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鐵生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的推薦序中,王安憶寫道:「史鐵生的小說,或多或少都有些寓言的意思。
在他的早期,坐輪椅還不久的時候,小說還多是描寫具體的生活經驗:寫街道手工作坊的〈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寫知識青年下放農村生活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等等。隨著坐輪椅的時間增長,離開自由行動的日子越遠,史鐵生的小說越變得抽象。
思想的涵量增加,故事則漸漸不象形現實,比如〈命若琴弦〉,比如〈毒藥〉,比如〈中篇1或短篇4〉
《命若琴弦──史鐵生小說精選集》選入七篇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命若琴弦〉、〈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午餐半小時〉、〈毒藥〉、〈奶奶的星星〉、〈法學教授及其夫人〉,書後並以史鐵生有名的創作自述〈答自己問〉,作為後記。
「命若琴弦」為導演陳凱歌電影〈邊走邊唱〉的原創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則是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得獎作,「我與地壇」更被選入「九十年代十大中文創作」。
《命若琴弦──史鐵生小說精選集》是這位「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家」的創作精華。
作者簡介
上海市作家協會邀請百多名批評家推薦九十年代十部最佳作品,於二000年十一月公布結果,總結九十年代中國文學最大成就,十大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為:王安憶、余華、陳忠實、韓少功、史鐵生、賈平凹、張煒、張承志、莫言、余秋雨。
十大最具影響力作品:《長恨歌》、《務虛筆記》、《我與地壇》、《白鹿原》、《馬橋詞典》、《許三觀賣血記》、《活著》、《九月寓言》、《心靈史》、《文化苦旅》。其中《務虛筆記》、《我與地壇》皆為史鐵生作品。
史鐵生
1951年生於北京。
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曾被導演陳凱歌改編為電影〈邊走邊唱〉。
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詩人北島曾與史鐵生同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提名,但由史鐵生獲獎。
韓少功如此評論史鐵生代表作〈我與地壇〉:「〈我與地壇〉的發表,對當年的文壇來說,即使沒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壇也是一個豐年。」