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176847
張喬玟
天下文化
2006年4月25日
73.00 元
HK$ 58.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文學人生
* 規格:平裝 / 198頁 / 20.5cm*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人生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怪物大全(15周年全新封面燙金典藏精裝版)
Brotherhood & Sisterhood:A Historical Survey of Special Education Law in Macau, 1991-2014
譯者即叛徒?:從翻譯的陷阱、多元文化轉換、翻譯工作實況……資深文學譯者30餘年從業甘苦的真實分享(作者簽名版)
功成行滿見真如:康士林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
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
內
容
簡
介
★ 龔固爾文學獎桂冠:2005年度最優秀法文作品
人生,不就是花費在 錯過 所愛之人的生命嗎?
許多讀者表示,他們看完書之後立刻去探望媽媽……
< 有人則是買這本書送給母親看。
更有人在簽書會上,要我題上他們母親的名字。
——作者 方斯華.偉更斯
一個成名作家,苦於再也交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書稿,他終日在書堆裡打轉,從一位前輩文人的思路,神遊到另一位前輩文人的思想;他在情人堆裡打滾,從一名女子的懷裡,浪遊到另一名女子身上;他在稿紙堆裡打擺,從一個筆下的自己,漫遊到另一個筆下的自我;經年累月,既透支了稿酬,也透支了親人予他的愛……直到某天,母親出了一場意外,奔回媽媽家的那三天裡,他終於明白:這一生,幾乎都花費在——錯過了所愛之人的生命。
最後,他完成了書稿,書名《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作者簡介
方斯華.偉更斯(Francois Weyergans)
1941年出生於布魯塞爾。遺傳了比利時父親寫作的才能,法國母親對電影的狂熱。後成為編劇、導演、製作人和影評人,終因拍攝電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偉更斯決定持筆寫作,但第一本小說《莎樂美》(Salom?)完成後並未出版。
往後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裡,偉更斯不過出版了13本書,足見他慢工出細活的寫作習慣,但他的作品一直備受文壇矚目。他曾獲「何諾多獎」,並以半自傳式的小說《法蘭茲與方斯華》(Franz et Fran?ois)一書,獲1997年「法語作品貢獻大獎」;以《在我媽媽家的三天》,贏得2005年龔固爾文學獎。
特立獨行如偉更斯,連書籍出版方式都顯得特別,他在2005年除了出版拖稿多年的最新作《在我媽媽家的三天》,還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莎樂美》。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林慶玉
/ 台中
2009.01.13看林慶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我們讀《在媽媽家的三天》
台中大敦寫作讀書會 林慶玉
在讀書會的研討過程中,這部作品、作者、譯者與我們讀書會的會員們不斷的彼此交叉對話著。譯者張喬玟說:「本書深具創意的風格,及不可能的寫作法」,不過,會員A女士則認為:「作者方斯華沒什麼學問,整個情節前後並不連貫,東談西扯所談的東西都是膚淺的並不深入,而且很多篇幅都在談性,十分很露骨」。
「不不,書中方斯華生命的缺口對外是失去的,對內是完整的,缺陷是他情緒的出口。客觀的標準不可用來衡量主觀的標準,那是不公平的」B小姐如此反駁著。
接著,仙風道骨的C先生淡淡的說:「命是定的,運是轉的」,D太太也插嘴說「整本書給人的感覺是散漫的,但是『有所謂』」。
坐在角落的E女士舉手發言:「作者坦承面對生命,挑出我們避而不談,視而不見的東西」,搖頭晃腦的F小姐則說:「本書很難讀,雜亂無章,讀本書並不容易進入狀況」。負責導讀本書的G太太趕忙總結意見說道:「本書其實處處隱含真理啊!」。
此時,筆者似乎見到作者方斯華從書中漂浮而出,娓娓說道:「我不知道我所在意的是我的小說,還是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對我所愛之人產生的愛意。然而有時我相信的所謂真實,是我寫作過程中杜撰的事」……。
本書不談深奧的道理,但卻能引起我們熱烈的討論。「意識流小說」是西方二十世紀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之一。這種對於意識流動的描述,即所謂「內心獨白」(interior monologue),是意識流小說中所常見的的敘事手法,用以鋪陳敘事者的內心活動,以及與外在世界的相互連結。意識流小說便是透過「自由聯想」的心理運作,連結故事的情節的發展。其實,研討會中各位會員的大異其趣的、跳躍式的見解,或許\也可視為一種「意識流」式的討論結果吧。
經此瞭解大家更能進入核心熱烈討論,我相信作者想反問讀者的是:真實的人生或是杜撰的情節,哪個比較能感動你呢?
2.
林慶玉(更新版請參閱)
/ 台灣台北
2007.06.20看林慶玉(更新版請參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我們讀《在媽媽家的三天》
台中大敦寫作讀書會 林慶玉
在讀書會的研討過程中,這部作品、作者、譯者與我們讀書會的會員們不斷的彼此交叉對話著。譯者張喬玟說:「本書深具創意的風格,及不可能的寫作法」,不過,會員A女士則認為:「作者方斯華沒什麼學問,整個情節前後並不連貫,東談西扯所談的東西都是膚淺的並不深入,而且很多篇幅都在談性,十分很露骨」。
「不不,書中方斯華生命的缺口對外是失去的,對內是完整的,缺陷是他情緒的出口。客觀的標準不可用來衡量主觀的標準,那是不公平的」B小姐如此反駁著。
接著,仙風道骨的C先生淡淡的說:「命是定的,運是轉的」,D太太也插嘴說「整本書給人的感覺是散漫的,但是『有所謂』」。
坐在角落的E女士舉手發言:「作者坦承面對生命,挑出我們避而不談,視而不見的東西」,搖頭晃腦的F小姐則說:「本書很難讀,雜亂無章,讀本書並不容易進入狀況」。負責導讀本書的G太太趕忙總結意見說道:「本書其實處處隱含真理啊!」。
此時,筆者似乎見到作者方斯華從書中漂浮而出,娓娓說道:「我不知道我所在意的是我的小說,還是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對我所愛之人產生的愛意。然而有時我相信的所謂真實,是我寫作過程中杜撰的事」……。
本書不談深奧的道理,但卻能引起我們熱烈的討論。「意識流小說」是西方二十世紀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之一。這種對於意識流動的描述,即所謂「內心獨白」(interior monologue),是意識流小說中所常見的的敘事手法,用以鋪陳敘事者的內心活動,以及與外在世界的相互連結。意識流小說便是透過「自由聯想」的心理運作,連結故事的情節的發展。其實,研討會中各位會員的大異其趣的、跳躍式的見解,或許也可視為一種「意識流」式的討論結果吧。
經此瞭解大家更能進入核心熱烈討論,我相信作者想反問讀者的是:真實的人生或是杜撰的情節,哪個比較能感動你呢?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