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詮釋現象心理學

詮釋現象心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049524
余德慧
心靈工坊
2001年5月2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573049524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6k菊
    Master


  •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 概論

















      語言與詮釋,

      都是人文學科長久以來的心智活動,

      而「慧見」

      就是返身點亮自己在語言與詮釋的活動——

      告訴自己在做什麼。

      沒有言談或敘說的知識論,人文的心理學寸步難行,本土心理學也往往淪為課題式的探究。
    過去,人文的心理學先是受制於實證論的邏輯中心主義,後來又受制於歷史文本的異化,使
    人文心理學無法邁開腳步,在文化領域進行有意義的研究。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抱著試探的心情,採取詮釋現象學的途徑,隨著探索的過程,我發現這
    是條不錯的路。

      本書就是返身去探詢語言是何等神聖,詮釋又是怎麼一回事,並就詮釋現象學中與人文心理
    學有較密切關係的部分,提供讀者思考,既不涉及哲學的析辨,也不拾哲學家的牙慧,而是
    希望在心理學的基設上做更多的思考,孕育心理學更豐富的知識。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1951年出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教學領域有: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與文化、文化諮詢等。此外,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

    著作如下:

      《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

      《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

      《回首生機》、《但願無悔》、《感應之情》

      《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

      《生命史學》、《生死無盡》等...



     





    《詮釋現象心理學》-2001年版序言
    余德慧(東華大學族群所退休教授,慈濟大學宗教所教授)


      如果我們堅持心理學是個體的知識,以便與社會學、人類學有所區隔,在某個角度來看心理學必然要走向深度心理學,但是深度心理學被拉岡的精神分析學證明,徒有深度的概念而忽視作為解釋深度機制的語言本身,絕對無法深入心理學企盼的深度。


      詮釋現象心理學對語言的重視,也許不受本質現象學者的歡迎,但是對現今不斷面對語言再現的社會、人格與臨床心理學來說,卻是一個重新審視自身發展的機會。詮釋現象心理學的想法來自海德格,但不能不追溯到早期胡賽爾的心理學的現象學,沿著心理現象的具相處境,我們才能夠從語言的存有性來追索心理現象寓居於世界的可能性。也因為語言的緣故,詮釋心理學勢必是「寓居於世」的心理學,涉及我們在世界的理解,也就是對心理本質採取非實體化的立場。


      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心理本質非實體化」的立場,但是我必須說明,這個命題並不是一般性的,而只有在人「寓居於世」的情況,他才會必然以言行事,使得心理現象只在某種情境之下暫時給出的,因此,心理現象隨情境消失,唯一存活下來的只是人對它的理解,但這種理解往往也是對某個處境的暫時理解,也不是詮釋的要旨。詮釋的理解要能存在,基本上是以「何以理解是如此這般的被理解」,也就是脫離處境性的肉身感受,而通過經驗的語言將之析出。


      當然第一原則還是海德格的「語言過渡經驗」,亦即,經驗若沒有通過語言,無法被理解,只能與情境的當下同時消亡。詮釋現象心理學的基本假設也只到此,有更深遠的現象就非它所能企及。釐清詮釋現象心理學的限制,其實也讓人更安心於拓展「非實體化」部分的心理學,而不必與生理心理學等實體化的心理學交纏在一起。


      把語言視為「存有之屋」,固然是海德格的主張,但並不是所有現象學者都歡迎這個命題。語言作為「存有之屋」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是對詮釋現象心理學來說,卻必須加以維護,主要的原因是:心理要能被理解,語言的存有性要先能夠被肯定,亦即,我們必須主張,任何語言性的心理理解都存在著本體的層面,雖然語言作為賦義的表象至為明顯,而詮釋心理學恰好就是要解除賦義表象的遮蔽,而取得語言在存有層面的理解。因此,我們在詮釋現象心理學的研究,通常都在揭露這一層面的消息,並且在這層面取得研究成果。


      例如,在第十一章葉麗莉在我的指導下探討「小說語言」的存有性,是很明白地將海德格這個意思點明出來。小說在尚未以語言呈現的時候,只是經驗的處境,而且是無法被理解的混沌,語言的給出並不是再現處境,而是對處境重新理解,並提出理解的「如是」。當小說的語言的「如是」隱藏著諸多字裡行間的範疇,不在語義之內,不在句子當中,而是回到處境未言之時,也就是海德格所謂的「道說」。


      可惜這本小書只是入門地將詮釋現象心理學點到為止,如何做研究以及分析操作的過程,都付之闕如。寄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這方面的開拓。


    余德慧 于東華大學






    其 他 著 作
    1. 生命轉化的技藝學
    2.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3.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4. 生命詩情
    5. 觀山觀雲觀生死
    6. 生命夢屋
    7. 情話色語
    8. 生命宛若幽靜長河
    9.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10.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11. 生死無盡
    12. 生死學十四講
    13. 生死學十四講
    14. 0004. 生命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