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伍維克(Anthony W. Ulwick)
現任美國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策略通(Strategyn)執行長,是「成果導向式創新」(ODI)的先驅與國際領導者,此創新做法曾被《哈佛企管評論》編輯群評選為「年度最佳企業構想」之一。伍維克擔任多家領導企業的顧問已近20年,輔導過的企業涵蓋各行各業,包括微軟、嬌生、惠普、美國國際集團(AIG)、奇基塔公司(Chiquita Brands)等。
三十五年前,當產品經理面臨製造利潤低到10%的窘況時,便轉而求助六標準差的原則,以及像統計製程管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這樣的工具來改善品質水準、製程的可測性。同樣的思維也可運用在創新流程上:藉由確定創新的階段,以及消除會把變數帶進創新過程的因素,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創新成功機率,以及更具突破性的產品與服務。
當企業蒐集顧客的要求時,他們不知道需要從顧客那兒取得什麼樣的資訊,顧客自己也不知道。結果,顧客以對他們而言便利的語言來提出要求,但遺憾的是,這種語言對創造突破性產品而言卻特別不便利,詳實的顧客聲音(voice of the customer)反而違背常理,無法轉變成有意義的資訊。事實上,詢問顧客要什麼所蒐集到的資訊不只有誤,還會無意中讓經理人原本極力想避免的失敗成真。因此,顧客導向的做法無法衍生出令人渴望的結果。而企業卻一直以這些錯誤的資訊為基礎,試圖要確認機會(opportunities)、區隔市場(segment markets)、進行競爭者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甚至腦力激盪出新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