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老牌出版社「企鵝」(Penguin)二○○四年底開發的口袋本新書系「偉大意念」(Great Ideas),選擇了一系列經典書籍(第一本為塞內卡的《論人生苦短》,目前已出版了四十本)加以重刊,而該系列書之吸引人之處,就在於書的封面視覺設計,「重現」了該本典籍原初發行之際的社會美學元素,包括書名使用的印刷字體、版畫式的斑駁圖像與古味盎然的配色系統。這樣的設計雖然刻意復古,但對讀者而言,卻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是道地的、「最現代」的出版,以書系中齊克果的《恐懼與戰慄》(Fear and Trembling)這本封面來說,設計師把字體浮雕在空中,傳遞的恐怕已不是當年齊克果年代的感受,而是現代人當下對「古典」的摩登想像──透過裝幀,現代的書籍設計師誠可如史學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所言──不斷地發明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傳統」。
或者,引用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那個著名的「媒介即訊息」(Medium is the Message)的斷言:在愈來愈多的出版品中,美學排版甚至已經全面取代文字,成為主要的內容。英國的出版商Phaidon以出版大部頭的藝術書著稱,但你每次只要把這厚甸甸的書冊搬上桌前閱讀,最適宜的閱讀策略已非「逐行瀏覽」,而是類同於把玩《Vogue》這樣的時尚雜誌,透過快速翻頁,在影像和大標題的美學化取捨間,直觀又迅速地來把握訊息。
三十多年積累的實力與成就,讓漢聲雜誌不斷受到肯定及國際性的注視,最近剛剛獲得《時代雜誌》(Time)「The Best of Asia」專題(Vol.137,2006.5.22出刊)評選為「行家的出版品」(Best Esoteric Publication),評選文章中指出《漢聲》三十多年來秉持保留即將失傳的中國民間文化之使命,以主題式的調查研究與報導,建立了傳續未來的中國文化基因庫。二○○六年六月,中國大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評選「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首度將焦點對準長期站在民間文化第一線的工作者,漢聲發行人黃永松亦是五位獲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