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散文小說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237187
陳平原
二魚文化
2005年7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人文工程系列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4.8*20.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
* 出版地:台灣
人文工程系列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從香港想像中國:中國現代作家的香港書寫與現代文學的轉折
補白,異彩紛呈之宋前小說史:先秦古韻、魏晉幽彩、盛唐風華……文學空缺的拼圖,傳奇於歷史之外的獨步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晚明風雅
空間與視野(全套):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境
內
容
簡
介
散文與小說,無論古今中外,都是獨當一面的重要文類;將兩種性格迥異的重要文類放在一起論述,並非「亂點鴛鴦譜」。
本書二十八萬餘字,分上、下兩編,細細陳述中國散文、小說之淵源、派別與流變,立論客觀精闢、資料完善,誠研究中國文學之絕佳教材。
作者簡介
陳平原
1954年生於廣東潮州,198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隨即留校任教,1992年起成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等講學或研究,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
專業領域為現代中國文學、學術及教育研究,出版著作《中國小說?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小說史:理論與實踐》、《中華文化通志·散文小說志》、《老北大的故事》、《中國大學十講》等十六種。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結集有《學者的人間情懷》、《閱讀日本》、《掬水集》、《茱萸集》等八種。
曾被中國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2),以及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1999,合作)、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2001,合作)。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研究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人文研究集刊《現代中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中國散文與中國小說
第一節 關於「散文」
第二節 關於「小說」
第三節 文類邊界的建立與超越
第四節 本書的敘述策略
上編 中國散文
第二章 史傳之文與諸子之文
第一節 從言辭到文章
第二節 從直書到?事
第三節 百家爭鳴
第四節 諸子遺風
第三章 辭賦、玄言與駢儷
第一節 兩漢辭賦
第二節 魏晉玄言
第三節 六朝駢儷
第四節 山水與紀遊
第四章 古文運動與唐宋文章
第一節 唐代古文運動
第二節 宋代古文運動
第三節 贈序、墓誌與遊記
第五章 八股時代與晚明小品
第一節 八股文體
第二節 文必秦漢
第三節 獨抒性靈
第四節 晚明小品
第五節 從山人到遺民
第六章 桐城義法與學者之文
第一節 選本的魅力
第二節 古文與時文
第三節 桐城文章
第四節 學者之文
第七章 從白話到美文
第一節 報章與白話
第二節 譯文與美文
第三節 雜感與小品
第四節 孤獨與生機
下編 中國小說
第八章 史傳精神與小說筆法
第一節 古小說的起源與分類
第二節 博物與瑣言
第三節 逸事與志怪
第四節 隨筆雜錄與姑妄聽之
第九章 作意好奇與詩人情懷
第一節 唐人小說的淵源及體式
第二節 女性魅力與遊俠精神
第三節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第四節 從記錄見聞到自述生平
第十章 說書人與?事者
第一節 話本小說的醞釀與獨立
第二節 庶民的悲歡與聽覺的藝術
第三節 文人的介入與?事者的呈現
第四節 教誨、遊戲與諷諭
第十一章 英雄與歷史:以民間?事為根基
第一節 重建社會秩序——以《三國演義》為中心
第二節 落寞英雄路——以《水滸傳》為中心
第三節 神魔與遊記——以《西遊記》為中心
第四節 俠義與公案之分合——說書風格的滯留
第十二章 兒女與社會:以文人想像為主體
第一節 欲望與家庭——以《金瓶梅》為中心
第二節 才子佳人的新變——以《紅樓夢》為中心
第三節 女性命運之關注——清代小說的另一側面
第四節 士人心態與社會風情——以《儒林外史》為中心
第十三章 中國小說之轉型
第一節 域外小說的刺激與啟迪
第二節 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第三節 小說的書面化傾向
第四節 兩代人的事業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