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面對中國
9789867158970
天下雜誌編輯
天下雜誌
2006年7月26日
73.00 元
HK$ 58.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天下財經
分
類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兩岸經貿
同
類
書
推
薦
變量Ⅱ: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
全球化變遷與兩岸經貿互動:策略與布局
境外公司反避稅:台商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與困境
台港澳互動變局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挑戰
為甚麼又是中國
內
容
簡
介
中國經濟狂潮席捲全球,但是,你了解中國嗎?
不論當它是敵人、競爭對手,或合作伙伴,你都不能不正視急速崛起的中國。
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如何因應?
中國,正用瘋狂的建設作為經濟起飛的墊腳石,城市的地圖每三個月就得更新一次。面對全球化挑戰,中國正積極將官員送到哈佛、牛津、早稻田等知名大學,學習如何將國家向前推進。
中國的人才培育更是令人恐慌,光是正在中國就學的大學生,就高達2000萬人,逼近台灣總人口。
在台灣,超過五成的民眾坦承自己並不了解中國,只有34.6%的民眾知道,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甚至,43.2%的民眾認為台灣政府官員並不了解中國。面對中國強勢崛起,台灣究竟該如何因應?
完全解讀中國、面對中國,不要慌、不要怕,但也千萬不要再混了!
目
錄
序 如何面對中國 文/殷允芃前言 中國急速崛起的世紀企圖
第一篇 世紀企圖
第一章 人才強國-政府篇:「人才」是當今中共領導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中國用什麼樣的決心與戰略培育人才?它真能從人口大國,躍向人才大國?
1.1 海外學習熱 文/周慧菁
1.2 蛻變的中共中央黨校 文/文現深
1.3 當全中國人都在學習 文/周慧菁
1.4 中共如何篩選領導人? 文/文現深
第二章 人才強國-教育篇:當台灣拚經濟,中國大陸則在拚教育,不論都市或農村,中國以鍛鍊奧運國手的精神鍛鍊著下一代的競爭力。
2.1 全民希望的競技場 文/蕭富元
2.2 高級人才,是基本戰略 採訪/狄英.文現深
2.3 一億三千萬人翻身的嚮往 文/周慧菁
2.4 水泉希望小學,「一個都不能少」? 文/文現深
第三章 超速的建設:過去15年,修建的公路可繞地球19圈;未來4年,還要興建可繞地球10圈的公路。從鴉片戰爭的屈辱中醒來,中國要以火熱驚人的建設速度重回世界中心。
3.1 發現孫中山 文/蕭富元
3.2 翻天覆地 新建國運動 文/蕭富元
3.3 青藏鐵路 征服高山冰原 文/蕭富元
3.4 洋山港 帶動長三角新經濟盛世 文/蕭富元
3.5 先把蛋糕做大、做優,再把蛋糕切好 文/文現深
3.6 麻將火鍋雙城記--成都求幸福,重慶追發展 文/蕭富元
3.7 西北變貌--蘭州、西寧、格爾木 文/蕭富元
3.8 林毅夫:中國要走出自己的路 整理/辜樹仁
第四章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從軟到硬,從內到外,中國一再展現了創新型國家的強烈企圖心。設定新的世界規格
4.1 中國通訊的大躍進 文/陳良榕
4.2 大連全力打造「軟」人才 文/周慧菁
4.3 專訪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 中國企業應該出國創牌 整理/蕭富元
第五章 台灣人的貢獻:中國崛起背後,有許多台灣人的貢獻…。
5.1 中國汽車產業 飛羚經驗,大陸開花 文/陳良榕
5.2 中國崛起 台灣菁英暗助 文/陳良榕
第二篇 世紀難題
第六章 改革何去何從:價值真空、貧富懸殊、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十三億人口未富先老…,形成中國難以翻越的世紀挑戰。
6.1 不安的心靈 文/文現深
6.2 中國「該」變成什麼樣子? 文/文現深
6.3 忘記過去,意味背叛 文/李怡
6.4 孔子為什麼那麼紅? 文/周慧菁
6.5 銀髮中國,未富先老 文/文現深
6.6 地球養不起 文/文現深
6.7 貴嶼,世界的垃圾場 文/陳良榕
第三篇 面對中國
第七章 台灣因應:中國經濟狂潮席捲全球,世界各國積極因應,什麼是台灣在政治、經濟上的當務之急?
7.1 面對中國」民意大調查
7.2 你了解中國嗎? 文/蕭富元
7.3 大前研一:台灣領導人應親赴中國體驗 整理/辜樹仁
7.4 台灣柔性競爭力 文/尹萍
第八章 世界因應:日本、韓國、新加坡如何保有自己的優勢?如何與中國共舞?「自信」的中國策略
8.1 新加坡,用開放,吸引人才 文/宋東
8.2 韓國國家領軍的產業政策 文/宋東
8.3 日本,把關鍵科技關在自己家裡 文/宋東
序
如何面對中國 文/殷允芃
每年有四百萬人次的台灣人去大陸。也有一百萬人在大陸工作,在過年或放長假的時候,像候鳥一樣地飛回休息。
由於兩岸經濟上的相互依附,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和政治上的對峙,使得台灣的人說起大陸,心情變得非常複雜。久而久之,即便在親人和朋友之間,也變成一種隱密而迴避的話題。
正如《天下雜誌》的民調顯示,多數人認為大陸對台灣既是威脅,又是機會。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這複雜的情緒。半數以上的人也很坦白地自承並不了解大陸。而且也沒太多好感,在中、美、日、韓、港、新六個國家地區中,中國大陸得分最低。六成以上的人則認為大陸更不了解台灣。
台灣人對大陸不了解,又欠好感,但中國大陸已是台灣最大的貿易與投資伙伴。要如何增加些了解?大陸近年來為何能急速崛起,超速向前?大陸正面對什麼樣的世紀難題與風險?鄰國如何對應大陸的快速成長?
《天下雜誌》決定要嘗試面對這些議題,探討一下蛻變中的中國。但要了解大陸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陸太大了,各地、各階層差異也太巨大,太複雜。而且變化太快。
外國駐華記者協會會長、美國《新聞週刊》的資深媒體人劉美遠說,就算北京清華大學,兩、三個月沒去,就又變樣了。「一個中國,五個臉」《新聞週刊》的那本專刊,算是稍微描述了一下中國。
沙塵暴中飛奔的火車
有人形容,中國像是在沙塵暴中,飛快向前奔馳的火車,能躲得了大自然的反撲嗎?
大陸的貪腐、社會不公、文化衝突、價值混亂能被統籌均衡嗎?中國會崩潰嗎?這些深層的問題無法預測。
這本專刊只側重在探討中國的世紀企圖--怎麼樣試圖以快速發展來蓋過社會矛盾,試圖以集體學習來化解紛爭,試圖以大量派人赴海外培訓(去年有一萬二千人公費留學)來追趕現代化,加速融入世界。
《天下》的七人記者團隊,由福建、廣東、上海、青島、大連到北京、四川、甘肅、青海;由上海東邊海上,世界第一的洋山港,到高山冰原上的青藏鐵路;由神祕蛻變中的中共中央黨校,到青海大學,和垃圾回收場旁的農民工子弟小學。
在並沒有充分新聞自由的中國大陸,安排採訪十分辛苦。即便跑遍大江南北,也只能針對幾個議題稍做探索。
由人口大國,變人才大國
一個是教育。在全國各地,大都市郊區最新、最漂亮的建築往往是大學,每年以三○%的速度擴建成長,現在有兩千萬人正在上大學。中國正希望從「人口」大國,轉為「人才」大國。
中國買什麼,世界上什麼的價格就上漲;中國製造什麼,世界上什麼的價格就下跌。
大量產出大學生,大陸的競爭優勢將由「人海」變為「腦海」,跑遍各大學校的副總主筆蕭富元觀察,「即使大陸的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光是最頂尖的高等人才,量就足以嚇人。」有競爭力,有企圖心的人才,也是一切的根本,研究編輯辜樹仁指出這就是今年IMD《世界競爭力報告》中的結論。而今年大陸的政府效能排名,也首度超越台灣,排名十七,台灣是二十四。
採訪產業的陳良榕,看到有裕隆飛羚經驗的台灣專業人才,正幫助中國汽車業茁壯,但只能默默地扮演「中國經濟奇蹟的幕後英雄」,有點感慨。其實許許多多的台商與高級專業人才,也都在大陸各行各業,甚至政府機構,扮演「台灣 inside」的角色。
曾專研大陸報導十五年之久的副總主筆文現深指出,「中國問題是台灣命運的終極考驗。兩岸關係將屬於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全球化就意味著相互依存與合作。兩岸關係,只有雙贏才符合台灣利益。」
的確,有人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睡醒了。台灣有些人選擇臣服,有些人則企圖去騎在獅子背上,抓住獅鬃。但更好的比喻,可能是停在獅背上的小鳥,互利互益。
如何面對中國?
其實人民看得很清楚,方向也很明白--政黨要停止惡鬥,政府應提升效能,大家暫時不談統獨。首要加強培訓人才及研發能力。
撰寫大陸文官培訓體系的周慧菁,感受良多,「全球化競爭,其實是一場從政府到民間,從企業到個人,人才能力的全面考驗。中國在發展碰撞的過程裡,已深切體認到這點,決心要以人才強國。其實中國再強也不怕,怕的是我們自己放棄了夢想,放棄了上進的決心。」
在東奔西跑,奔波大陸一圈之後,其實《天下》採訪團隊最想講的一句話是:「醒醒吧!不要慌、不要怕,但也千萬不要再混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