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致命的均衡: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致命的均衡: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889416
葛窈君
經濟新潮社
2006年3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經濟趨勢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top

* 內文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內文1
推薦
經濟趨勢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這本經濟學推理小說,是由兩位美國經濟學教授所合寫的,他們自1978年開始合作,至今已完成三本,是經濟學界絕無僅有的大膽嘗試。三本書共同的主角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他在書中將遭遇離奇的兇殺案,而運用經濟學的常識推理,漂亮破案。

  年輕有為的哈佛大學經濟系助教授丹尼斯?高森,獲得了系上提名,正要展開終身教職的審核,但是擺在他眼前的卻是死路一條——高高在上的教評會駁回了提名,而高森自殺身亡。

一個機會成本問題:
  他真的是自殺嗎?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輕學者——不論是否留任哈佛,都有大好前景等著他——竟然會認為自殺的機會成本(考量到他未來可能的發展,這成本可說相當高),比無法獲得終身職的情感成本要低,這樣的計算實在是匪夷所思。

還是效用問題?
  然後教評會的兩位成員遭到謀殺,經濟系的亨利?史匹曼教授很清楚,兇手就在委員會成員之中,但是哪一位傑出的教授,會因為謀殺一、兩個(或三個)同事而大幅提高效用(也就是幸福與快樂)呢?

媒體名家推薦:
  主角亨利?史匹曼的長相和說話方式都很像傅利曼,差別只在他是在哈佛教書,而不是芝加哥大學。他總是把握每一個機會,解釋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他將如何解開教評會的謀殺疑案呢?這是基礎中的基礎,我親愛的薩繆爾森。——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MIT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個引人入勝、構局嚴謹又充滿趣味的懸疑故事,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比這更愉快、更不費力的方法,可以吸收到充分的經濟學知識。——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以低成本的方式學一點經濟學,本書達到了令人愉悅的均衡。——《華爾街日報》

  史匹曼總是從個體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人類的行為動機,理論與實際雙管齊下,揭露人性的脆弱、貪婪,但是也會克制野蠻的行為。供需法則是他口中『基礎中的基礎,我親愛的華生』,教評員就是他大展身手的貝克街寓所。除了諷喻的描述與娛樂性的內容,小說中充滿了極具啟發性的經濟學原理解說,和作者的前一部作品(邊際謀殺)一樣。就算對凱因斯的理論不甚了了,只要是會用支票簿的讀者,都能夠盡情享受這本小說。——《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馬歇爾.傑逢斯(Marshall Jevons)是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創作的筆名。
  他們的本名是威廉.布瑞特(William Breit),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經濟系E. M. Stevens傑出教授;另一位是肯尼斯.艾辛格(Kenneth G. Elzinga),維吉尼亞大學經濟系教授。他們另合著有經濟小說《邊際謀殺》(Murder at the Margin)、《致命的冷漠》(A Deadly Indifference),都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譯者簡介

葛窈君
  民國六十五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現專職從事翻譯。





*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 推薦人數:13,共有1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Scorpian
/ 台灣台北
2008.05.04看Scorpia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本篇留言涉及內容,請讀者注意!

基本上,洩漏太多推理小說的劇情是不道德的。不過,這本書不看也可以,所以寫出一些問題點應該OK。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我看了兩本,邊際謀殺跟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根本沒有看的必要。而致命的均衡還可以一看,不過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點。(雖然如此,但推理小說大多有很多問題點,尤其是日本作家寫的,不禁讓人懷疑,他們寫完之後是不是都沒有人校稿?)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如果以推理小說來看,都是不及格的作品,但是如果以當作經濟學的課外讀物來說,倒是很有趣的小說。致命的均衡事實上已經算成熟的作品了,但兩個基本上邏輯性的問題,還是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個是........殺人犯解釋他有機會偷到梅麗莎.雪儂的手套,好嫁禍給她是因為參加教授評審會議前一天的派對。但問題是......在那一天的派對中,殺人犯根本不會知道他還要再殺兩個人,他何必偷那個手套,準備嫁禍給別人?這是基本邏輯性的問題,也是我覺得大部分推理小說作者會犯的錯誤。時間序列上的錯誤。雖然作者在最後自白的信中解釋了『在你(主角,經濟學家)家的時候,我得知了高森試圖接觸佛司特.巴瑞(被殺者)』但這更糟糕,因為前面根本沒寫到這件事,又犯下了另外一個推理小說的禁忌-給予讀者不對稱的訊息(隱匿重要的資訊)。


第二個是......作者在教授升等評議會之前寫了一段我認為應該刪掉就不會造成困擾的文字:也就是死者與他的未婚妻(後來被冤枉為殺人犯)討論到了死者發現了一位評議委員的研究有問題,最後決定『勒索』他,交換他同意自己升等為終身職教授。
問題在於......
1.我不相信有哪一個『女人』可以忍受只知道她丈夫勒索了別人,而她卻不知道他勒索的人是誰?
2.如果梅麗莎.雪儂(即死者的未婚妻)知道了這件事,那麼當她未婚夫死亡(被認為是自殺)的時候,她就應該會有所懷疑。最遲,在她被依二級謀殺定罪的時候,她應該要說出這件事。
很可惜,作者完全沒有處理這件事。所以,我認為,這又是另外一個邏輯性的錯誤。作者只是想賣弄(炫耀),故意透露一些資訊給讀者,卻造成整個作品的邏輯性問題。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刪掉這一整段。

以上。




2.
買主光
/ 台灣南投
2007.10.03看買主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1顆星
我覺得這本書雖說是給經濟系另一種課外讀物的輕鬆選擇
但是 如果以小說的觀點 他是欠缺架構的 有點亂無雜序
如果以他所設定範圍 推理小說來說 是完全沾不上邊的
從頭到尾也沒推理到什麼 只是一些情節的拼湊
結局太快草結束 顯得無力 如果是經濟系想當課外讀物看 是ok
但是純粹想看推理小說的人 勸你還是另覓他本

3.
陳亭光
/ 台灣台北
2007.09.20看陳亭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與其說這是一本推理小說,倒不如說是給管院的經濟學入門輔助教材。
當然,在書的封面上就告訴我這個事實---「美國百所大學經濟系指定課外讀物。」

用小說的方式來描述經濟學的一些基本觀念,想像一下似乎是蠻有趣的,故事包裝成一個哈佛年輕助教授升等失敗自殺,而相關教評會委員遇害的題材。

可惜的是本來期待抽絲剝繭用經濟學的角度來破案,實際上經濟學的應用集中在故事前後的鋪陳上,不少篇幅都和故事沒有直接的關聯,真正在推理的部份反而是像神來一筆、靈光乍現的結果,幾乎只集中在最後兩三個章節,和預期的內容有點落差。

並不是說這本書不好,事實上他也有嚴謹的故事架構、犯案動機、引導讀者推理的一些線索,但畢竟這是經濟學者筆下「介紹經濟學」的小說,而不是我們看過其他專門的推理小說一般,主題兩分要掌控好自然是不易。

小說中最精采的部分大概在中前段,有趣的是可以讀到不同領域的學者在同一題材上觀點的歧見,還有複習一下經濟學原理裡面的幾大觀念,這本書倒是不錯的選擇。
4.
志明(Xin-Zong Wu)
/ Yi-Lan County
2007.01.06看志明(Xin-Zong Wu)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2顆星
我同意書友"scorpian"他的看法,也非常欽佩他的觀察真是仔細。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是當高森跟他女友提及有關「升等」與「勒索」的事情時,我也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只是我比較粗心沒想那麼多啦∼

另外,除了"scorpian"所提到的這兩個疑點之外,我也補充一下我的疑問,那是在故事的最後那部份,人文學院院長的自白書裡所提及的,當他知道高森發現他的著作中前後矛盾的地方和史匹曼教授那「若有所悟」的表情.....

我覺得,如果這個兇手只殺害了一個人,那也許說的通;但是當他連續殺害了三個人之後,會只因為看到同事「若有所悟」的表情就忍不住去跳樓自殺 ---這一點真的很難連結在一起。畢竟,正常的情況應當是會先辯解吧!如果不是這樣子那也該是把史匹曼給「解決」了才對,殺人會成為一種習性,這是許多與謀殺相關的推理小說共同的特點,也是人性吧!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淺見,僅供參考也歡迎書友來信批評和指教喔!
5.
scorpian
/ 台灣台北
2006.12.20看scorpia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基本上,洩漏太多推理小說的劇情是不道德的。不過,這本書不看也可以,所以寫出一些問題點應該OK。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我看了兩本,邊際謀殺跟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根本沒有看的必要。而致命的均衡還可以一看,不過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點。(雖然如此,但推理小說大多有很多問題點,尤其是日本作家寫的,不禁讓人懷疑,他們寫完之後是不是都沒有人校稿?)

喔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如果以推理小說來看,都是不及格的作品,但是如果以當作經濟學的課外讀物來說,倒是很有趣的小說。致命的均衡事實上已經算成熟的作品了,但兩個基本上邏輯性的問題,還是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個是........殺人犯解釋他有機會偷到梅麗莎.雪儂的手套,好嫁禍給她是因為參加教授評審會議前一天的派對。但問題是......在那一天的派對中,殺人犯根本不會知道他還要再殺兩個人,他何必偷那個手套,準備嫁禍給別人?這是基本邏輯性的問題,也是我覺得大部分推理小說作者會犯的錯誤。時間序列上的錯誤。雖然作者在最後自白的信中解釋了『在你(主角,經濟學家)家的時候,我得知了高森試圖接觸佛司特.巴瑞(被殺者)』但這更糟糕,因為前面根本沒寫到這件事,又犯下了另外一個推理小說的禁忌-給予讀者不對稱的訊息(隱匿重要的資訊)。


第二個是......作者在教授升等評議會之前寫了一段我認為應該刪掉就不會造成困擾的文字:也就是死者與他的未婚妻(後來被冤枉為殺人犯)討論到了死者發現了一位評議委員的研究有問題,最後決定『勒索』他,交換他同意自己升等為終身職教授。
問題在於......
1.我不相信有哪一個『女人』可以忍受只知道她丈夫勒索了別人,而她卻不知道他勒索的人是誰?
2.如果梅麗莎.雪儂(即死者的未婚妻)知道了這件事,那麼當她未婚夫死亡(被認為是自殺)的時候,她就應該會有所懷疑。最遲,在她被依二級謀殺定罪的時候,她應該要說出這件事。
很可惜,作者完全沒有處理這件事。所以,我認為,這又是另外一個邏輯性的錯誤。作者只是想賣弄(炫耀),故意透露一些資訊給讀者,卻造成整個作品的邏輯性問題。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刪掉這一整段。

以上。

*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
1. 英文學術會議口語表達(附MP3)
2. 劍橋IELTS模考聖經 3(附2CD)
3. 商務英文分類字彙(書+MP3)
4. 劍橋IELTS模考聖經 2(附2CD)
5. 劍橋IELTS模考聖經 1(附2CD)
6. 奪命曲線: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7. 凱文怎麼了?
8. 聽見英國-英式英語實境聽力練習(1書+1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