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搖籃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252920
盧慈穎
麥田
2005年10月09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around
* 規格:平裝 / 384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
* 出版地:台灣
around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棍棒或石頭或許能打斷你的骨骸,但文字永遠不會傷害你。
想或許我已經找出一個模式。看起來每個家長可能都在孩子過世的前一晚,大聲為他們朗讀同一首詩。「五個都是?」他說。我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
現在已經是深夜,我們倆都經歷的漫長的一天而疲憊不堪。我們坐在他的辦公室裡,我要他仔細聽。這是一首關於動物即將入眠的古老詩歌,既依戀又感傷,而當我在日光燈下大聲朗誦出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臉頰因氧化性血紅素而漲紅發燙,隔著辦公桌,我的編輯領帶鬆開,領口打開,闔上雙眼往後靠在椅子上。他的嘴巴微微張開,他的牙齒跟咖啡杯都沾染著同一種棕咖啡色。這本書稱之為勾魂歌。在某些國家,他們在發生饑荒或乾旱時,或隨時部落超過土地負擔之際,他們會唱這首歌給孩子們聽。你唱給戰場上受創負傷的戰士,受疾病摧殘的人們,任何你希望能儘快離開人世的人。來終結他們的痛苦。這是一首搖籃曲。
一個調查嬰兒床之死的專題報導記者卡爾,敏銳冷靜,總是詳細觀察現場一切細微之處,在他一連串的調查中,他發現每一個案發現場都有一本《世界詩歌童謠大全》,它們都不約而同地翻到第27頁,上面有一首源自古老非洲的詩歌,叫做勾魂曲。然後他發現這首曲子是一個殺人於無形的咒語,為了實驗是否有效,他幹掉了他的主編鄧肯,他發誓他再也不要使用它,他想要忘記這首詩,但勾魂曲卻彷彿廣告歌一般地被自動記憶起來,揮之不去,然後他發現只要有人使他動怒,他便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響起勾魂曲的旋律,許許多多的人就這麼死了…….於是他總是得不斷數數,以免生氣動怒。
憑著他的專業調查能力,他發現一個專門仲介鬼屋的房屋仲介商,古董建築家具的迷戀者 ──海倫,她也知道勾魂曲的祕密和她的故事。卡爾和海倫討論再三,為了免除人類被滅絕,(也是各懷鬼胎),決定與海倫的女祕書巫師迷夢娜(她的巫師名字叫做桑樹),以及夢娜的男友蚵仔,一個專門在報上刊登詭異反廣告,以便讓企業主花錢取消廣告,他們一行四人展開焚書之旅。他們到處銷毀這本書,事情卻偶爾擦槍走火,連帶銷毀了一些人,而卡爾的記者線民,一個救護人員納許威脅卡爾,也知道了勾魂曲的祕密,焚書之旅的路上,無線電廣播不斷報導有許多名模離奇死亡,並且她們都在死後都遭到強暴,警方懷疑有是有姦屍癖的患者所為……
他們在尋找《世界詩歌童謠大全》的原版書,巫師稱之為影子書,一本記載了各種古老的魔法咒語書,為了救人也為了自救……
作者簡介
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大學主修新聞,畢業後怎麼也找不到報紙當編輯,恰克三十幾歲才開始寫作,於1996年出版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鬥陣俱樂部》,這是他所寫的第二本長篇,是一本對出版社說F***-U的黑色幽默書,因為他們百般叼難、拒絕出版他的前作。《鬥陣俱樂部》的第一版限量精裝本並沒有受到重視,隨後好萊塢將它改編成電影。其暢銷程度讓他可以擺脫原本柴油車技工的藍領階級。恰克的小說皆混合了諷刺、喜劇、恐怖、真實與美麗,以及他獨特的超現實黑色幽默。這些小說的內容一貫他讓人咂舌的古怪離奇,有整本頁碼倒著排,描寫宗教集體自殺一人獨活,在波音747空中爆炸前在幾萬公尺的高中對著黑盒子講述生命歷程的《殘存者》﹔截肢的時尚模特兒愛上變性人、跨越性別疆界線的公路小說《隱形怪物》﹔前醫學院學生在餐館假裝痙攣無法呼吸以騙取一個擁抱或金錢的《窒息》﹔描寫童謠殺人狂,被號稱為21世紀恐怖小說文藝復興的《搖籃曲》,以及從女性口吻描寫「昏迷狀態」的《日記》。
譯者簡介
盧慈穎:政治大學英國語文文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市市立大學市立學院電影創作藝術碩士。獨立電影工作者,並從事與女性及電影相關題材之翻譯。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Rounder
/ 台北縣
2006.05.21看Rounder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以公路電影般的敘述,四人的組合在路上攤開人生般荒蕪的情節與互相隱藏的心機,不誠實的慾望。書裡的角色總是在追逐,共同追逐或互相追逐,那只後現代的魔戒或許就在隨身的口袋裡,但是哪裡有我們的末日烈焰?當我們能被一首詩或一段咒語輕易地左右,相信自己於是變得很難(但身體和靈魂畢竟是有其分界的)。故事從一首讓人一睡不醒的搖籃曲說起,當我們把生命放在一個如此易碎的位置上,每一次小小的情感波動,都需要再三的考慮;然而,這是有可能的事嗎?作者說,也許我們不是因為做了某些事,而是沒做某些事而下地獄,一語道破「行動」的核心難處,其實也是愛情鋒利的部份。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