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偶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322610
藍漢傑、蔡孟貞
皇冠
2006年8月22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Classic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lassic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法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小王子【中英法對照版】(三版)
愛的荒漠
米開朗基羅傳
種樹的男人(新版)
小王子(八十週年新詮釋視覺文學)
內
容
簡
介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
★最細緻動人的代表作!
賀那多獎、保羅.莫杭大獎、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得主
法國讀者『最喜愛的作家』最細緻動人的故事!
【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系兼任講師】張慧卿◎專文導讀
孤寂的大海,
用這場偶遇牽繫住兩個漂泊的靈魂……
娜希瑪坐在甲板上,坐在默格旁,坐在大前帆揚起的帆下。她望著海豚,沒放開過默格的手。那是神奇的一刻,是她從未想像過的。寂靜之中,海面光滑、灰亮,天空染上紅霞,而悠悠緩緩向前的艾紮,乘著無邊無際的帆翱翔……
十二歲的娜希瑪,是個沉默堅毅的小女孩。她的父親?下妻女,登上環遊世界的大帆船,從此不再回來。母女倆燒掉過去的一切,來到自由市重新開始。
那一天,過氣電影製片默格的大船『艾紮』來到自由市港邊,娜希瑪被眼前所見深深震攝,於是打扮成小男生的模樣,趁著月黑風高之夜溜上船。等到隔天大船出海,默格才發現自己的王國闖入了一個小偷渡客。
航程漫漫,時而狂風暴雨,時而風和日麗,在艱困的旅途中,兩人漸生情感,溫柔似父女,又濃烈如情人。蔚藍的大海、炙熱的空氣、強勁的海風,編織出這一場偶然的相遇……
《偶遇》是法國當代文壇巨擘勒.克萊喬 ,繼《金魚》之後,另一著名代表作。全書收錄<偶遇>及<安格利.馬拉>兩篇小說,皆探討著相同的主題:關於磨練,關於邪惡,也關於自然之愛。兩個故事就像是鏡子般,彼此互相映照,細膩的呈現出人性,令人難以掩卷。
『克萊喬是位說故事的能手,讀者經常可以在他的小說中,嗅到孤獨、沉默、漂流的氣息,看到人類對探求生命源頭和追求心靈自由的強烈慾望及堅毅力量。如同我們在〈偶遇〉中所看到的,無聲而堅毅的力量,帶給讀者的感動也是在閱讀之中不動聲色地慢慢累積,不喧嘩、不華麗;但有一種直入人心的力道。不單單是精采的冒險故事,而是訴說著「追尋與探索」的成長過程。』
作者簡介
勒.克萊喬(J. M. G. Le Clezio)
法國當代文學大師,一九四O年出生於尼斯。二十三歲時,即以第一部小說《筆錄》榮獲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賀那多獎』!一九八O年,再以《沙漠》一書獲頒法蘭西學院『保羅.莫杭大獎』。一九九四年,法國LIRE雜誌舉辦讀者票選『最喜愛的作家』,克萊喬榮膺榜首。一九九八年,他又獲頒『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以表彰他在文壇上卓越的創作成就。
克萊喬的作品多以漂泊不定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這些人物的存在,以一連串的遷徙建構起來,漂泊則是他們自由的標記。他的作品也常反映出他對原始部落、消逝的古老文化的關注,他認為這些原始文明遠比建立在理智上的歐洲文明來得強烈、熱情,對世界也有更為感官性、直覺性的認知。為此,他在文字的運用上,也以激發讀者的感官為主,表現出『小說的本質不在於呈現重建過的真實感,它有點像舞蹈……能讓一旁觀舞的人覺得「腳癢」』。
他另著有《金魚》(皇冠當代經典○28)、《洪水》、《巨人》、《奧尼查市》、《漂泊的星》等書。
譯者簡介
藍漢傑
巴黎索邦大學博士先修肄業。曾任DJ、教職、駐法記者。譯有《必然的瘋狂》(皇冠)、《丈夫不見了》(皇冠)、《三個陌生女子》(皇冠)、《消逝邊境 I、II》(大辣)、《蘋果花開了!》(遠流)。現任時尚記者。
蔡孟貞
生於一九六五年。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 喜歡法文,喜歡法國。譯有《沈淪》、《放手》、《二十世紀的巴黎》、《螞蟻》、《肉體的惡魔》、《豹孩子》等作品。
序
導讀
對小女孩娜希瑪而言,為追求個人自由拋家棄女的醫生父親凱加斯似乎只活在記憶中。她與母親相依為命。表面上看來,母女倆似乎都已拋開過去的一切,開始了全心而平靜的生活:她與母親看來都一樣堅強沉默。直到這一天,一艘豪華遊艇『艾紮』停泊在港口邊。(艾紮 azzar:阿拉伯語中『秘密』之意。與本篇小說〈偶遇〉的法文Hasard諧音。)
娜迪亞拉著娜希瑪往下直走到海防巡道盡頭,望著海洋。她緊緊地抓著娜希瑪的手,緊得弄疼了她。……那隻變得陌生的手,是那麼用力地緊抓著她,帶著激情、帶著恨。
娜希瑪決心離開。她內心強烈渴望著追尋父親的腳步,她希望艾紮帶她到大西洋的另一邊,或許到了巴拿馬,她可以找到父親,找到生命的源頭。於是她喬扮成小男孩,偷偷登上了艾紮。艾紮的主人默格曾經是意氣風發的電影製片,卻在拋開過去的名聲、錢財、親情、愛情,航向自由的大海之後,變成一個孤僻冷漠寡言的老人。
這趟旅程大部分是在沉默中行進,茫茫遼闊的大海中,好似只有烈日、浪花、海風、暴雨在他們之間無聲地訴說著什麼。默格沒有想到,不知不覺間,他和小女孩之間竟有了一種特別的情愫。他們的境況竟是相似的。有時候,娜希瑪感覺他就像已經遠走的父親;有時,老人覺得她就像被自己拋下的女兒莎麗塔。
本書作者克萊喬是位說故事的能手,讀者經常可以在他的小說中,嗅到孤獨、沉默、漂流的氣息,看到人類對探求生命源頭和追求心靈自由的強烈慾望及堅毅力量。如同我們在〈偶遇〉中所看到的,無聲而堅毅的力量,帶給讀者的感動也是在閱讀之中不動聲色地慢慢累積,不喧嘩、不華麗;但有一種直入人心的力道。
第二篇作品〈安格利.馬拉〉故事源於巴拿馬的印第安古老傳說。印第安青年巴維托從小被一位黑人牧師收養,在城市裡成長,對印第安雙親及自己出生之地幾乎全無印象。如同〈偶遇〉中的娜希瑪,巴維托決定回到出生地尋找生命的源頭:自己隸屬的印第安部落及親人。那年他已是個精瘦強悍、臉龐俊秀的十八歲青年。
他找到叔叔,學習適應原始蠻荒的森林、耕種狩獵的技巧及母語,也漸漸化解初到時族人對他的冷淡及排擠。同時,他遇見了妮娜;一見鍾情的愛戀,兩人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阻礙,同樣強烈。不同於巴維托渴望回到出生的森林,妮娜痛恨這裡社會階級間的仇恨,也活在毒品走私販子的暴力威脅中,她想遠走他鄉,遠離這一切。被愛情征服的巴維托答應妮娜攜手私奔。沒料到他們還沒能實現計畫前,妮娜所恐懼的惡夢卻發生了:她和家人遭到走私販子屠殺。妮娜縱身躍入河中逃離,沒有人能在水底追得上她。
愛人妮娜宛如隨著河流消失了,巴維托為了報仇殺光了走私販子,隨即遁入森林深處杳無人跡的峽谷,過著野人般的原始生活。深山盡頭住著個見人就殺的野人,漸漸成為駭人的傳聞。故事終究以悲劇收場……離群索居多時,已經不諳人類語言的巴維托僅僅能發出卡在喉間的兩個記憶中的音節:妮──娜──,他最後的呼喚。
讀者或許好奇為何兩篇故事的創作年代相隔遙遠,卻收錄在同一本書中。作者克萊喬曾說:『對我而言兩個故事似乎都訴說著同樣的主題:亦即磨練、對大自然的愛、以及痛苦。』
一九四○年克萊喬生於法國尼斯。成長在多文化的家庭以及豐富的旅行經驗,無疑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祖先在十八世紀自法國布列塔尼移居模里西斯島,成為英國公民。母親則是法國人。他由祖母和母親撫養長大,她們培養了克萊喬對閱讀及寫作的喜好。由於父親在英屬喀麥隆和奈及利亞行醫長達二十二年,因此克萊喬在一九四八年到非洲和父親團聚。他的第一次寫作經驗便是在尼斯到非洲的船上,因為無聊而寫了一篇故事。他的旅行足跡更遍及泰國、美國、柬埔寨、摩洛哥、巴拿馬、墨西哥等國家,並對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一九六三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克萊喬發表了第一篇小說《筆錄》(Proc?s-verbal),獲得賀那多文學獎(Prix Renaudot)。一九八○年獲法蘭西學院保羅莫杭大獎。一九九八年獲頒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從一九六三年以來,他已發表三十多部作品,創作型態廣及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旅行筆記等。他所翻譯的兩部印第安傳說故事,是最早翻譯成西方語文的印第安故事。
克萊喬的小說常以漂泊不定的邊緣人物為主角,他所關心的主題諸如愛、孤獨、自我的探求、生命源頭的探尋、少數弱勢民族(尤其是北美印第安民族)、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過度膨脹的城市對自然文化的破壞……等等。
一九八○年在《三聖城》(Trois Villes Saintes)中他曾寫道:『與土地、數木相似的人們,有著土地膚色的男人、玉米膚色的女人,只靠麵包和水維生的人,是永遠不會被征服的。』克萊喬對於印第安人的文化非常敬佩,因為他認為印第安人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民族,也是最懂得向大自然學習的人們。
克萊喬作品中冒險故事的情節,不單單是精采的冒險故事,而是訴說著『追尋與探索』的成長過程。古希臘以來的哲學傳統,經常著重在人類來自何處的探求,並以宗教為出路。直至二十世紀初存在主義在歐洲興起,探討存在的本質,並發展出現代精神心理分析,但卻也被譏為虛無主義。『活著、瞭解生命,是最輕盈微妙且耐人尋味的學習。與學識毫無關係。』(《地球上的陌生人》L’inconnu sur la Terre,1978)克萊喬作品中的這句話,或許可為總是恐慌於來不及吸收知識、提升競爭力的二十一世紀現代人指點迷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