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
9789861462721
金觀濤、劉青峰
風雲時代
2006年4月21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風雲思潮叢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風雲思潮叢書
分
類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文化創意產業讀本II:象徵價值與美學經濟
The Tao of S:America’s Chinee & the Chinese Century in Literature and Film
品饌東亞:食物研究中的權力滋味、醫學食補與知識傳說
西螺的勇士
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南投陶香爐研究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
1977-2005:絕地守望
史家高華
1948:天地玄黃
儲安平傳
多變的孫科:歷史學家高華筆下的孫中山之子
內
容
簡
介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收集了中國當代著名學著金觀濤、劉青峰自1988年至1996年發表的十六篇論文,主題是討論中國共產黨文化與儒家大傳統的聯繫。
今年正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文革研究者終於發現:如果不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深層結構和展開方式,是不可能認識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在文革一代尚未進入歷史時,已有不少人,甚至是學者,開始唱文革讚歌了。金觀濤與劉青?在年輕時代經歷了文革,直至今日,兩人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大多源於對文革的思考。因此,本書對今天文革思想研究者或許會有啟發。
今年正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文革研究者終於發現:如果不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深層結構和展開方式,是不可能認識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在文革一代尚未進入歷史時,已有不少人,甚至是學者,開始唱文革讚歌了。我們在年輕時代經歷了文革,可以說,直至今日,我們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大多源於對文革的思考。因此,本書對今天文革思想研究者或許會有啟發。
這本文集所收論文,大多是採用韋伯所說的「理解方法」去研究中國共產黨文化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即力圖抽出其理念型(ideal type),並將其和儒學理念型比較,以揭示兩者在深層思維模式上的同構。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內文精摘:
百年來中國民族主義的類型及演變
我創造、我破壞。──普魯東
一民族主義的迷思
在中國現代史上,沒有一種精神產生過如同民族主義那樣的動員力量。但是,也沒有一種情緒有如它那麼互相矛盾、難以駕馭和變幻無常。一九○一年,章太炎從台灣、日本遊學歸來,受到他的老師俞樾的怒斥。在俞樾這樣的正統儒者看來,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離開父母之邦就學於外夷是有違民族尊嚴的。而章太炎卻沒有接受老師的批評。他指出滿清才是異族,排滿乃是春秋大義所在;相反,西方和日本倒是為了達到排滿可以借用的力量。俞樾和章太炎互相責難的根據均出自於民族主義。
事實上,類似的衝突幾乎貫穿中國近現代史一切重大事變之中。晚清以正直儒生為主的清議派把洋務運動看作崇洋媚外是出於民族主義,辛亥革命中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動員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也是民族主義。只是清王朝從民族主義支持對象變成反對目標。一九二○年代後期,推翻清王朝的地方紳士和軍人自身已變成民族主義革命掃蕩的對象,他們被認為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但就在軍閥被打倒後,發動北伐的國共兩黨立即開始了新的民族主義式的指摘。南京國民政府認為共產黨依靠蘇俄有違於民族大義,而共產黨則在一九四九年後稱國民黨為美帝國主義的走狗。
中國民族主義的反對對象在半個世紀中是這樣反覆無常,很容易使得缺乏體驗的人懷疑它沒有固定的內容,只是一種「成則王,敗則寇」的政治鬥爭標籤。例如白魯恂(Lucian Pye)就認為,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沒有美國民族主義那種以憲法、國旗等為符號的明確固定內容,因而是空洞的。但是白魯恂卻不能解釋,為何一種空洞的可以加以任何解釋的民族主義會成為普遍的動員力量。本文企圖解剖中國民族主義不同於西方民族主義的特有結構,它和中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存在著內在關聯。民族主義在一個世紀中內容的變化,並不斷把它所依託的社會力量變為反對目標,正是中國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符合邏輯的結果。
作者簡介
金觀濤,1947年生,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研究。為大陸四大思想家之一。
劉青峰,196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與金觀濤為夫妻,亦為學術研究搭檔。
兩人為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和分別出版《興盛與危機》、《問題與方法集》、《我的哲學探索》、《新十日談》等有關歷史、哲學及文化研究著述十餘種。其中,研究傳統中國社會宏觀結構的《興盛與危機》被公認為是他們的代表作。
序
一九九六年我們編完這本論文集並為它寫導言時,深深感到思想史研究者的孤獨。
當時,毛澤東去世二十年,中國早已進入一個與毛時代全然不同的全民熱衷於市場經濟的新時期,很少有人對研究毛澤東思想感興趣。
這本編好的文集一擱就是十年。去年到台灣講學,學界友人問起毛澤東思想的結構以及它和中國文化大傳統究竟有何關聯。我們想找自己十幾年前發表的有關論文時,這才發現有些零散的文章竟很難找到了。這時,我們把這本打包十年、壓在櫃底的論文集又拿了出來,或許它的出版是有意義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