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藝術反轉——公民的公共藝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008555
倪再沁
典藏藝術家庭
2005年6月01日
73.00 元
HK$ 65.7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公共藝術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6*16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公共藝術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逆溯自己的原型象徵 : 劉克峰的維豐橡膠大樓建築故事
搞怪建築師進化中:林淵源的內心劇場爆炸公開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Inaction of Architecture
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給年輕人的建築啟蒙課
【百位工程與建築大師套書】(二冊):《50位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50位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內
容
簡
介
人們生活於美的世界的渴望,不再是不切實際的夢想。隨著公共藝術的建構,藝術與人之間微妙的互動,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生發美的共鳴與感動。台灣公共藝術的開展,亦逐步朝向「藝術在生活中,生活在藝術中」的理想邁進。然而,「公共藝術的設置應強調公共性抑或是藝術性?」公共藝術應該以少數菁英意志為依歸,還是以平民百姓需求為考量?兩者的衝突與矛盾,卻一直是公共藝術論辯中,最具爭議性的議題。 雕塑社會的可能,公共藝術的可能。
Joseph Beuys創作於1982年的〈給卡塞爾的七千棵橡樹〉已然是公共藝術的曠世鉅作,Beuys希望藉此作「重新賦予這個城市一種擺脫設服以及體驗生命的能力,以便了解自己與他人」;在充滿治安死角、廢墟荒敗的北費城社區,台灣女兒葉蕾蕾以藝術將之改造為美的樂園,原本祇存在少數民眾間的活動,提升為整個社區的公共事務,更讓各界驚艷感動,為了專心從事社區改造而放棄大學教職的葉蕾蕾說:「我的社區工作就是我的藝術。」
人與藝術之間的緊密互動,正是公共藝術精采動人之處,從西雅圖飛夢社區的〈等待電車〉到川?正批判性介入的〈東京新住屋計畫〉,本書以全球及本地的豐富例證,深化公共藝術討論,呼應Beuys所說:「我們需要社會藝術的精神性泥土,透過此者,讓所有的人變成創造者,能夠掌握世界。」
目
錄
自序 台灣公共藝術的檢驗
一、 公民美學—公共藝術的新思潮
1. 文化公民權的意義
2. 公民美學的理念和疑義
3. 公共藝術的公民美學論述
二、時代變遷—公共藝術潮流的實踐
1.從現代到後現代
2. 從藝術至上到人間大地
3.從藝術性到公共性
三、他山之石—國外公共藝術的典範
1.前衛藝術的跨越
2. 公共藝術的改觀
3.知名案例的介紹
四、台灣新象—國內公共藝術的特例
1.前衛藝術的轉向
2.公共藝術的新貌
3.知名案例的介紹
五、台灣公共藝術的未來
1.先公共、後藝術
2.打造台灣新生態
序
序 台灣公共藝術的檢驗
倪再沁
公共藝術的年代
自九 ○年代初政府積極推動公共藝術以來,除了「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所確定的百分之一經費,還有高達一億元的公共藝術示範區的操作,以及前後三套以介紹國外公共藝術經驗為主的叢書,乃至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的年年舉辦、公共藝術年鑑的出版,甚至還派員出國考察、交流……。
台灣由此進入了公共藝術的年代,其影響層面甚廣,從生態環境、城鄉景觀、空間美化、藝術創作……,從社區營造、民眾參與、美學觀點、公民意識……。仔細分析,公共藝術的實踐已經改變了台灣某些公共藝術空間的樣貌及視覺藝術的面向,也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思考,甚至還改變了公共藝術自身的結構。
公共藝術何德何能足以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首先是經費,公部門每年投入公共藝術的資金經常高達十餘億,尤其是交通部、捷運局以及電信、司法、學校、醫院等規模較大的機構,其公共藝術設置經常可達二、三千萬以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使藝術界的有志之士莫不躍躍欲試,紛紛投入此一「前途」看好的領域。參與者眾且競爭激烈,必定造成公共藝術的多元思考與呈現,當然也就豐富了它的面向與內涵,進而啟動了改造、升級的能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