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藍月傳說《第二部》叛逆的聖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135056
修龍
春天出版社
2006年3月15日
66.00 元
HK$ 56.1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魔幻學園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開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魔幻學園
分
類
輕小說
>
華文作品
>
幻奇冒險
同
類
書
推
薦
我,精靈王,缺錢! 11 所以我一朝落難小黑屋
重生之犢不畏虎(04)修正原劇情人人有責
神界直屬第十九號部門2
荒厄 卷四 (三版)
荒厄 卷三 (三版)
內
容
簡
介
勝者為王的信念,讓某個擁有強大力量的人甦醒……
人們喚他聖王。『闇之聖王』。
真正令人恐懼的,不是即將成形的魔物,而是存在光明背後的那道清晰的闇影……
擁有和神魔之子?亞德相同長相、氣息,自號聖王,且執有血紅月杖的少年正式現身!
隨著時鐘轉動的命運被導向強大的未來趨勢。
另一個更大的波瀾將被掀起──
然而,沉靜許久的魔族,也準備展開行動了……
作者簡介
修龍.Hsiulung
★目前是台南縣新營市某巷子高中三年級學生。
(算來算去,新營巷子裡的高中好像就那麼一間)
★1988年4月17日生,B型。
★興趣有很多,像是打小說玩電腦、睡覺、看漫畫之類的,最近在研究塔羅牌占卜,還喜歡上了鋼之鍊金術師。
★喜歡的奇幻作品有《龍族》、風聆的《魔王爸爸》系列的兩本書,至於其他種類最喜歡的作家是侯文詠,不過看過的只有幾本就是了。
常常申請一些有的沒的東西,最近都快荒廢了。
序
自序
長久不停的雨暫停之後,光名自黑暗中掙脫。
新起的那道彩虹與夢境,延續到什麼地方……?
藍月傳說的第二部,決定取名為叛逆的聖者,而這個名字指的就是聖,藍月傳說裡,亞德以外的另一個。
他的出現很有趣,由自一次錯誤,很有趣的錯誤。
我國三時候寫小說大都用學校的筆記本,我的學校以前每學期固定會給三本筆記本,但是,作業也沒有多到一學期三本的程度(年代久遠,有點忘記了。)反正數學作業也沒有多到讓五十頁一百面的每學期用三本。
記得這部小說一開始的名字好像是以藍月祕寶為主體,但是發展到最後它們就被放到故事裡面的小小角落,實在有點本末倒置。
那時候,我還想著要把這部小說用漫畫的型態來表示,但是一動筆就深刻的體會到畫單圖與漫畫的巨大差別,之後,很不幸的懶惰之神來訪,我就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後來,我才寫了藍月傳說的序章,幾百字就放棄了。
或許是那時候的我太沒有毅力,而很不幸的是,那就是寫小說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而那一本原本是數學筆記的東西經過我的暴力處理(把寫過的地方扯下來)以後,瘦巴巴的數學筆記本就變成我的新繪圖本,而它的第一張圖畫的是個紅髮的魔法師,也就是後來的翼姬。
甚至其他的角色,包括由希、紫晶、尤爾、沙與路達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這也是藍月傳說人物很多的原因。再加上藍月祕寶跟個人背景的設定,整個故事的人物就這樣無限制的增加下去……
很幸運的是,我後來越來越懶惰,也很少畫圖了。
後來,某次嘗試畫圖失敗後被留下的圖,放久了再經過某次的修改就畫出了一個不像亞德的亞德,有著比誰都狂傲的眼神與笑容,再加上我對聖者的某一些質疑與圖的眼神給我的靈感。
叛逆的聖者,於焉產生。
而藍月傳說這個故事,也因為他,變得神秘一點。
第一部主要是讓主要角色出場以及劇情鋪陳,所以感覺上會比較沉悶,第二部算是真正的開始,包括聖的出現以及翼姬與溫隱瞞的事、亞德的訓練以及小小的進步。
寫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過對初學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文筆,而是要讓人看懂,聽聽讀者的看法、經過修改、反省,然後才能漸漸改進小說裡的缺點。
我寫小說畫圖一開始都是用學校筆記本,這被我歸類為廢物利用。
現在因為比較常打字的關係,所以小說大多是用電腦打,偶爾還是會用到筆記本,但是機會已經很少了。
因為一些意外而重想的名字比原本還符合故事內容,這一點算是因禍得福。有時候總會想,藍月傳說三部的正式完成經歷的時間(兩年?)也許有點長,但是它在我放在電腦裡除了生鏽以外,還是有了一點進步。
每次看以前第一次寫的小說時,我都會這麼想。
我很懶惰,願望也不是很大,所以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感到心滿意足。
有鑑於第一部的錯字,所以第二部的修改除了我以外還趁暑假對內容、以及用詞怪異的部份進行修改,還請姊姊幫忙改錯字。
這次,我知道它會進步,不管是多少。
老話一句,不論看完的讀者評價是好是壞,我總希望聽(看)到你的回音,如果有人看完後,後悔買的話,歡迎來信。
雖然我總是會說多多給我評語,其實,對於讀者的反應,我有點意外。
我原本是抱著『反正這只是部沒人氣的奇幻小說,有誰會去真的看序啊!反正就試試看會不會遇到好心人……』的想法打下那些字的,後來有些讀者真的找來了,他們就是我要找的好人。
那種與讀者交流的感覺真的很有趣,我也很喜歡聽他們說自己對小說的想法甚至建議。就算只有一字一句,那些,也可能是讓這部小說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有時候,一部小說哪裡的說明或是敘述不清楚,某些部分,對於作品最了解的作者本身是看不出來的。
這時候就需要熱心的讀者提出來啦!
所以,從第二部開始我會寫一個叫問題集的東西,專門解釋比較常被提出或者是漏掉解釋的問題。希望有疑惑的讀者能儘量提出,我相信一個提出的問題絕對不只是一個人的疑惑,而身為作者的我也有解釋的必要。
代序──以一封信作為開端的友誼
會和修龍認識,其實是由於一封信。
當初讀完了藍月傳說的第一部,心中有些感想和意見,希望讓作者知道,於是習慣用電子郵件的我,就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修龍,沒有多想,就寄出去了。
過了一些時候──當我也幾乎忘了這件事情的時候──修龍回信了。她表示很感謝我讀過他的書,而我所提的意見,她很樂意改進。
於是,我們兩個人便開始通信。我喜歡用通信來交朋友,在這樣資訊發達的時代,電子郵件似乎落伍了,但是,透過一封信所應該有的文字結構,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和修龍通了幾封信後,我很意外地發現,不同星座的我們,個性居然那麼相像。
「物以類聚」這句成語很快地發酵於我們兩人之中。我和修龍的個性,都是直言敢說,不會多加掩飾。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口無遮攔,但我和他在信任與禮貌的基礎下,相處地滿愉快。另外,我們都非常痛恨虛假和偽善的人。
接下來,談談小說。或許藍月傳說的筆法和結構都未必純熟,但是修龍寫小說時的用心,卻是可以讀出來的。一直以來都認為寫小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結構、要注意故事的「設計感」、要注重文筆的隱晦與含蓄、要刻劃出角色的靈魂,這些都是不容易完成的。讀到藍月傳說的第二部,發現她有了一些進步,這令我感到開心。
很多人讀完以後,認為「魔非魔,道非道」這句話是小說的主旨,我也是這樣覺得。但我以為,這樣的主題已經不算新鮮,而探討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界線的小說,也被人寫了又寫,這些,都無法挑起我深沉的閱讀興趣。
但是修龍的小說,在這樣看似老套的情節中,又注入了很多迷人的因素。比方說,探討擁有魔族與神族的血統的亞德的命運,還有年輕的他的掙扎與處境;以藍月十大祕寶來為這個結構龐大的故事作一個串聯與詮釋……等等,都為這個故事增色不少。
一本好書應該跟讀者產生共鳴,而共鳴未必是大家所認定的。每個人產生共鳴的地方都可以不同,這才是小說所應該具有的豐富的面貌。藍月傳說也是,其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龍與楓月之前的禁忌感情,雖說太過於「典型」,但是修龍描寫他們之間的情感,並不生澀。那種願意犧牲卻越來越遙遠的愛情,不是我所嚮往的,卻是我所欣賞的。其中,楓月更曾說過一句話:『打從心底的信任是讓禁忌愛情開始與維持的唯一方法。』這句話深得我心,或許,也不僅僅侷限於禁忌的愛情,而是廣天下所有的愛情,都應該以真誠的信任為基礎吧!
或著,友誼也是。如果沒有信任為基礎,那麼,一段友誼絕對無法長久地維持。希望以後,我能夠透過修龍的小說,更瞭解她,也希望能夠繼續讀到她對於人生或生命,不一樣的體悟。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許馨文
/ 台灣台北
2007.02.28看許\馨文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會被它吸引的原因是因為名子,既有趣又讓人很想看這本書再寫什麼,如果只是隨便翻一下會覺得沒什麼可是如果是每一個字慢慢看會讓人想一看在看,希望趕快出藍月傳說第三部XXXXX真是期待。
2.
紅
/ 台灣
2006.04.23看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嗚啊,等了好久終於出了第二部。(這次的封面比上次好看多了,第一部的亞德看起來至少有二十五歲吧!)
文句進步了很多,劇情也越來越精彩。
現在才突然發現這個故事好像很多謎團啊?
陰謀、陰謀∼呵呵!我喜歡聖!(封面人物)
超期待看到第三部!!
3.
時間舞蹈者
/ 台灣台北
2006.04.22看時間舞蹈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第二部一樣延續了上一部輕鬆卻帶點嚴肅的走向,裡頭也揭露了一些讓人驚訝的秘密。某章開頭的詩好像有點預言的感覺??
聖王的狂傲,甚至與主角亞德關係都是讓人感到十分期待的。藍月傳說的劇情高潮迭起,看的時候也不會像某些高深的奇幻小說充斥著不必要的修辭,讓人趕到有點閱讀困難。
呵呵,這剛好是我喜歡的類型吧?
嗯嗯,第二部比第一部進步很多。裡面的小圖真是超可愛的!
雖然還是有點小缺點……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