發展的障礙,所以李普曼教授認為小孩可以學哲學、搞哲學、做哲學,事實也證明他們確實不斷地在進行哲學的思維,如果成人能夠肯定這一點,營造比較友善的環境,做成思維的苗圃,那麼很多在學習反省過程中,不必要的錯誤會減少,快樂會豐富。兒童哲學的推展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在營造這樣的環境。

  本書提供二十個例子,就是從兒童哲學的經驗中──不管是教學或研究的場域裡摘取出來的。我相信父母、教師或任何陪小孩生活成長的大人,都能從中看到兒童哲學的地圖。這些例子,每個都是真實的故事,我們分成兩部分去討論,一是敘事智慧,二是思考實驗,這些例子都是在探索團體裡面經營出來的,我們希望經由這種呈現,可以了解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教學,或是說,它是一種運動。

  兒童哲學重要的觀念大概有下列三個:第一、探索團體;第二、敘事智慧;第三、思考實驗。這些觀念會藉著故事與故事的討論,陸陸續續在每篇文章中以天女散花的方式呈現出來,它們的面貌簡約、片段、細碎,若想了解,需要讀者拿這些案例在團體中與朋友談論,才會愈來愈明朗、愈來愈清楚。換句話說,我們在此提供了精神糧食的食譜及一些食材,讀者可以從中截取,自己DIY一番。

  在二十篇故事案例中,也就是說故事討論之後,我們附了三篇實驗討論的紀實,讀者也可以從中看出這種探索社群經營的過程和樣貌。最後,我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對雅斯培所說的「小孩常常用最簡單的問題,要問出最複雜的意義」做個詮釋。

  兩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一起去汽車店看車。

  賣車的人耐心向他們解釋,努力想賣他們車,小孩每一部車都要爬進去坐一坐,弄得爸爸媽媽都煩了。

  「昆琳,」媽媽終於忍不住,「不要再爬到車裡去坐了。」媽媽阻止他再爬到車子裡去試坐。

  「為什麼?」昆琳問。

  「我不要你一直試一直試。」媽媽大聲一點。

  「為什麼?」昆琳又問。

  「我說這樣就這樣,你沒有反駁的餘地。」媽媽動怒了。

  「為什麼?」昆琳有不屑的表情。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你再問為什麼,我就取消你下星期的零用錢。」媽媽真的生氣了,說出威脅的話來。昆琳一臉不服的表情,沉默了一陣子,忍耐住,忍耐住,終於忍耐不住,小小聲說:「為什麼?」

   試試看,你像昆琳一樣,拿「為什麼?」連續問同一個大人,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這很好玩,而且也很危險。

  好玩。因為大人很少有能力好好回答,尤其是一連串的「為什麼?」會使學識豐富的大人更謙虛,大人一謙虛起來,小孩就有福了。可是,大部分的大人,對於「為什麼?」這個問題已經麻木,不想反應了,你如果一問再問,使他們非回答不可,他們多半會惱羞成怒,那是危險的事。

  「為什麼?」三個字說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這個簡單的問題要追問的答案卻往往不簡單。事實上,它就是小孩學習與思考最重要的「工具」。要做一個生命力豐富、生活有趣的人,有許多方式,但是總少不了要學會以有趣的方式,要提出「為什麼?」這個追根究底的問題。

  例如,從前,有一個小孩子問他爸說:「爸爸,我為什麼跟您姓,不跟媽媽姓?」他爸爸說:「因為,我是你爸爸。」你看,這個爸爸的回答就不夠好。如果你再追問說:「人為什麼要跟他的爸爸姓?」他也許就生氣了。我聽過一個姓蕭的小孩就這樣問過他爸爸:「為什麼我不能跟我媽媽姓?」他爸爸用問題來回答他:「你為什麼要跟媽媽姓?」小孩就說:「因為媽媽姓王,『王』比『蕭』容易寫,在考試卷上寫名字時,可以省很多時間。」

  他爸爸和媽媽聽了哈哈大笑,大笑之後,漸漸的,他們就和他認真討論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裡,絕大部分的人都跟爸爸姓、不跟從媽媽姓,他們也討論了人的姓名功能。

  也許,你已經覺得「提出有趣的問題」、「用有趣的方式提問題」與「好好跟人家討論」是生活中的三個很重要的部份,有人說,有了這些,人就會有他自己的哲學思想,而那是小孩小小的時候就會有、就應該有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