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29754
周世箴
聯經出版公司
2006年3月27日
150.00  元
HK$ 127.5  







* 叢書系列:現代名著譯叢
* 規格:平裝 / 37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現代名著譯叢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外國語文類 > 語言學概論













作者致中文版序 (9)
中譯導讀 (15)
1-1 譬喻性語言研究溯往開來 (15)
1-2 Lakoff- Johnson譬喻理論 (18)
1-3 兩岸學界的迴響 (46)
1-4 本書術語導讀 (50)
1-5 當代認知譬喻觀點引介 (63)
1-6 Lakoff-Johnson 譬喻理論的展望 (109)
1-7 譬喻認知入門導引 (110)
1-8 本書翻譯問題及所採原則 (111)
1-9 譬喻與認知參考書目 (114)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1
序 3
謝辭 5

第一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概念 9
何謂譬喻? 9
概念的作用 9
譬喻的非語言層面 10

第二章 譬喻概念的系統性 15

第三章 譬喻系統性:凸顯與隱藏 21
概念的局部凸顯與隱藏 21
Reddy的管道譬喻 21
變形與延伸:譬喻的魔力 26

第四章 空間方位譬喻 27
空間方位譬喻之肉體及社會基礎 27
結論 37
譬喻之經驗基礎 39

第五章 譬喻與文化的整體相合性 43

第六章 實體譬喻 47
實體與物質譬喻 47
容器譬喻 53

第七章 擬人 59

第八章 轉喻 63
提示功能 64
理解功能 65
文化性 66
系統性 67
以肉身體驗為基礎 69
轉喻特例:文化與宗教象徵 69

第九章 對譬喻整體相合性的挑戰 71
顯而易見的譬喻性矛盾 71
整體相合性vs.整體呼應性 76
小結 79

第十章 更進一步的例證 81
理論與論辯是建築物 81
觀念是食物 83
觀念是有機體 85
觀念是物像 87
理解是見 91
愛的多元議題 93
財富以及重要性議題 97
身體與情感的關聯性 99
人生議題 103

第十一章 隱喻建構的局部偏愛性 107
已用與未用 107
何謂死喻 111

第十二章 我們的概念系統是如何建立的? 113
我們如何了解事物? 113
始原概念來自直接肉身體驗 113
何謂「直接肉身體驗」 114
方位譬喻的肉體基礎 115
實體譬喻的經驗基礎 116
轉喻的經驗基礎 117

第十三章 結構譬喻的基礎 119
以體能上的爭鬥比喻口舌之爭 120
勞力與時間的資源譬喻 125
結構譬喻具文化基礎 129

第十四章 因果:湧現與譬喻的合成 131
直接操作:因果之原型 131
原型因果的譬喻延伸 136
小結 141

第十五章 經驗的整體相合性結構 143
經驗格式塔與經驗範圍 143
概念與經驗相合意味什麼? 149
譬喻建構相對於概念次範疇 150

第十六章 譬喻的整體相合性 155
概念的特例面向 155
單一譬喻內部的整體相合性 158
單一概念兩個面向間的整體相合性 162

第十七章 跨譬喻的複雜型整體相合性 169

第十八章 概念結構理論的一些影響 183
抽象觀點的不當之處 185
同音異義觀點的不當之處 187

第十九章 定義與了解 193
語義研究者與詞典編纂者如何處理譬喻現象 193
我們如何處理譬喻現象 194
譬喻定義的對象:經驗自然類 195
相互作用性 197
範疇分類 200
小結 204

第二十章 譬喻如何將意義賦予形式 207
外形大則內容物亦多 208
接近度是影響力的強度 210
自我第一定位 215
語法中的整體相合性 217
語言的「邏輯」 219
結論 220

第二十一章 新意 225
愛是合作的藝術品 225
愛是合作的藝術品譬喻之餘韻 227
純屬意外的化學譬喻 230

第二十二章 相似性之創造 235
譬喻創造相似性的五種方式 240
本書論點與比較論之差異 241
比較論與客觀主義哲學 243
本書基本立場 243

第二十三章 譬喻、真理與行為 245

第二十四章 真理 249
為何在乎「真理」觀? 249
「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50
投射在真理中扮演的角色 251
真理範疇的角色 252
將簡單句理解為真? 257
將常規譬喻理解為真? 261
如何將新譬喻理解為真? 263
理解情境:總結 267
體驗論的真理觀 271
「客觀真理」理論中人類理解的元素 275

第二十五章 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神話 279
文化所提供的選擇 279
客觀主義神話 280
主觀主義神話 282
對譬喻的畏懼 283
第三選擇:體驗論綜合體 288

第二十六章 西方哲學與語言學中的客觀主義神話 291
對客觀主義神話的挑戰 291
主流語義理論如何植根於客觀主義神話 295

第二十七章 譬喻如何揭示客觀主義神話的局限 311
客觀主義角度的常規譬喻解釋 312
客觀論解釋錯在何處 315
總結 323

第二十八章 主觀主義神話的不當之處 325

第二十九章 體驗論選擇:舊神話裝新義 329
體驗論保留了促動客觀主義的哪些考量 329
體驗論保留了促動主觀主義的哪些考量 330

第三十章 理解 333
人際溝通與雙向理解 335
自我理解 336 慣例 337
審美經驗 339
政治 340

後記 343
參考書目 345
譯名對照表 347



作者致中文版序

  在過去二十五年內,人類概念化與理性化方面的實證研究已經揭示了,概念譬喻隱於我們的抽象思維之中,人類是譬喻性動物——我們概念系統的大部分是由譬喻系統建構的,而這些譬喻系統都在我們有意識的知覺層之下自動運作。結果是,我們縱然很少察覺到這點,但由我們肉身體驗所處環境而生的譬喻,以及那些由文化傳承而來的譬喻,卻形塑了我們思維的內容以及思維方式。如果沒有譬喻,我們便無法以適當的方式來表述哲學、倫理、政治或宗教觀點。簡言之,我們對文化的理解大都是經由譬喻而界定的。

  撰寫《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一書時,我們強調概念譬喻立基於我們的肉身體驗,但尚未全盤了解其運作方式。本書出版之後,眾多研究確認了譬喻主要以感覺肌動來源域(sensory- motor source domains)為基礎,經由此一基礎人類建構抽象概念並作出推論。現在我們發現,兒童習得大宗(人類或文化群體的)共享譬喻群(a large set of shared metaphors),是通過身體與其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這些發現提示,跨文化的普遍譬喻(universal metaphors)確實存在,這來自人類肉體上共有的知覺與肌動控制(perception and motor control)能力,來自人類生存環境的共性。

  儘管如此,文化實質差異所引起的效應也是眾所周知的,可以決定哪些譬喻在某一文化中較占優勢,而這些譬喻又如何在語言、禮儀,以及象徵的相互作用中創意表述(elaborated)。歸結而言,是否真有普遍譬喻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實證性問題,只有通過跨文化研究才能有定論。對漢語思維和語言中的概念譬喻所作的研究已有一些出色的成果,包括以漢語中口、舌、齒、唇、面,和其他身體部位的案例研究,以及古代中國哲學與宗教中有關心智的譬喻概念研究。研究顯示,即使中英兩種語言都共有的基本譬喻(basic metaphor),其在漢語中映射細節上的創意延伸(a far more extensive set of submappings)仍然多於英語。與英語相比,此一更具創意表述映射(more elaborate mapping)使得漢語概念在某些情形,擁有更豐富多彩、更具體入微的譬喻概念化。

  探索這些普遍譬喻與文化差異的議題,要靠周詳的案例研究,在這樣的期待下,欣見Metaphors We Live By中譯本問世,希望此譯本能激發更大規模的探索,發現更多形塑漢語思維與語言的譬喻。我們相信,這類研究將顯示,縱使有文化與歷史的隔閡亦難掩其共性,同時也揭示造成我們生存世界不同的文化差異。面對當前紛擾的全球性動亂與悲劇,我們需要了解人類共性以及文化差異何在。如果我們希望了解彼此的信仰、價值觀、制度以及習俗,諸如此類的文化知識必不可少,而譬喻正是開啟此類了解之門的金鑰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