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發展以外銷為導向,亦因此帶動了國內產業的發展,六○年代外銷產品以農產品為主,七○年代以發展輕工業產品:成衣、玩具製品、鞋類為主,此一階段政府相關單位輔導外銷業者改善的設計項目,係以產品品質與包裝為主。八○年代後台灣經濟起飛,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外銷產品擴大至紡織、家電用品、機械五金為主,至九○年代隨著國內產業轉型至高科技產業,經濟部陸續推動「提升品質計畫」、「提升設計能力計畫」及「提升產品形象計畫」,外貿協會設計推廣中心為協助企業開拓市場,促進產品銷售。積極致力於有關「商業包裝設計」、「商標」、「企業識別體系」(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s,簡稱CIS)等觀念之引介與企劃設計技術之輔導教育工作,普遍獲得企業界和設計界認同,而紛紛投注龐大的財力、人力和時間研究改善,設計界亦將 CI 設計列為核心工作。並與八○年代起文建會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以及「文化、產業與地方綜合發展計畫」結合。二○○二年起台灣起動「發展國際品牌」與「文化創意產業」等計畫,全力發展設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